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制造数量最多的轻型坦克是M3/M5“斯图尔特”(Stuart)轻型坦克。欧洲战场的英军依据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著名将领斯图亚特来给它命名。在英国,它还有个非官方的昵称叫做“甜心”(Honey)。而美国陆军的官方称呼仅仅是“M3轻型坦克”和“M5轻型坦克” 。

☆加拿大博登军事博物馆展示的M5A1轻型坦克
网友评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M3“斯图尔特”坦克成为美国及其同盟国使用最为广泛的轻型坦克。从欧洲、北非到菲律宾,乃至东南亚的丛林和岛屿,“斯图尔特”均有现身。随着《租借法案》的推行,它相继提供给苏联、原中华民国、法国、南斯拉夫、葡萄牙以及一些中南美国家用于实际作战,其中有部分持续使用到1996年才结束。

☆北非战场上的M3/M5“斯图亚特”坦克
在1949年解放战争进程中的金门战役中,国民党军队战胜解放军的关键力量“金门之熊”部队,它是由21辆M5A1战车构成的一个缺二连的战车营。(需要说明的是,金门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个局部战役,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奋战,虽在此次战役中失利,但从解放战争全局来看,国民党的失败是历史必然趋势。)

☆金门战役两个小丑熊震球先生与玛莉莲小姐(Stuart M5A1)司徒坦克合影,照片中炮塔射手席:熊震球先生,车长席:池善文先生,副驾驶席:欧晓云先生。2014年10月24日金刚二号演习金门战役65周年黑水博物馆纪念活动。现为东亚唯一热机典藏的二战M5A1“司徒”坦克
研制历史回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随着欧洲战事逐步紧张起来,美国的坦克设计师发觉M2轻型坦克已经不符合当下需求,所以对其进行了整体的升级改进。美国针对1938年推出的M2A4轻型坦克实施优化,包括更换发动机、加厚装甲厚度、使用避弹设计的炮塔以及新的37毫米主炮,同时因车身强化致使重量加重,对驱动轮和悬吊系统都做出了改变。

☆M3轻型坦克作战编队

被命名为“M3轻型坦克”的新型坦克,在1941年3月到1943年10月期间进行生产,由美利坚汽车与铸造公司负责打造。M3A1于1941年8月正式服役。虽然使用方抱怨这款坦克火力欠佳,但M5轻型坦克这一改进型号仍旧保留了37毫米主炮。

☆“斯图亚特袋鼠”装甲运兵车
M5从1942年起投入生产,逐步替代了M3,之后在1944年被M24轻型坦克所替换。M3轻型坦克依照《租借法案》,接连供应给英国、苏联、法国、葡萄牙以及一些中南美国家投入使用,其中还有一部分一直用到1996年。英国陆军是最早在实际战斗中运用M3轻型坦克的。

☆现存于中国台湾省陆军装甲兵训练指挥部的M3A3轻型坦克
1941年11月期间,约170辆M3坦克参与到了北非战场的“十字军”行动里,可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从实战的实际情况来看,M3轻型坦克比德军坦克要落后一些。主要的缺点在于37毫米主炮威力不足,以及内部配置的设计非常不合理。

☆参与解放战争金门战役的国民党伪军坦克“金门之熊”M5A1,陈列于古宁头战史馆。
但M3轻型坦克依旧获得了一些正面的评价,士兵们钟情于它的速度和机械可靠性,因而给它起了“甜心”这个昵称。1942年,英军接收美制M4“谢尔曼”中型坦克后,随即将M3轻型坦克从主战场中撤出,使其转变为用于侦察,或者改装成有其他用途的车辆。

☆M3轻型坦克与战机联合作战

M3轻型坦克的车体前部以及两侧的装甲板呈倾斜状进行布置,在坦克内部,从前往后依次分布着驾驶舱、战斗舱和动力舱。坦克车内有4名乘员,分别是车长、炮长、驾驶员以及前置机枪手。驾驶员和前置机枪手处在驾驶舱当中,驾驶员在左边,机枪手在右边,他们的头顶上方各自有1个舱门,并且每个舱门上都安装了一具潜望镜。

☆美国士兵在维护M3轻型坦克
战斗舱位于车体的中间部分,上面搭载着炮塔,车长和炮长待在炮塔之内,车长在右边,炮长在左边,他们头顶各有一扇舱门。动力舱处在车体的后方,发动机是风冷式汽油机,动力经过变速箱、传动轴传达到车体前部的主动轮。

☆在沙漠中行驶的M3轻型坦克
综合作战性能M3轻型坦克装载有1门37毫米M5主炮,以及3挺7.62毫米M1919A4机枪,具体分布为:1挺与主炮同轴,1挺位于炮塔顶端,1挺在副驾驶座前方。该坦克搭配了具备动力旋转装置的同质焊接式炮台,还具备一个陀螺稳定器,能让37毫米主炮在行进时精准地射击。

☆解放战争时的M3A3轻型坦克
M3轻型坦克的车身运用了斜面设计方案,还把驾驶舱盖挪到了上方。然而,因为车身高度偏高并且存在大量棱角,这就为对手提供了较大的射击面积。从整体情况来看,M3轻型坦克行驶速度快,在越野方面能力突出。不过,它的车体比较狭窄,这使得其主要武器的口径受到了限制,而且车体偏高,流线型不佳,整车目标明显,容易受弹的凹陷部位众多,这些因素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

☆M3“斯图亚特”坦克

型号说明
M3A1——首个生产型,1942年6月投产。
M3A2——改进型,车体改为焊接结构,但未能量产。
M3A3——最后一种改进型,车体前部和两侧装甲板改为倾斜布置。

☆二战时中印缅战区的国军M3A3轻型坦克
M5——在M3系列轻型坦克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炮塔容量加大。

☆被称为“金门之熊”的中国台湾省伪军M5A1坦克
☆M3“斯图尔特”轻型坦克三视图

长度:4.33米
宽度:2.47米
乘员人数:4人(车长、驾驶、炮手、副驾驶)
高度:2.29米
最大速度:58千米/时
重量:14.7吨
最大行程:119千米
主炮口径:37毫米
装甲:13-51毫米(车身)
功率/重量:17匹/吨
悬挂:垂直涡轮型弹簧悬挂系统(VV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