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1年的盛夏六月,年仅16岁的张炘炀向他的父母提出了一个令人意想不到的条件:“若能在北京为我购置一套房产,我即刻发奋攻读博士学位;反之,我则放弃这一追求。”
这番话,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面对儿子的请求,张炘炀的父母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决定采取一个折中的方案:“我们虽无力直接购房,但定能为你在北京寻得一处温馨的居所。”
随即,他们迅速行动,在北京精心挑选并租赁了一套宽敞明亮的房子,满怀期待地带着张炘炀前往参观。望着这新居,张炘炀的眼中闪烁着兴奋与满足的光芒,随即他满怀信心地踏入了博士生考试的征程,最终不负众望,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数学系成功录取。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自小便铺满了“神童”的光环。1995年,他诞生于辽宁盘锦的一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父亲是勤勉的公务员,母亲则是辛勤耕耘于小学教坛的教师。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炘炀自小便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他的聪明才智更是早早地显露无遗。两岁多的他,便能轻松识得千余汉字,这一成就远远超越了同龄孩子的认知范畴。
更令人称奇的是,张炘炀在学业上的进步如同飞跃。他用短短两年时间便完成了小学六年的课程,随后又以惊人的速度完成了初中和高中的学业,年仅十岁便踏上了高考的考场,并以505分的优异成绩脱颖而出。
这样的成就,不仅让他的家乡盘锦为之轰动,更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赞叹。
当时,张炘炀的高中老师建议再让他复读一年,向着清华北大去努力。
可是,张炘炀的父母,却把张爱玲的这一句“出名要趁早”当做座右铭,于是,拒绝了老师的建议,给张炘炀填报了志愿。
就这样,才10岁的张炘炀就被天津工程师范学院录取了,成为了全国年龄最小的大学生。
张炘炀的求学之路并未因此停滞,他继续以卓越的才华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13岁那年,他成功考入北京工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再次成为全国年龄最小的硕士生。
学校为了培养这位未来的学术之星,特意为他配备了两位导师进行精心指导。
然而,在硕士阶段即将结束时,张炘炀面临着是否继续深造的选择。他的导师建议他出国攻读博士学位,并已为他联系好了国外知名学府,只是时间上要推迟一年。
但张炘炀的父母依旧坚持“出名要趁早”的理念,决定让他留在国内继续深造。
在张炘炀十六岁的青春年华里,周遭的声音无不围绕着一个目标——考博。
这份压力与期望,源自他自幼展现出的非凡才智,更因家人的承诺:学业有成,北京定居不再是梦;长辈们更是慷慨许诺,待他羽翼丰满,京城房产将作为奖励,一步到位。
终于,梦想照进了现实,父母在北京为他筑起了一个“家”。
然而,这份喜悦在第三年读博时遭遇了突如其来的转折——一次偶然,房东的到来揭开了真相:这所谓的“家”,不过是父母精心编织的谎言,一纸租约承载了所有的温情与期望。
“房子明明是租来的,为什么要骗我说是买的?”,张炘炀质问起自己的父母。
可能张炘炀父母觉得事情已成定局了,不用再顾忌儿子怎么想了,“我们这样做只是为了让你顺利考博,咱们家没那么多钱在北京买房的。”
得知真相的张炘炀,心中五味杂陈,信任的崩塌让他倍感失落,学术的热情也随之冷却,毕业之际,竟未能留下一篇令人瞩目的论文。
毕业后,张炘炀以一种近乎叛逆的姿态,选择了远离繁华的宁西师范学院,成为一名外聘教师,而后又毅然辞职,与友人共赴创业之路,可是并不容易。他更多时候选择了“躺平”,似乎在用行动向父母,也向这个世界宣告自己的不满与不解。
2023年的秋天,28岁的张炘炀以一种超乎年龄的淡然,诉说着自己的故事。他坦言,拥有“躺平”的资本,那未兑现的北京房产,按市价已逾千万,足以让他无忧无虑。每月来自父母近万元的生活费,更是为他筑起了一道坚实的后盾。
这番言论,迅速在网络上激起了千层浪,有人惋惜他的才华被埋没,有人赞赏他的生活哲学,也有人认为他缺乏进取心。
面对外界的纷纷扰扰,张炘炀显得异常平静。
他深知,无论是神童的光环,还是跌落凡尘的落寞,都是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面对儿子的现状,妈妈直言悔不该当初拔苗助长,后悔自己的虚荣心害了他!
如今,29岁的张炘炀,在经历了社会的洗礼后,已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他明白,无论外界如何评价,最重要的是做真实的自己,活出自己的精彩。
在这个复杂多变的世界里,能够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定,或许就是对他而言,最宝贵的财富。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