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子收留流浪汉,反被告上法庭,试问谁还敢做好事?

老刘聊娱 2022-10-30 15:23:21

我好心收留他,给他好吃好喝还找工作看病,结果还让我赔钱?这样的话以后还有谁敢做好事呢?

说这话的正是这件事的主角,沈希银。

就在2008年时他好心收留了一个流浪汉,好吃好喝养了几年,不见一个亲戚上门来找,结果流浪汉出了意外去世,一帮子亲戚却找上门来,还把他告上法庭,让他赔偿损失费。

最近十几年来这样好心反、却被反咬一口的事情似乎屡见不鲜,也极大影响了整个社会的风气,那么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最终的结果又如何呢?

投缘收留

说起这个故事,还要追溯到2007年,沈希银认识到一个怪老头讲起。

沈希银是江苏省大丰市人,这年夏天,他所在的竹港闸突然出现了一个奇怪的老头。

老头年纪大概六十多岁,穿得又丑又脏,蓬头垢面,整天在村子里要饭游荡,活脱脱一个老流浪汉的模样。

而且时间一长,村里的人还发现他的精神好像有点问题,你要说他傻吧,他偶尔还能说两句话,知道自己的名字叫朱安康,还知道捡垃圾换钱买东西吃,但你要说他不傻吧,他连大便都拉在自己身上也不洗,整天肮脏的不像话。

总而言之这个老人精神上肯定有点问题,再加上年纪大了,村里的好心人经常会给他些剩菜剩饭,这其中就包括沈希银。

沈希银从小父母去世,因此很爱老惜老,看到这么大年纪的人流浪街头,无家可归,他心里很不好受,于是也时不时就给老人家点吃的。

后来见朱安康没地方住,经常在街头露宿,他就把自家鱼塘边上的窝棚收拾出来,让老人住了进去。

像村里的其他人一样,他也曾问过老人从哪里来,但每当问起这个的时候,老人就怎么也不肯开口,也不知道是真的忘记了还是不想说。

见状,沈希银便再也没有问过。

就这样老人在村里有吃有住,时不时出去转一转,闲的时候帮沈希银看看鱼塘,大家很快便习惯了他的存在,然而没出几个月,老人就突然不辞而别了。

虽然老人看着不太正常,但还是有点自理能力的,再加上一不沾亲而不带故,沈希银想着他既然走了,肯定是有地方去,于是便没再多想。

就在这年年底,沈希银一家因为生意上的需要也离开竹港闸,举家搬到了十几公里之外的王港闸,并且在这开了一家浴室。

而让他万万没想到的是,竟然又在这里碰到了朱安康。

那是大年初三,沈希银正在店里面收拾东西,忽然听到外面有一个人在叫他,他出去一看,竟然是好几个月没见的朱安康。

你这是从哪来啊,老朱?

沈希银又惊又希,觉得隔了这么远还能遇到,自己跟朱安康真的有点投缘。

然而任凭他怎么询问,朱安康都不肯回答他。

沈希银再一想立马明白了,要是家里有一个可亲可靠的人,一个人怎么可能大过年的跑到别人家里呢?

想到这里沈希银更加同情朱安康,再见老人家大过年的还穿得脏兮兮的,于是心里一下子涌起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或者我可以暂时收留他呢?

多一个人不过多一张嘴,就当自己多了一个大哥,也算是为自己和家人添福了。

沈希银立刻就跑去找老婆商量,老婆也是个热诚善良的人,没有过多犹豫就同意了沈希银的想法。

于是这个流浪的老人就这样留在了沈希银的家里。

突发意外

朱安康虽然智力有问题,但基本的工作能力还是有的,再加上他自己本身也闲不住,沈希银就通过在自己承包菜市场的朋友徐志兵给他找了一份打扫菜市场的工作。

虽说一天的工资只有20,但朱安康吃住都在沈家,平日里自己用工资买点烟酒也尽够了。

就这样,朱安康从一个衣食无着的流浪汉摇身一变,成了有吃有住、还拥有一份稳定工作的体面人还有人惦记着他,可以说命运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然而这样的生活却没能持续很长时间,就在几年后的一天,沈希银突然接到一个电话。

不好了,朱安康被人打了,而且还伤得不轻,你快过来看看吧!

闻言沈希言心里咯噔一下,撂下电话就赶到了出事的地点。

到那一看他的心顿时凉了半截,只间朱安康躺在一个垃圾桶旁,人已经昏死过去,脑后还流了一滩鲜血,看样子的确伤得不轻。

沈希银立马叫了救护车把老人送到大丰市人民医院进行抢救,幸好送过来及时,朱安康的命算是保了下来。

然而他的伤势却不容乐观。

医生告诉沈希银,朱安康是重型到特重型颅脑损伤原发性脑干伤,抢救的时候就已经惊险万分,后面能不能恢复好还真不能保证。

但人已经在医院,不治也不行啊。

先前抢救的时候,沈希银跑到家里拿了一万块钱垫上,又找徐志兵支了最近几个月的工资。

抢救过来后,为了朱安康能够更好地恢复,他又专门找了一个护工来照顾,全是自己掏的腰包。

再加上伙食费、营养费,沈希银本来是做好人好事,最后却越搭越多,不知道什么时候是头,要说他心里没想法是假的,但既然摊到自己身上,他总不能看眼睁睁看着一条人命没了吧。

好在另一边这事惊动了警察,警方很快就通过调查核实了朱安康的真实身份。

原来朱安康就是大丰市南团乡人,一辈子没结过婚,但有六个兄弟姐妹。

听到警方已经通知了朱安康的弟弟这件事,沈希银不禁长长地舒了口气。

既然他的弟弟都知道了,那么自己就没必要再管下去了,毕竟他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于是沈希银边结算了护工的工资,离开了医院。

想着自己对朱安康所做的一切,他觉得自己怎么也算个好人了,他对老人的好全都是心甘情愿,不求回报,也不图什么,甚至他还想过朱安康的家人会亲自登门道谢。

如果对方给酬金自己一定不要,就当是结个缘,两家从此就有了联系。

沈希银这样预想着,觉得心里暖洋洋的,然而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非但没有等到朱家人登门道谢,却在几个月后等到了一张法院的传票。

反咬一口

将沈希银告上法庭的不是别人,正是流浪汉朱安康的六个兄弟姐妹。

按说沈希银怎么也算是朱安康的恩人了,为什么家人非但不感恩,还要将他告上法庭呢?

据朱安康的的弟弟朱安余说,他们可是经过一番调查才做出这样的行为。

原来就在不久前朱安康的病情突然恶化,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而六个兄弟姐妹聚在一起商量后,便决定起诉沈希银和菜市场老板徐志兵,要求他们赔偿各项损失20多万,因为他们觉得沈希银和徐志兵是朱安康的老板,既然朱安康在他们手底下出了问题,那么他们就应该对朱安康的死负责啊。

闻言沈希银差点被气地笑出来。

人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不见你们这些亲戚,人死了你们反倒跳出来,这不是讹诈是什么?

而且谁打得人找谁赔,你们为什么不找打人的人去索要赔偿呢?

事实上在事发当天,当地派出所就拘留了殴打朱安康的人。

这个人叫做陈可贵,事发当天,他和朱可贵因为捡垃圾发生而来口角,两个人谁也不让谁这才动手打了人。

然而肇事者虽然在这里明摆着,可是警方却根本无法追责,因为和朱安康一样,陈可贵也患精神疾病,是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经过调查,陈可贵家徒四壁,根本没有支付朱安康医药费的能力。

也正是因为这样,朱安康的兄弟姐妹这才把主意打到了沈希银的身上。

他们经过打听,得知朱安康这几年一直跟着沈老板,同时还干着打扫菜市场的活,于是便一纸诉状,把沈希银和菜市场的老板徐志兵都告上了法庭。

他们认为,沈希银和徐志兵才不是什么收养朱安康的好心人,而是朱安康正儿八经的雇主。

既然是雇主,那员工出了事总得负责吧?

听到朱家人的这一番言论,没等沈希银站出来反驳,周围知道真相的热心群众就开始打抱不平了。

这里的人谁不知道,沈希银可是拿朱安康当半个兄弟对待的。

老人刚刚被收留的时候,满头满身都是疮,长头发又脏又臭,人家理发店都不愿剪,还是沈希银亲自给他洗头剪头,又亲自给他挑了疮疤,每天用药膏去擦。

一连擦了好几天,朱安康身上的疮痕才渐渐地好了。

正是因为沈希银,朱安康才从一个衣不蔽体的流浪汉变得体面起来。

而他之所以让老人去打扫卫生,是因为老人平时闲不住,他才特意托承包菜市场的朋友徐志兵给他安排了一份打扫菜市场的工作。

一来老人可以有零花钱,二来也可以让他不乱跑。

至于徐志兵,他也完全是看在朋友的面子和同情老人,才给他这个活干。

要说图他们什么,那真的空口无凭了,一个流浪汉他们能图他什么呢?

而且这朱安康明明有家,还四处流浪,你们家人是真的不知道情况还是根本不想管呢?

朱安康的弟弟朱安余告诉记者,朱安康在家里排行老二,因为精神有问题一直没结婚,而自从父母去世之后,朱安余就把他接到自己自己家一起生活。

朱安余家承包了一百多亩地,养着一辆面包车,甚至还有一辆收割机,可以说家境相当不错,至少保证朱安康吃饱穿暖还是没问题。

那么为什么朱安康还会在外流浪呢?

朱安余无奈地说,这纯粹是朱安康自己闲不住,他经常自己外出转悠,尤其是和家里人吵了架之后,久而久之家人都习惯了,除非吵得很厉害或者他出去的很久,一般不会主动去找他。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沈希银第一个站出来反驳,因为他曾经在朱安康那里听到过截然不同的的说法。

朱安康曾告诉他说,自己的家被一个弟弟占掉了,所有他没有家,只能到外面去流浪。

与此同时,不止一个当地人曾听朱安康说过,家里人经常不给他饭吃。

两边各执一词都没有明面上的证据,然而几个细节却透露出了谁真谁假。

医院的护士说,自从朱安康住院以来,沈希银前前后后跑过好几趟,几乎没有拖欠过医药费。

但其后几个月警方通知家属后,这些家人只来看过一次,还总是磨磨蹭蹭不肯交医药费。

问朱安余这怎么回事,他却支支吾吾的,说自己去南方打工了。

其漠视的态度可见一斑。

总而言之,在朱家人的眼里,朱安康有饭吃有衣穿,就连受伤住院都有人看护,所以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可操心的。

而且他们还认为这些都是沈希银和徐志兵应该做的,因为是他们雇佣了朱安康。

雇员在受雇期间受伤身亡,老板难辞其咎,那么事实真的这样吗?

从法律角度来说,朱家几个姐弟的主动其实也颇有依据。

因为法律规定,雇员在工作中遭受人身损害的,雇主应当承担责任,雇主以外的第三人造成的伤害,雇员可以选择向第三人主张权利,也可以由雇主承担责任。

不过,沈希银很快就拿出证据表明自己并不是朱安康的雇主。

其实这一点当地的人也都可以证明,因为沈希银出于好心地收留在当地算得上出名。

随后徐志兵也拿出了证据开始反击。

原来,朱安康的正式工作在早上四点到六点,之后便不再徐志兵管辖。

也就是说朱安康虽然被徐志兵雇佣,但他被打伤根本算不上工伤,因为他被打的时间在八点之后。

而且老人家溜溜达达爱捡点垃圾卖钱,谁又能整天守着他呢?

最后法庭经过调查认定,沈希银完全是好心帮忙,和朱安康之间并不存在雇佣关系。

迫于公众压力,朱家人撤销了对沈希银的诉讼,然而他们仍然坚持对菜市场老板徐志兵的诉讼。

可惜的是,最后的结果也就是这个案件的结尾在网上已经渺不可查。

不知道徐志兵最终是否需要赔偿,但相信大多数人都希望朱家人能够败诉。

作为朱安康的亲人,他们有权利提起诉讼,因为这是法律赋予每个人的权利,然而与权利相对应的是义务。

正如当地群众所说的,老人在外面流浪的时候不管不顾,人死了就冒出来,这不是讹钱是什么?

近几十年来,社会中这一类讹诈好心人的事件屡出不穷,不知道从那一天开始,人们开始变得害怕做好事,也不敢做好事。

而这伤害的不仅仅是个别人的感情和利益,而是整个社会的感情和风气,更深深地破坏了我们中华民族流传了几千年的传统美德。

总有人说每个人都要勇敢一些,社会风气才会越来越好。

但我想,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不是加大提倡好人好事的宣传力度,而是加大对讹诈碰瓷者的惩罚力度,毕竟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一个好人的。

0 阅读:2

老刘聊娱

简介:王羽人虽然老了,但是心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