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游神:看年轻人如何让非遗“活”出圈

羊城旅游日记 2025-02-08 05:06:41

导语:在福州长乐,正月里的热闹从不属于凡间。当锣鼓声穿透街巷,神将踏着鞭炮的硝烟缓步前行,这里上演的不仅是一场民俗狂欢,更是一部行走的“非遗百科全书”。年轻人扛起神像、创新木雕,海内外游客慕名而来……这场延续四百年的游神活动,如何在新时代焕发新生?

参考路线:

厚福村游神:福州市长乐区厚福村,农历正月廿六(2025年2月23日)非遗体验:三坊七巷福工皮具所(漆艺DIY)、上下杭“三条簪”文创市集

一、神明出巡:一场跨越时空的“合境平安”祈愿

农历正月初十与廿六,长乐厚福村的游神活动堪称“天花板级”民俗盛宴。村民从英武庙请出英烈王、五福大帝等神像,巡游十几个自然村。沿途香案贡品齐备,各村斗鼓震天,炮手开道、旗锣引路,村民夹道祈福,硝烟与欢呼交织成最浓烈的年味。

游神的核心在于“神佑乡土”。早期农耕社会,人们通过巡游驱逐灾厄,祈求风调雨顺;如今,它更成为凝聚乡情、传承文化的纽带。正如长乐村民所言:“游神是刻在骨子里的信仰,也是祖祖辈辈留下的‘根’。”

二、非遗“活化石”:神将、漆器与十番音乐的千年对话

游神队伍本身就是一座“移动的非遗博物馆”:

塔骨神将:高达3米的竹编骨架神像,外覆彩绘绸布,威严灵动。年轻匠人将现代审美融入木雕,赋予传统神将更鲜活的姿态。脱胎漆器:神轿装饰的漆艺源自福州三坊七巷非遗工坊。传承人何巍将戗金技法与现代皮具结合,让漆器从庙堂走入生活,吸引年轻人体验“指尖上的金光”十番音乐:福州特有的民间乐种,以笛、鼓、云锣等十种乐器合奏,为游神队伍铺就古朴悠扬的声景背景。

三、青春力量:从“抬神青年”到非遗“破圈者”

游神不再是老一辈的“专利”,年轻人正成为主力军:

挺神将的青年:村里青壮年争相扛抬神轿,甚至自发设计神像服饰,融入国潮元素。一位“00后”参与者说:“抬神不仅是力气活,更是和祖先对话的方式。”跨界创新:非遗传承人与文创设计师合作,推出神将主题钥匙扣、醒狮皮具等产品。在福州上下杭街区,“三条簪”非遗文创市集日均吸引超千名游客打卡,传统符号变身“潮玩”。

四、从乡土到世界:游神如何成为文化桥梁?游客的“民俗盲盒”:近年,长乐游神通过短视频火爆全网,吸引全国游客专程体验。有网友感慨:“亲眼见到神将踏火而过的瞬间,仿佛触摸到了福建人的精神图腾。”海外游子的乡愁解药:对侨乡长乐而言,游神是跨越重洋的文化纽带。许多华侨组团回乡参与,甚至将神像照片设为社交头像,直言“这是刻在DNA里的年味”。

结语:长乐游神的生命力,在于它从未被时光凝固。当青年匠人雕刻神像、非遗传承人跨界创新、游客举起手机记录震撼瞬间,这场四百年的巡游早已超越信仰本身,成为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的“共生仪式”。今年正月廿六(2月23日),不妨走进长乐,感受神将衣袂飞扬间的“福气”与“烟火气”。

互动话题:你见过最震撼的民俗活动是什么?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非遗记忆”!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