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都在历史课上学到过一句话,“苏联重工业雄厚,轻工业薄弱。”
而到了今天,俄罗斯更是如此,随着经济的衰退,俄罗斯的重工业全面退步,甚至不如苏联时期,轻工业更是半死不活,这么多年都没发展过。
食品工业属于轻工业,并且需要一个国家粮食产量丰富,或有充足的进口渠道。
但是,今天国内的各种俄罗斯出口食品络绎不绝,甚至有商超专卖俄罗斯的进口食品,各种满目琳琅的商品,都让消费者挑花了眼。
但问题来了,俄罗斯的轻工业那么弱,制造业也不行,怎么可能形成如此庞大的食品供应链呢?
仔细想想,这里面的猫腻可真不少。
近期,就有很多记者开始对这类的食品专卖店进行打架,结果发现,这些食品,一大部分都是“委托”生产的。
也就是俄罗斯的食品企业,委托国内进行生产,产地和被委托的公司,全都在国内,是正儿八经的国货,只不过有俄罗斯注资。
还有一种比较隐蔽的,是“出口转内销”,生产完先去俄罗斯转一圈,回来就变成了“正经”的俄罗斯产品。
与此同时,记者也采访了很多俄罗斯的留学生,这些留学生表示,这些东西在俄罗斯压根就没见过,国内的这么多俄罗斯超市的商品,从来没有见过俄罗斯的商店售卖。
也就是说,这些商品不是贴牌,就是伪造,而出口转内销这种神奇的操作,更是在进口食品行业屡见不鲜。
从事中俄贸易的专业人士也说过,俄罗斯的食品基本不会出口给中国,因为俄罗斯本来轻工业就落后,食品都要靠进口。
俄罗斯的工业能力,不可能制造这么多出口中国的产品,这完全就不符合客观事实。
只有少量的俄罗斯商品,会在哈尔滨等地进行售卖,因为双方边境口岸的贸易,双方的商品也在少量流通,但也就仅限于红肠、伏特加这些俄罗斯常吃的东西。
什么酸奶、大香肠、牛奶粉,这些在俄罗斯都是见所未见的。
这件事其实体现了两个如今的社会问题,第一就是,我国民众目前对进口食品的过于追捧,俄罗斯的轻工业能力,以及食品生产能力,都远不如中国。
就算是真的俄罗斯商品,我们也没必要去花高价买,不管是产业链还是工艺的成熟度,他们都不可能比中国的食品更好。
其次,就是进口食品的市场监管相对混乱,造成贴牌横行,甚至会出现出口转内销这种情况。
还有一点就是法律上的问题,例如,一款奶粉在中国生产,随后拿到俄罗斯灌装,从法律意义上来讲,这玩意就是100%的进口商品,没有任何问题。
因此,有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消费者也应该擦亮眼睛,没必要盲从跟风,外国的食品真的不一定有中国好,更何况还是缺乏监管的冒牌货。
参考资料:封面新闻:“正品保证,源头商品直供”的俄罗斯商超店 是纯正进口还是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