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心飞扬
编辑|t
引言1949年8月4日,长沙城里弥漫着一股山雨欲来的紧张气氛。蒋介石的嫡系大将陈明仁,正站在抉择的十字路口——是拼死抵抗,还是顺应大势?
最后,他选择了后者,带着12万大军起义。但更令人惊讶的是,他起义后,不提待遇,不求官位,只提了一个请求,而毛主席当场答应了。
这个请求到底是什么?而他又为何做出这样的选择?

1949年,长沙战云密布。站在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的指挥部里,陈明仁心情复杂。蒋介石那边催促他死守长沙,程潜则劝他起义,解放军的兵锋已至,他该怎么办?
要说陈明仁,那可是国民党里响当当的名将。生于1903年,湖南醴陵人,黄埔一期生,和徐向前等我党著名高级将领同期。
192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迅速崭露头角,战功赫赫,连蒋介石都对他青睐有加,称他是“虎将”。可问题是,他不仅是虎将,还是个“不听话的虎将”。

当年抗战时,他带兵坚守滇西,死守怒江,带领第七十一军猛攻日军据点,一口气拿下回龙山阵地。
美国联络官问他:“你三天能拿下?”他斩钉截铁地回答:“三天足够!”结果果然说到做到,盟军指挥官惊叹:“不愧是中国最凶悍的军队之一!”这一战打出了他的威名,也让他升任第七十一军军长。
战场上敢打敢拼,蒋介石对他是又爱又恨,原因无他,这人脾气太硬,谁都不买账。1941年冬天,昆明西山,蒋介石巡视部队,看到士兵衣衫褴褛,当即勃然大怒:“你这是叫化子兵?”

陈明仁二话不说,回敬道:“报告校长,这不能怪我,衣服是他们发的,洗一次就破。”蒋介石气得直哆嗦:“娘希匹,我撤了你的职!”
陈明仁当场把军衔、勋章往桌上一摔:“撤吧!我不干了!”宋美龄在旁边赶紧打圆场,才算平息了这一场风波。
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国民党内部始终不合群。他为人正直,骄傲自负,看不惯蒋介石的独裁作风,也对国民党的腐败深恶痛绝。
但他骨子里是个军人,认为军人的职责是保家卫国,而不是卷入政治斗争。所以,他虽然顶撞蒋介石,却始终没有彻底翻脸,直到1949年,他终于走到了命运的十字路口。

1949年8月,长沙风雨飘摇。国民党大势已去,解放军已经兵临城下。程潜,这位国民党元老级人物,心里早有了决断,他要带着湖南一起起义。
问题是,程潜虽然资历老,但手上没兵,真正握有兵权的,是陈明仁。蒋介石也不是吃素的,他三令五申,让陈明仁死守长沙,不惜一切代价阻止解放军南下。
可陈明仁心里明白,大势已去,就算拼死抵抗,也只是徒增无谓牺牲。更何况,长沙是他的家乡,他不愿意看着这座城市在战火中变成废墟。

此时,他面临三条路:一是死守长沙,但解放军百万大军南下,胜算渺茫,最后怕是落个城破人亡的结局。
二是撤往台湾,但他手下的部队大多是湖南子弟兵,根本不愿离开家乡,强行撤退只会军心涣散。三是起义,但国民党“叛变者株连九族”的威胁让人心生犹豫。
经过深思熟虑,他和程潜密谈,最终决定起义。8月4日,两人联名发布通电:湖南起义!顿时,整个湖南震动,国民党内部一片哗然。

起义部队共计12万人,但有4万人不久后在白崇禧的鼓动和恐吓下跑掉了。陈明仁为此十分愧疚,然后他亲自坐镇,稳定军心,同时向解放军传递友好信号。
毛主席得知消息后,向他发出了贺电,安稳了陈明仁的心。长沙起义的意义非凡,彻底震动了华南战局。国民党军队士气大跌,广州、重庆等地的守军也开始动摇。
正如毛主席后来所言:“程潜、陈明仁二将军在湖南起义,严重震撼了国民党残部,促使更多人看清大势,选择人民的道路。”
毛主席一语定乾坤,他的请求竟然是……起义成功后,按常理,陈明仁作为主帅,肯定要向新政府提出一些要求。但令人意外的是,他什么待遇都没提,只提了一个请求——保留原部队建制。
这个要求一出,毛主席一愣,随后哈哈大笑:“别人起义都是谈条件,你没条件,反而不好办啊!”
但毛主席心思缜密,他立刻明白,陈明仁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手下的士兵。他不愿这些曾经跟随自己出生入死的兄弟们因投诚而被边缘化。

毛主席果断应允,解放军有饭吃,你们就有饭吃;解放军有衣穿,你们就有衣穿!这一承诺,让陈明仁彻底放心。
他的部队迅速整编,改为第21兵团,他本人则担任兵团司令员,中央还给他配了两个得力的同志搭档。至此,陈明仁的第一兵团正式成为解放军的一部分。
1955年,陈明仁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新中国第一批上将之一。在授衔典礼上,毛主席特意点了他的名字,主动提出合影留念。
这一刻,他的身份已经彻底改变,从曾经的国民党名将,变成了共和国的开国上将。回首往昔,陈明仁不禁感慨:从军三十年,在国民党立下赫赫战功,也不过是一个中将。

而到了共产党,作为起义将领他只参加过广西剿匪;曾想去朝鲜打美军,但因为国家的安排而没有成行。就这样,组织也没有忘记他抗战之功,给他授衔上将。
陈明仁这一生,充满了传奇。黄埔名将,抗日英雄,曾经的蒋介石爱将,最终却毅然决然地站在了人民一边。
他没有选择背井离乡,而是守护了自己的家园,也为新中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从此,曾经的“傲上将军”,在新中国的军队里,书写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参考资料:
开国上将陈明仁的励志传奇.领导之友.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