尴尬的哈萨克斯坦“去俄语化”:越想远离俄罗斯,越发现离不开它

星揽史说 2024-10-31 14:24:34

2017年,哈斯克斯坦政府高调宣布要实行“去俄化”。

不仅如此,政府还大力推广哈萨克语,限制俄语的使用范围。

即便如此,在哈萨克斯坦的小镇里,人们交流的时候几乎还是用的“俄语”。

这一场景折射出一个尴尬的现实——俄语在哈萨克斯坦国民心中根深蒂固,短时间内难以撼动。

面对民族认同与现实需求的冲突,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之路前景如何

历史沧桑

哈萨克斯坦位于中亚腹地,有着不平凡的历史轨迹。

19世纪,为了摆脱准噶尔汗国和清朝的威胁,哈萨克斯坦选择归附于当时的沙俄帝国。

然而,这并没能换来真正的安宁。19世纪后期,沙俄占领了哈萨克斯坦的大部分领土。

十月革命后,这个国家又成为了苏联的一个加盟共和国。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化对哈萨克斯坦产生了深刻影响。

苏联政府在这里大力发展工业和农业,修建学校和医院,改善民生。

许多来自俄罗斯和其他加盟共和国的人来到这里工作生活,他们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理念,也带来了不同的语言和习俗。

苏联政府推行同化政策,压制哈萨克民族文化,俄语成为了主导语言。

许多哈萨克人不得不学习俄语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工作机会。

哈萨克文字也被迫改用西里尔字母,传统的阿拉伯字母渐渐失传。

一些哈萨克人开始感到自己的民族特性正在慢慢消失,对此感到忧虑。

1991年,苏联解体,哈萨克斯坦获得独立。在民族自决的浪潮中,哈萨克斯坦人民终于可以自主地规划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了。

他们中的许多人希望重新唤醒哈萨克民族的自豪感,发展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于是,去俄罗斯化的呼声日渐高涨。

然而,去俄罗斯化的道路并非坦途。俄罗斯族人占哈萨克斯坦总人口的近五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北部地区。

许多俄罗斯族人只会说俄语,难以认同哈萨克民族主义和国家认同。

如何在推进去俄罗斯化的同时,维护少数民族权益,促进民族和谐,是哈萨克斯坦面临的一大挑战。

此外,哈萨克族内部对去俄罗斯化的态度也存在分歧。

一些人坚定支持这一进程,认为这是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另一些人则担心过于激进的做法可能带来不稳定,主张审慎渐进。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哈萨克斯坦仍在坚定推进去俄罗斯化进程。

通过发展哈萨克语言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彰显独立自主,这个国家正在重塑自己的国际形象。

这既是为了治愈苏联时期留下的创伤,也是为了实现国家长远发展的需要。

去俄之路

独立后的哈萨克斯坦,去俄罗斯化的进程在方方面面展开。

在人口方面,政府采取措施,鼓励俄罗斯族人回到俄罗斯或放弃双重国籍。这导致俄罗斯族人口从600多万减少到400多万。

然而,这一过程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人才流失,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影响。

语言是去俄罗斯化的另一个重点领域。

2017年10月,哈萨克斯坦政府宣布启动一项重大工程,计划在2025年前将哈萨克文字从西里尔字母改为拉丁字母。

与此同时,政府还大力推广哈萨克语,限制俄语的使用范围。这些举措旨在提升哈萨克语的地位,彰显民族特色。

在文化领域,哈萨克斯坦努力重塑民族文化和历史,淡化苏俄时期的影响。

各种文化活动强调哈萨克民族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展现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然而,去俄罗斯化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阻力。

语言文字的改革准备不足,许多民众难以适应。俄语毕竟已经使用了几十年,仍是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

改革初期,新文字的积累还很少,人们习惯于使用俄语。政府在哈萨克语言文化的整理和推广方面的力度也有待加强。

此外,哈萨克传统文化在世界民族大家庭中的影响力还不够突出,要完全取代根深蒂固的俄罗斯文化,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和努力。

去俄罗斯化的过程也引发了俄罗斯族群的不满。

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歧视,剥夺了他们使用母语和保持文化传统的权利。这加剧了民族间的矛盾,对国家团结构成威胁。

去俄罗斯化还影响到了哈萨克斯坦与俄罗斯等国的交流合作。

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哈萨克语文的地位有所提升,但还没有完全确立。

民族团结、国家认同感仍需进一步加强。去俄罗斯化的进程陷入了一定的僵局,有待调整和改进。

对哈萨克斯坦来说,去俄罗斯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触及众多利益。

怎样在去俄罗斯化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取得平衡,在民族自尊与包容并蓄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是摆在这个国家面前的一道难题。

正如一位哈萨克斯坦的学者所说: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的智慧和人民的耐心。

国家认同的形成,民族复兴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俄罗斯态度

面对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进程,俄罗斯采取了比较克制的态度。俄罗斯表示尊重哈萨克斯坦的主权,不会干涉其内政。

这一方面是出于对国际法和主权原则的尊重,另一方面也是顾及自身的国际处境,避免与周边国家产生不必要的摩擦。

俄罗斯也表示理解前加盟国谋求独立、追求自主发展的诉求。

毕竟,在苏联时期,这些国家的发展受到了诸多限制和束缚。

独立后,他们有权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塑造自己的国家特色。

不过,俄罗斯也认为,一个国家真正的实力和吸引力来自于其经济实力和文化魅力。

如果俄罗斯的经济能够蓬勃发展,科技水平能够领先世界,那么学习俄语、了解俄罗斯文化自然会给人们带来实际的好处,自然就会有更多人愿意主动接近俄罗斯。

相比之下,单纯的语言政策调整或文字改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

事实上,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并非个例,而是前苏联国家的一种普遍趋势。

在东欧,去俄罗斯化的进程更加彻底。波罗的海三国甚至禁止使用西里尔字母,取消了俄语的官方地位。

在中亚,大多数国家也都实施了不同程度的去俄罗斯化,其中以文字改革最为常见。

这些国家在独立后,无不渴望摆脱苏联时期的统治,追求自主发展的道路。

与此同时,欧美文化的吸引力也在不断超越俄罗斯。许多年轻人更向往西方的生活方式,更倾心于英语等西方语言。

周边国家去俄罗斯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随着民族主义势力的发展,许多国家开始追寻自身的独特性,努力去除俄罗斯留下的痕迹。

其次,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国力和软实力都出现了下降,难以维持其在前加盟国的文化影响力。

在苏联时期,俄罗斯文化的推广往往依靠强硬的手段。

而在苏联解体后,俄罗斯自身陷入了发展的困境,难以向中亚输出新的文化内容。

相比之下,西方文化在经济、生活、教育、艺术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超越俄罗斯。

中亚国家也开始大力扶持本国的民族文化,以彰显自身的特色。

在这种大背景下,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就不难理解了。这既是民族自尊心的觉醒,也是国家谋求独立发展的必然选择。

但这并不意味着哈萨克斯坦要与俄罗斯为敌。恰恰相反,保持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学习俄罗斯的先进经验,对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是要在民族特色与国际视野之间取得平衡,在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

这需要哈萨克斯坦的决策者有长远的眼光和开阔的胸怀,需要全体国民有包容的心态和进取的精神。

去俄罗斯化只是哈萨克斯坦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特殊课题。

更重要的是,这个国家要在各个领域实现均衡发展,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

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才能为民族的复兴铺平道路。

结语

哈萨克斯坦的“去俄罗斯化”有利于加强国家的民族认同感,但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哈萨克斯坦官方仍需在方方面面做出努力。尽管现在完全“去俄化”还有些困难,相信通过全体国民的不懈奋斗,哈萨克斯坦定能走出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澎湃新闻:《西索观欧亚·年终特辑|哈萨克斯坦的亲俄与反俄之辩(上)》-2024-2-1

2.环球网:《张树华:苏联解体30年,西式民主成全球乱源》-2021-12-24

3.澎湃新闻:《现代化进程中的身份认同:哈萨克语的拉丁化运动》-2017-12-2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