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芬今年58岁,生活在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里。
像往常一样,她习惯在早餐时翻看家里的账单,心中思考如何为女儿和丈夫安排最好的生活。
这个早晨,她接到一通电话,这通电话注定改变她对生活的看法。
重男轻女的成长回忆王秀芬自小在重男轻女的环境中长大。
她家里有兄妹四人,两个弟弟一个妹妹。
母亲总把最好的留给弟弟们,她童年的记忆里充满了不被重视的心酸。
糖果是她家难得的奢侈品,但每次也都是弟弟们优先。
过年那次,弟弟们吃得满嘴糖渣,而到她这里,只剩下一颗碎糖。
在这样的家庭里,她那颗想证明自己的心逐渐萌芽。
“女孩读书有什么用?”母亲的话至今还萦绕在她耳边,她下决心不要让自己的孩子重蹈覆辙。
对女儿寄予厚望女儿张丽是王秀芬生活中的光。
她聪明懂事,学习成绩优异,一路考上了外地的大学,毕业后留在城市工作。
这让王秀芬感到无比自豪,为此她很乐意为丽丽牺牲自己的生活。
为了给丽丽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她和丈夫张建国曾经在饭馆的生意上绞尽脑汁,尽管那时生意难做,却从未在女儿的学习上吝惜分毫。
丽丽结婚生子后,王秀芬几乎把生活重心放在女儿一家身上。
她尽心尽力地照顾着外孙小宝,帮忙做饭、接送孩子,忙得不亦乐乎。
但当丽丽提出想换一套学区房时,王秀芬突然感到一种无法承受的压力。
亲家的话让我重新审视自己丽丽的学区房计划让王秀芬感到左右为难。
50万几乎是他们夫妇所有的积蓄。
如果就这样把钱拿出去,他们两老以后的日子该如何自处?
她犹豫不定,直到亲家母的一通电话直击她的心。
“丽丽的事,你们就别操那么多心了。”亲家母的话让她警醒,她意识到自己一直以来把生活的重心都放在了女儿身上,却忽视了自己的需求。
她惊醒过来,开始反思这些年自己的付出和牺牲。
这个决定是否应该让给自己呢?
她与丽丽通了电话,决定不再为孩子完全牺牲自己。
丽丽话不多,只说理解她的决定。
其实,丽丽心里懂得,母亲的选择也是爱的一种。
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王秀芬时常回忆自己的婚后生活。
丈夫张建国虽然老实,但却总是给她以最大的支持与理解。
她决定不再完全为了女儿而活,也不能让女儿继续为了孩子而完全毁掉自己。
她想去体验人生中那些未曾触及的乐趣,其中包括与丈夫一起多走动走动,出去看看世界。
这样的转变让她轻松了许多,心中沉闷的感觉也渐渐消散。
她开始设想着和建国一起安排一些小旅行,看看那未曾见过的风景,品尝各地的美食。
生活依然会有挑战,丽丽和小宝的学区房问题最终还需他们自己去解决,但王秀芬相信,他们可以为自己的家庭找到合适的出路。
结尾:王秀芬终于学会为自己活。
她知道体贴是重要的,但生活中也要平衡付出的界限。
每个人的人生都应是自己成就的,不应该由任何单一的关系来定义。
生活的选择在于自己,承担责任的是自己,享受过程的也应该是自己。
这样,或许才是生活最本真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