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坦言,新兵还不具备上战场的能力,装备问题也尚未解决
一件让俄罗斯很尴尬的事情发生了,此前西方许多媒体称俄罗斯新兵没有做好准备,他们缺乏装备和训练,到了前线基本是送人头,俄罗斯对此予以沉默,但纸终究包不住火,10月26日,俄罗斯政府发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公开承认:“装备存在持续的问题。”证实了西方的这一报道,但他同时表示政府已经在大力解决这件事了。这件事的背后透露了许多问题,对此我将分别给大家解读一下。
第一是俄罗斯装备在乌克兰损失惨重,人员损失这一点我就不说了,不管乌克兰还是俄罗斯,公布的数据都是掺了水的,但是装备的损失相对容易统计和被证实,开战以来双方装备都损失惨重,前期是乌克兰损失大一点,后期是俄罗斯损失大一点,关于装备的损失数量,最近已经没有新的统计消息了,最早应该是9月份的消息了,当时我写了相关文章里面有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俄军的损失。
俄军装备的损失主要来自乌克兰的反攻,特别是海马斯等高机动武器的出现,让部署前线的俄军重火力来不及转移就被大量摧毁,还有许多重型武器在后勤仓库、运输途中就被摧毁,这就导致俄军装备供应不上了。原本俄罗斯武器生产能力足以满足俄军需求,但有个前提是西方不制裁封锁,俄军大量装备的零件由西方供应,这一次西方全面封锁后,俄军装备生产陷入了困境,这也给我们提了一个醒,武器装备等所有部件还得自己生产,否则谁也不敢保证某个时刻被封锁造不出来。
现在俄军的情况是大量装备生产不出来了,好在目前主要是火炮、坦克、步枪等,所以俄罗斯还可以用老旧武器,以及淘汰的生产线来逐渐恢复生产,虽然效率低了很多,但是可以逐步恢复起来,大家可以看到前线已经出现了许多老旧的火炮、步枪等,这些要么是俄罗斯生产出来应急的,要么是封存应急物资。 普京已经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不断强调要军火商开足马力满足需求,而且下达了军令状,对于将来的情况,俄军应该是不会像如今这样缺常规武器了,当然战斗机、导弹等高尖端武器的供应可能暂时还无法大量恢复。
这里说一个西方的报道,部分俄罗斯民众抱怨俄军准备不利,他们的儿子要去当兵了居然没有武器,所以他们不得不出钱帮助儿子拿钱买武器,除了武器外还有食物、弹药等也短缺。为何会大量缺装备呢?主要是因为这一次突然动员这么多预备役,加上俄军此前消耗太大,所以俄军一下子无法满足供应需求,这种情况应该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才有望结束。所以战争拖到后期俄罗斯军工生产力恢复了,那乌克兰现在的进攻势态可能又要被逆转了,当然前提是俄军能守住战线,给后方军工厂争取机会。这事让我联想到二战初期,美军在菲律宾也缺武器,甚至三名士兵只有一支配枪,训练也跟不上,要知道当时美国的经济可是世界第一,所以对于装备短缺这种事,实际上历史上非常多见。
第二个问题是俄新兵训练不足,根据西方的报道,许多预备役招募上来就被送到了前线,有的仅被训练几天到10多天不等,这也是有西方媒体嘲笑,称俄部分新兵上了战场不会用枪。这件事得到了普京的部分证实,他的原话是预备役训练可能会持续10-25天,这里还说了一个可能,可见俄军预备役动员上前线有多么匆忙,最多训练25天就上战场了。
现代战争包含大量高技术和先进武器,一名新兵仅训练10多天就上战场,除了会基本的开枪外,大部分军事常识都不具备,这也是预备役上前线不到一个月,就出现部分伤亡的原因,而且这里还能推测出一个事实,那就是俄军在乌克兰损失真的有点大,精锐都被大量消耗了,所以才把缺乏训练的新兵投入前线,正常情况下这些新兵应该待在前线靠后的地方逐步适应,而他们招募上来就被迅速送往前线,可见前线俄军缺口太大真的坚持不住了。实际上这就是在用人命来填堵漏洞,这让我想到了抗日战争,我们的大量军队被消耗,后期大量新兵来不及训练就投入战场,这是到了走投无路才会用这招。而俄军在乌克兰战场居然到了这一步,这恐怕远超许多人的想象。
这里再补充一个消息,俄罗斯开始在阿富汗招募雇佣兵,雇佣的对象是原来的阿富汗军队,西方撤离阿富汗时抛弃了他们,这群士兵拥有战斗经验规模大约在2-3万人,塔利班上台后他们失去了工作和希望,如今在阿富汗生存困难,所以俄罗斯准备雇佣这一群人去战斗,如果俄罗斯能大量招募这群人参战,的确能缓解他们的燃眉之急,不过这里面也有问题,一是这些阿富汗士兵不是塔利班士兵,此前他们的战斗力要低一些,否则也不可能让塔利班卷土重来。二是塔利班也担心他们出国后发展,成为反对他们的一部分,所以放不放他们离开还是一个问题。当然阿富汗对俄罗斯有利益需求,如果俄罗斯愿意让渡利益,塔利班应该可能会允许这些人出国作战。
这些阿富汗士兵有山地作战的经验,但是到了乌克兰战场优势可能发挥不出来了,因为这里基本是大平原作战,跟山地作战完全是两个概念,当然他们的战术素养至少比俄新兵强很多,所以俄军能招募到他们还是能起到很大作用。
俄罗斯现在很困难,乌克兰也很困难,他们的反攻势头弱了很多,主要是被俄军压下来了,他们的海马斯优势已经不在了,而俄军也借机摧毁了乌军许多重型装备,双方应该很快又要进入战略相持阶段了。最关键的还是美国态度有转变,美国内部对于支持乌克兰已经发生了争议,英国前几天也有转变的迹象,不过几天后又坚定了态度,但是苏纳克上台遭群嘲,这种妥协到支持可能坚持不了多久,最后英国可能也要跟美国一样,内部反对支持乌克兰的声音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这也是所有大国博弈的相似之处,刚开始积极支持,结果自己难受后就开始有放弃的声音,然后内部争执继续支持,结果扛不住放弃支持。
现在欧洲许多国家已经开始放松对俄罗斯的制裁了,俄罗斯想要耗赢西方,只有尽快解决武器装备供应问题,以及人员供应和训练问题,这样才能向二战苏联那样,爆发出强大的战斗力坚持到最后,最终迫使西方妥协赢得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