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警方查处违规雇佣,中国籍员工案引发劳工政策热议

霖霖桥梁 2025-02-10 22:06:38

日本京都市警方近日逮捕了一名涉嫌违反《出入境管理及难民认定法》(以下简称“入管法”)的中国籍男子,该案件引发了对在日外国人就业制度的关注,也凸显了部分企业在人手短缺背景下的运营困境。

案件详情:工作内容与签证不符

据日本ABC电视台报道,被捕的嫌疑人是居住在京都市北区、现年28岁的中国籍公司职员唐(音译)某某。警方指控他在左京区的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从事与其在留资格不符的体力劳动,即金属废料分类作业,并领取工资。

据调查,唐某某持有“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该签证通常适用于技术人员、翻译、国际贸易等岗位。然而,他自2024年起在该企业工作,并被发现长期从事手工分拣作业。警方是在接到当地居民关于作业场地噪音的举报后展开调查,最终确认其工作内容与签证规定不符。

目前,警方尚未透露嫌疑人的供述情况,并正在对该作业场其他外籍员工的工作内容进行进一步调查。

外国劳工从事回收分类工作的场景图

背景分析:人手短缺与制度调整需求

此次案件反映出日本劳动力市场面临的现实挑战。近年来,由于少子化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日本许多行业出现人手短缺问题,尤其是体力劳动类岗位难以找到本地工人。因此,部分企业转而雇佣外籍劳工,以填补人力空缺。

然而,日本的在留资格制度对于外国劳工的就业类型有严格规定,例如“技术·人文知识·国际业务”签证持有者不能从事体力劳动,而技能实习生计划主要针对特定行业。这种分类导致部分外籍人士因工作安排不当而陷入法律风险,也给企业带来合规管理的挑战。

专家评论:如何平衡劳动力需求与法规执行?

经济学者指出,当前日本的外国人就业制度正在调整,政府也在探索更灵活的政策,以适应社会需求。一方面,严格执行签证规定有助于维护合法就业秩序;另一方面,也需要反思当前制度是否过于僵化,导致企业难以找到合适人力。

政府官员和专家就该议题展开严肃讨论的场景图

一位日本经济研究机构的专家表示:

“如果企业合法引进外籍员工却因签证类别受限而无法充分利用劳动力,这将影响企业运营效率。政府应考虑在不影响就业秩序的前提下,适当调整相关政策,例如针对体力劳动类工作设立更灵活的签证类别。”

- END -

来源:日中通信公众号

0 阅读:5

霖霖桥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