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华启生
前 言
在中国政坛的中闪烁着无数颗耀眼明星,有一颗显得格外独特,他就是钱运录。
他曾位至副国级高官,但他的家人却过着普通人的生活:哥哥经营着一家不起眼的小卖铺,儿子则是一名早出晚归的货车司机。
这种巨大的反差不禁让人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和信念,塑造了这位“不一样”的领导干部?
清廉家风与为民情怀
钱运录的清廉并非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他生活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在对待家人的态度上,他位高权重却从没拿权力给自家捞过半点好处。
他的哥哥几十年如一日地经营着一家小卖铺,生活简朴从未向弟弟伸手求助。
他的儿子钱进选择了做货车司机,这条路挺普通,可他靠自己的劳动,一点一滴地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默默地支持着钱运录的工作,也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这个家庭的朴实家风。
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大别山的童年与求学之路
1944年钱运录出生在湖北省大悟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大别山那片红土地,滋养了无数英雄,也养大了钱运录的童年时光。
虽然家里不太富裕,但爸妈还是很看重我们读书的事,他爸爸老说:“知识能改命。”这句话他记在心里,也成了他的人生信条。
童年的钱运录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他不仅学习认真,还喜欢画画和唱歌,他老往村里文化站跑,找那位姓胡的老师学画画。
每到节日他准会在村里的文艺表演上亮相,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周围的人带来了快乐和文化滋养,也展现出了多才多艺的一面。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钱运录的童年生活虽然清贫,但却充满了快乐和希望,他和朋友们玩得开心,一块儿读书,追寻各自的梦想。
他最爱穿军装一顶军帽戴头上,小伙伴们都挺羡慕的吗,他也的确为此努力过。
高中毕业后他本来想考军校,圆了自己保卫国家的梦,但命运和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他没想到会意外地收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让钱运录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一边是自己从小就向往的军旅生涯,一边是难得的大学深造机会。
他想了好久最终还是决定去上大学,他认为无论是参军保家卫国,还是通过学习知识服务人民,都是为国家做贡献的途径,他觉得读大学能让他掌握更多本领,更能为人民群众做贡献。
钱运录在大学里渴求知识,埋头苦读还热心参与各种活动努力提高自己,1965年6月由于表现突出,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共产党员。
对他而言这既是份荣耀,也是份压力,更是催他不断向前的动力源泉,通过学习与实践,钱运录对国家情况和生活状况有了更深的了解,他心里有个简单而宏大的愿望:想通过自己的奋斗,让普通人的生活变得更好。
为了这个理想他更加努力地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毕业后,钱运录被派到了湖北省大悟县三里公社去体验劳动生活,这次去基层,对他来说机会难得,也是学习的大好时机。
接下来他将迎来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考验,而这次考验也将成为他未来仕途的起点……
基层磨砺与快速晋升
1968年风华正茂的钱运录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乡——湖北大悟县,他没分到那种舒心的办公室,而是直接去了环境艰苦的三里公社,开始跟大家一起干粗活。
当时的农村交通不便,生活条件极其简陋,与他熟悉的大学环境有着天壤之别,然而钱运录并没有丝毫的抱怨和退缩,他迅速适应了新的环境,与当地百姓同吃同住,融入他们的生活。
他虚心向老农学习种田、挑水、修路等农活,体验着农民的辛勤劳作,也感受着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劳动之余,钱运录还积极发挥自己的知识优势,向乡亲们普及实用技术,他用自己的知识和热情,帮助乡亲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钱运录在基层的工作干得出色,很快就赢得了领导的肯定,他从三里公社起步,后来一路顺风地进了官场,他曾在县委宣传部和办公室任职,不管是干啥活儿,都表现得特别能干,工作态度也很认真。
在那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年代,钱运录凭借着自身的努力和才华,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从1970年到1983年这十三年间,他从一个普通基层干部做起,一步步爬到了湖北省委副书记的位置,成了那时政坛上小有名气的青年干部。
他的快速升迁并非偶然,而是他辛勤付出和出色能力的必然结果,尽管事业一路绿灯,钱运录并未因此迷失自我。
在一次回乡探亲的过程中,他看到家乡的道路依然崎岖不平,乡亲们的生活依然贫困,这让他感到无比心酸和沉重,他意识到仅仅依靠基层的点滴改变,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
他需要一个更大的平台,去实现自己“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理想,这次回乡之行,成为了钱运录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开始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如何才能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过上幸福的生活。
脱贫攻坚的实践者
1998年钱运录迎来了人生新的挑战,他现在被派到贵州,当上了省委副书记和省长的临时负责人,300万贫困人口、落后的基础设施、停滞不前的经济发展,都摆在了钱运录的面前,成为他必须面对的难题。
刚来贵州钱运录并没让遇到的难题给吓住,他深知贵州的贫困不仅仅是经济上的落后,更是发展理念上的滞后,他决心要改变这种现状,带领贵州人民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钱运录提出了“稳中见进”的发展策略,他认为“稳”指的是基础建设和民生改善不能急功近利,要打牢基础,循序渐进;“进”则是要让经济发展为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他坚持深入基层,获取最直接的信息,以便更好地制定扶贫措施,在钱运录的推动下,贵州启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扶贫项目。
他努力推进交通建设,在他掌舵的时候,贵州实现了所有村庄都能通车的大突破,这大大改善了偏远地方的交通条件,也对脱贫攻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贵州待了七年,钱运录经历了不少挑战,但也收获颇丰,在他的领导下贵州的GDP连续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率,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0%。
许多曾经贫困落后的地方,逐渐变成了充满希望的致富之地,人们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日子变得大不一样了,钱运录并没有因此就自满起来。
他明白扶贫可不是一蹴而就的事,还有不少难题得去克服,他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务实的作风,继续为贵州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之路
2005年钱运录因在贵州做出的显著成就,被提拔担任黑龙江省的主要领导职位,黑龙江我国的老牌工业重镇,为国家的繁荣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黑龙江的经济逐渐落后,许多企业面临困境,百姓生活受到影响。
面对新的挑战,钱运录依然保持着稳健的作风,他深入民间,实地考察,弄清楚普通百姓的真实需要。
他到了哈尔滨一个已经停工好多年的工厂,跟那些失业的工人们聊了聊,想了解他们现在的日子过得怎么样,还有找工作的难处,他让人负责的部门开了个再就业培训点,给失业的人免费教技能,还出政策帮地方的小企业招人。
钱运录深知,对于黑龙江这样的老工业基地来说,保住工业根基至关重要,但仅仅依靠传统工业难以走出困境,他助力黑龙江打造现代化农业,深化粮食加工,提升粮食价值,帮助农民增收。
他还提倡大家组建农业互助社,让小农户能一起成长,这样就能更好地在市场上竞争了。
而后2008年钱运录因政绩突出,被任命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结语
从大别山到政坛高位,从贫苦少年到全国政协副主席,钱运录用他的一生,诠释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他清正廉洁、实事求是、一心为民,始终保持着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如今钱运录早已从政坛退下,过上了普通的退休生活但他用自己的行动,树立了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的光辉榜样,为我们树立了一座道德丰碑,他的精神永存,激励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奋斗。
信源1.2006年9月15日,黑龙江日报:一直不变是清正爱民 钱运录:大别山里走出的亲民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