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有听友给我一篇文章,说他看过觉得非常有道理。
乍看好像逻辑还挺清晰,结论很有说服力,很容易让点头称是。
说的是什么?
说三国刘备他口口声声自称的老祖宗中山靖王刘胜,如果基因溯源,刘胜或许并非汉景帝亲生,而更可能是楚国屈氏家族,即大诗人屈原家族的后代。

也就是说刘备,你根本就刘家人,而是屈原的后代。屈原实际上姓芈,屈是他的氏,名平,字原。这么说起来,刘不,芈备,三国你的国号叫楚才合理。
文中说,约 2020 年发现的父系基因族群 O2—MF6722。其始祖可追溯至约 2100 年前,后代占全国男性人口约 0.34%,刘姓在其中占比达 17.69% 且分布广泛,因后代集中于河北地区,被定义为 “河北刘氏家族” 。

由于刘邦家族父系基因 O2—F254 与河北刘氏无万年以内共祖关系,便开启了对河北刘氏始祖的探寻,进而将目光投向其更早期祖先的父系基因 O2—F793。
O2—F793 始祖可追溯到约 2720 年前,对应西周末年和春秋早期,后代集中于南方,尤其在湖南地区频率最高,与楚国核心统治区域大致重合,由此推测与楚国关系紧密。

基于此,关于河北刘氏家族源流出现了几种推测,其中认为始祖是中山靖王刘胜。因刘胜封地在河北且子嗣众多,看似有一定合理性。
但这意味着汉景帝被戴绿帽,尽管有东汉才实行宦官阉割入职内宫制度、赵宋皇室基因混乱等情况作为旁证,可这一论断仍缺乏确凿证据支撑,仅为一种大胆假设。

主张刘胜是屈原家族后代的观点,主要依据 O2—F793 族群特征。
该族群后代中有较多区、欧、欧阳、阳、屈等姓氏,且在湖南分布状况与屈氏家族相关信息有契合之处,如 “屈”“区” 在先秦读音和写法相似,屈氏家族分邑和势力范围多在湖南,屈原流放后在湖南汨罗江自沉等。
由此推断 O2—F793 对应楚国屈氏家族,进而得出刘胜是屈瑕血缘后代,屈原是其旁系或直系祖先的结论。

然而,这一整套推理存在严重漏洞。仅凭当下人群的父系基因祖源结果数据,构建复杂家族传承体系确实犹如空中楼,因为从人类基因组每一代都会产生约 40 - 80 个新的突变。
这些突变可能改变基因的特征,使得依据现代基因特征去回溯古代家族传承变得困难重重。例如,一个原本与某家族特征相符的基因位点,可能因一次突变而改变,导致在基因溯源时出现偏差,误判家族传承关系。
所以,不能因为 O2—F793 后代中有某些与屈氏家族相关的姓氏,就认定其必然是屈氏家族基因传承,这样倒退可能就不对。

再者说姓氏传承过程中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改姓、赐姓等,或者是一些历史事件对基因分布的重塑。
比如说大规模的迁徙、战争、自然灾害等历史事件,会极大地改变人口的分布,进而影响基因的地域分布格局。
以欧洲中世纪的黑死病瘟疫导致欧洲人口锐减,一些地区的基因库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本在当地占比较高的某些基因类型,可能因大量携带者死亡而比例大幅下降,新迁入的人群又带来了不同的基因,重塑了当地的基因分布。故而绝不能将姓氏与基因传承划等号。
从历史逻辑角度看,认为屈氏家族成员在汉朝被迁入长安后,因某成员与汉景帝后宫发生不可描述之事而有了刘胜。

换言之,这一假说的核心竟然落脚在,屈原家族后裔或与汉景帝宠妾私通,生下王室血脉,听起来就有些荒诞。
又不是乱世,汉景帝时皇宫内繁文缛节等级森严、宫廷规制异常严格,在历史上连野史都找不到的情况下,暗示大有可能汉景帝被带绿帽子,这不是先画靶再射箭吗?
仅仅为了契合基因溯源为推测而推测,这种八卦实在难以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