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还有这样的事情?”
1990年,两弹元勋邓稼先的遗孀许鹿希访问美国,见到了邓稼先的挚交好友杨振宁,此时,邓稼先已经离世4年,关于以前的一些“秘密”,也可以诉诸于口。
当从许鹿希口中得知,自己在1971年回国时,不仅救了邓稼先一命,还使得许多搞导弹的专家脱离苦海时,杨振宁是吃惊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当年的邓稼先,处境会是如此艰难。
杨振宁与邓稼先是世交,二人的父亲,同是安徽人,而且都曾前往美国留学,回国后都进了清华教书,一个教数学,一个教美术。
杨振宁比邓稼先大2岁,两家人比邻而居,小时候的邓稼先,没少跟在杨振宁屁股后面玩耍,二人虽无血缘关系,但却情同手足。
后来,他们上了同一所中学,两个“学霸”很能聊得来,几乎形影不离,可惜,1937年,日寇的枪炮,打破了他们的平静生活。
北平沦陷后,杨振宁跟着父母辗转来到昆明,而杨振宁,由于父亲得了肺病,只能留在北平继续读书,直到1941年,他们才在昆明的西南联大相遇,值得一提的是,二人读的都是物理系。
战乱,使人迅速成长,亲眼目睹祖国母亲惨遭蹂躏的二人,内心深处都产生了强烈的渴望,那就是学到最先进的科学知识,以此改变祖国贫穷落后的面貌。
1945年,8年抗战取得胜利,我国迎来短暂和平,趁着这个机会,从西南联大毕业的杨振宁考取了公费留学,去了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
而邓稼先,则继续留在国内读书,等他毕业的时候,解放战争已经打响,想要出国,已经没有那么容易了,直到1948年,才在杨振宁父亲的帮助下,去了美国的普渡大学就读,到美国后,二人依旧学习物理学,而且不约而同的把目光,瞄向了理论核物理。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消息传到美国,邓稼先是兴奋不已,早在西南联校读书时,他就曾接触过地下党员,也受到了良好的爱国教育,他二话不说,收拾行囊,踏上了回国的渡轮。
而杨振宁,当时正是学业的关键时刻,他选择留在了美国,令他没想到的是,这一留,就变成了“美国人”。
1950年,抗美援朝爆发,中美关系降到了冰点,美政府下令,禁止所有获得博士学位的华人返回中国,杨振宁只能扼腕叹息。
1950年,他加入了普林斯顿高等研究所,1954年,他与米尔斯合作,发表了20世纪物理学最为重要的成就之一——“杨-米尔斯场理论”,1957年,他与李政道发表了《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二人一起获得诺贝尔奖,名扬天下。
取得如此成就,他想回国效力,就更不可能了,无奈,只能老实待着,并于1964年,加入美国国籍。
成了“美国人”的杨振宁,是一点也开心不起来,因为他的父亲对此事很介意,甚至到死都没原谅他!
也是在这一年,身在美国的杨振宁,从美国报纸上,看到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消息。
虽然报纸上刊登的中国研究人员的名单,都是用的译音,但杨振宁,一下子就找到了“邓稼先”,并且笃定,邓稼先参与了原子弹的研究。
当时的杨振宁,心里一定五味杂陈吧?说起来,他的水平要比邓稼先要高,可对于祖国的导弹研究,他却一点力也没出,反而是让美国“更上好几层楼”。
杨振宁想回国看看吗?他当然想,可惜,当时的中美关系正处于“冰冻期”,他根本没有可能回国。
终于,在苦苦等待7年后,杨振宁听到了一个好消息,在1971年日本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我国用“乒乓外交”,成功破冰。
先是周总理接待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紧接着,美国总统尼克松宣布结束对我国长达20多年的贸易禁令,再然后,杨振宁又从报纸上看到一则通告——以往美国公民不能去的越南、古巴、中国、朝鲜,现在也也可以去了。
看到这则通告,杨振宁立即找到他任教的纽约州立大学分校,跟校长说了自己想要回国探亲的想法,让他帮忙,看能不能弄到签证。
紧接着,他又给国内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说自己要回国,让大陆的家人,上报此事。
令杨振宁没想到的是,国家对他异常重视,立马想办法联系到他,让他先取得法国或者加拿大的签证,然后辗转回国。
1971年7月15日,杨振宁踏上了飞往巴黎的飞机,7月19日,又从巴黎飞往上海,当进入中国领空,杨振宁是热泪盈眶,26年了,他终于又回到了自己的祖国。
杨振宁回国的第一站是上海,一着陆,他就迫不及待的制定了自己这次回国,要见的亲友名单,其中第一个,就是邓稼先!
他不知道的是,当时的邓稼先,正在受苦,原因是有人想把搞核武器的人给“打掉”!
那个时候的情况很严峻,有两位导弹专家死于非命,年长的导弹专家处境还好一些,年轻的……就比较难了。
而邓稼先这个负责人,被他们送到了青海的“211基地”,原因是2次预备性小实验,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之所以发生这种状况,是仪器放歪了,没能测到中子。
从青海到上海,2000多公里,再加上那个年代交通不便,和其他一些因素,邓稼先当然没办法赶到上海,与杨振宁相见,这让他有些失望。
7月28日,杨振宁来到北京,周总理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款待杨振宁,二人聊了5个多小时,从杨振宁口中,周总理了解了美国多方面的状况。
再此期间,杨振宁也再次向周总理提出了相见邓稼先一面的想法,对此,周总理欣然答应,在他的过问下,邓稼先从青海风尘仆仆的赶到北京。
虽然在青海受了许多委屈,但见到老朋友的邓稼先,却是一个字没提,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保密意识极强的邓稼先笑着道:“京外!”。
这个回答,让杨振宁很是讶然,但事先已经知道他在干什么的杨振宁,并没有继续追问,只是在出发返回上海前,问了邓稼先一句,中国制造原子弹,有没有美国人参加。
对此,邓稼先也没有给出准确答案,而是为难的对杨振宁说:“快上飞机吧,我以后告诉你!”。
送走杨振宁后,邓稼先将杨振宁问他的话,报告给了周总理,周总理指示他给杨振宁写封信,要他明确告诉杨振宁,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没有外国人参与!
据说,在收到邓稼先的回信后,杨振宁一个人躲到卫生间泪流满面,他也是这方面的专家,他深知想要从无到有造出原子弹,同志们许多克服多少困难!
因为杨振宁提出见面,邓稼先见到了周总理,也把导弹专家的遭遇,反映给了周总理,得知情况的周总理大吃一惊,他立马干预,于敏、陈能宽、胡思得等一大批人,也因此得救。
邓稼先的妻子许鹿希,是什么时候得知这件事的,我们不得而知,但关于杨振宁“救”邓稼先一事,她却一直铭记在心。
许鹿希不信佛,但她却认为这是冥冥中上天的安排,是上天派杨振宁,来救邓稼先的,于是,便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1972年,杨振宁第二次回国,他再次跟邓稼先见面了,知道邓稼先的工作需要保密,他基本上不问邓稼先工作上的事情,而是口若悬河的不断给邓稼先讲他知道的全世界最前沿的研究进展,尽可能的给邓稼先等国内同志的研究工作,提供帮助。
此后每次见到邓稼先,杨振宁都是如此。
1986年,杨振宁接受香港中文大学的聘请,成了“讲座教授”,每年都要在香港待上两三个月,可惜这时候,邓稼先已经病魔缠身。
早在1985年,得知邓稼先身患癌症,杨振宁就立马前往看望他,当时的邓稼先,精神很好,二人聊童年,聊学术,相谈甚欢。
然而,当1986年6月,杨振宁再次来看望邓稼先时,他已经声明垂危,意识时而清醒,时而模糊,杨振宁在他病床前站了许久,眼中满是痛惜。
1986年7月29日,两弹元勋邓稼先离世,享年62岁,身在美国的杨振宁得到消息,立马发来唁电,可惜的是,他没能抽出时间,参加挚友的葬礼,直到1987年10月,才在许鹿希的陪同下,祭拜邓稼先。
1996年6月,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成立,第二年,杨振宁担任名誉主任一职,兜兜转转,他回到了父辈生活工作的地方。
2002年,清华大学为杨振宁修建了一座名叫“归根居”的二层小别墅,杨振宁算是真正落叶归根,2004年,他获得了中国的永久居住权。
2015年,93岁的杨振宁放弃了美国国籍,重新成为中国人,想必他的父亲泉下有知,也一定很高兴吧?
现如今的杨振宁,已102岁高龄,衷心希望这位“当今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能够再多活几年,能够继续为中国的科学事业,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