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走的决心》影评:该挨骂的,绝不只是电影里的那些男人们而已

叶秋臣 2024-11-28 16:03:07

文/叶秋臣

最初关注到《出走的决心》这部电影时,豆瓣还是9+的分数,如今已经掉档至8.9分了。

该作品上映期间我没抽出空去看,所以在网上资源出来后就尽快补完了全片。

这部电影最难得之处,是没有刻意去制造金句,而是平淡如常地讲述了李红的故事,这让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含金量变得更高。

但其中也有一些台词细节设计得很有意思,比如李红在买车时销售提到的内饰“高级黑”。

对于整部电影的架构,我认为可以在影片后半段再多加入一些李红开朗乐观向上的内容会更好,这部分的比例显得有点过少了。另外可以在她扔掉那个卡之后就戛然而止,把剩余的内容进行前置,也是不错的选择。

其实在这个时点写影评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必担心过多的剧情陈述会影响未观影人的体验,但循例叶秋臣还是要在正文开始之前提示一下。

以下内容涉及剧透,介意慎入。

1.关于两性

从电影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大概能勾勒出李红这一生的画面。

年轻时明明学习成绩优异,但被迫放弃考大学的路,只能进厂做女工。

本以为自主选择的婚姻会迎来幸福的人生,但没想到事与愿违。

辛辛苦苦给女儿带孩子,但所有人把她的付出当成了理所当然。

免费给弟弟打工多年,最终只换来转账的1万元。

任何一个家庭里,似乎必须存在一个自我牺牲的角色,从利己的角度出发,没有人愿意那个人是自己。

李红的女婿徐晓阳,是个很有趣的人物。

在家庭中永远扮演着和事佬的角色,话说得漂亮也不抠抠搜搜,只要是通过自己可接受金额的钱或者足量的情绪价值能够解决的事情,他都会毫不犹豫地同意。

钞票和软话都是手段和方法,想要达到目的总要舍去一些的。

毕竟这些代价都是徐晓阳可以承受的,这远远要比自己失去事业和话语权划算多了。

所以徐晓阳始终都让晓雪请假带孩子,原因是他要拼事业,事业是他优先级更高的选项。

但晓雪就没有事业吗?

虽然嘴上说着漂亮话,但他的潜意识里认为自己的事业比晓雪的更重要。

马婕的丈夫对老婆已经很体贴了,下雨时为她撑伞,经济上应该也没有过多限制,但在带孩子的问题上,他还是选择牺牲了马婕,自己独自跳国标舞去了。

纵观全片,其实里面没有一个男性角色能够做到100%去理解女性,因此这部电影也被很多的观众贴上了“打拳”的标签。

没错,姜武饰演的李红丈夫确实糟糕透顶。

但最可怕的是,他这样的情况在现实里并非个例,甚至是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缩影。

有些网友打趣说,应该让自己的爸爸来演,可能会演得更好。

坦白讲,这个角色的设置已经足够克制了,现实里甚至还会存在经常性家暴、到处寻花问柳、大量不良嗜好、观念重男轻女等等众多的致命性问题,相比之下李红丈夫简直是小巫见大巫。像李红丈夫这样的人,在外界的口碑里或许还可能是正面的形象,毕竟上述那些东西他一点不沾。

可就是这样的一个男人,却已经足够消磨掉一个女性的人生。

现在的姑娘们,已经基本不会选择像李红丈夫这样的男人了,毕竟上一代的苦难都是亲眼所见。但是,她们似乎也很难短期内分辨清楚像晓雪丈夫那样的男人,虽然表面看起来温和不计较,但骨子里仍然有潜在的自私自利。尽管如此,我也依旧认为晓雪丈夫已经算是很难得的配偶了,至少他能做到表面的和善,而部分男性甚至连这一点都无法达标。

于是,话题又自然回到了两性问题。

叶秋臣最近写《好东西》的影评时,认真看完了文章底下的全部留言。

有一些是肮脏不堪的言语,还有一些是理性的发言,所有的我都看完了。

此前我在网上曾看过一段话,再加上一些个人理解,大概能够用来形容目前的两性现状。

即便这个男人拥有再开放的心态和再高尚的品格,其实都没办法彻底共情女性的处境。这就像水面上的人只能尽可能去想象水底窒息的痛苦,但想象终究只是想象,想象无法代替经历。

他们根本看不懂,完全无法理解,因此难以认同。

女性的困境距离他们的生活太远了,就像女性也没办法对男性的困境感同身受一样。

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实际上没有任何人能够完全做到,男女皆是如此。

有人把李红的痛苦单纯归因于他的父亲和丈夫,但影片想要表达的远远不是男性给女性带来的伤害而已。

因为每一次李红计划出走失败,都不是因为丈夫,而是因为她的女儿晓雪。

这也是本片绝非是打拳作品的最有力证明,李红的女儿也曾想要觉醒,但最终间接成为了剥削的同谋,电影抨击的不是某个性别,而是那个潜移默化的意识和观念。

该挨骂的,绝不只是电影里的这些男人们而已。

所以我们要对抗的从来不是与自己不同的性别,相反的性别里也会有志同道合的人,相同的性别里也会有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存在。

我们要对抗的,是那些可怕且具有吞噬性的恐怖意识和观念。

这,才是真正应该被狠狠批判的坏东西。

愿未来的某一日,我们能够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挣脱原有那个被桎梏住的枷锁,跳出局限性的思维,与过去那些旧观念和旧思想彻底说拜拜,这才是两性真正的觉醒和独立。

2.关于决心

在电影中,导演专门安排了许多相互对应的剧情。

鱼的烹饪方式熬汤vs红烧,孩子的尿布vs尿不湿,茄丁面或尖椒肉丝面vs西红柿鸡蛋面,李红的丈夫似乎永远都在否定妻子的看法。

他不知道什么样的鱼怎么做更合适,不知道尿不湿相比尿布来讲其实更科学,不知道茄丁面或尖椒肉丝面相比之下的准备工作更多,在忙碌之下是顾不过来的。

他不知道。

他只知道敲敲玻璃就能要来自己想要的醋,习惯到他以为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李红就这样成了菜板上即将被处理的活鱼,然而她渴望的却是成为透明花瓶里鲜艳的花朵。

每天数不完的家务活要干,那些细碎的崩溃拼织成了一张巨型的网,将李红紧紧套牢。每声的叹息都像一把小刀,一点点地将李红逼疯。

当她累得连腰都抬不起来,最终却只落得一句“我还不了解你,就是个懒”。

懒?

那一桌桌的饭菜是凭空产生的?醋是自己飞过来的?家里整整齐齐是自动收拾好的?

在李红照顾两个外孙的时候,在李红忙活大小琐事的时候,你都在干什么?

你在忙着打乒乓球,你在忙着约钓鱼。

你从来没有一刻伸手帮过忙,一直是冷眼旁观地指责,而且还站着说话不腰疼地各种给不靠谱的意见。

你抠门到过了一辈子还要AA制,老婆走了3个月,一通电话打过去只为了要高速费。

找领导办事一丁点眼力见儿都没有,回头还要指责李红不懂事。

你抢走给她的手机,抢走她自己买的车,抢走她的快乐和自由。

当着亲戚的面说“再做俩菜”,回头客人走了就埋怨李红乱花钱。

你气儿不顺就随时骂一通,最后收尾来一句“有病”。

后来,李红就真的病了,中度抑郁。

出院的那天,李红意外撞见了自驾游的旅友,从此在心里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

出院本身就代表着病情好转,此时她又刚好知道了自驾游的概念,这一切就像命中注定一般。

接着,李红就开始计划学车买车,为自驾游做准备。

就像她当初不论什么工作都要去干,就是不想让自己的经济和行动受制于人。

可到头来呢,驾照考下来了,车和帐篷等自驾游的东西都买好了,却一次次遭遇重击。

在女儿转正、小徐升职、丈夫拿奖牌的“庆功宴”上,李红彻底爆发了。

她反复叫女儿,好多声的“妞”,但根本没有回应。

其他人都沉浸在喜悦里,只有她被忽略在一旁。

这场戏拍得太窒息了,说明没有人在意李红的声音,她已经完全被透明化了。

于是她决定不再忍耐,即便自私一把,也要过一次自己想要的人生。

为什么其他人都有理由可以自私,而她就不能自私一次呢?

这部电影最经典的一幕出现了,就是当李红夺门而出后,晓雪想要追出去,结果身后的两个孩子叫着“妈妈”。

李红已经勇敢地逃出了那个牢笼,而晓雪却进入了一个新的轮回,苦苦挣扎。

终于,李红从“妈哪儿都不去”和“妈不走了啊”,成功进化为爆发后的那句“你自己想办法吧”。

李红走了之后,天也没有塌下来,生活按照新的节奏一切如常。

对比此前她在的时候,只是女婿的提成少了,丈夫敲玻璃要不来他想要的醋了。

她丈夫最后那个孤独落寞的侧影,我只想说一句活该。

站在湖边的时候,李红看见了年轻时充满希望的自己,这次的命运对视让她更坚定了自己的想法。

其实,不必忍那么久的。

其实,不必捅自己那一刀的。

原来,我应该很早就能离开了吧,只是一直没下定决心。

出走的决心。

3.关于等和路

等,是等不来结果的。

忍,也是忍不过这一生的。

在闺女还没生孩子前,晓雪就对李红说,等生完了我和小徐肯定带你去成都参加聚会。

听到这句台词的时候,我就知道只是一张空头支票,因为孩子还那么小,怎么带?

孩子长大一些了,李红被诊断患上了抑郁症,女儿为了安抚妈妈不再加重病情,又讲了那句“以后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

又开了另一张空头支票,只要他们的家庭和孩子还需要长辈照顾,女儿就清楚李红永远也走不开。

李红说,等孩子们都上了幼儿园,她就开车出去转转。

好巧不巧,考下驾照的当天,女儿也失业了。

镜头直接切到晓雪表明自己不结婚,接着又迈入婚姻殿堂的剧情。

这个转场真的很恐怖,吓得我一身冷汗。

单纯去说,是永远不作数的。

对自己的人生大事尚且如此,更别提对旁人的口头承诺了。

由于频繁请假,晓雪被末位淘汰,丈夫让她刚好可以安心在家带孩子,连买新衣服都是在考虑孩子的前提下选择的。

可看到李红前车之鉴的晓雪并没有同意做全职家庭主妇,因为她不想自己再走上母亲的老路,一辈子过得懦弱又窝囊。

可晓雪又实在分身乏术,所以就只能像丈夫把养孩子的责任推给她一样,让李红继续承担。

但李红呢,她没有人再去推责任了。

丈夫肯定是指望不上的,女儿和女婿都有自己的事业,只有她看起来是“闲人”一个。

亲家除了在结婚的时候出现在台词里,自始至终没露过面,也从未成为可选项。

以他们的经济状态,请个阿姨似乎也并不是难事,但所有人似乎都自然忽略了这一点。

但李红真的只想做个“闲人”吗?

她没有自己的生活想要去追求吗?

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个被困住的“李红”。

可怕的是,她们有些人并不自知,认为馒头就应该让给弟弟吃,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甚至会觉得李红的选择很作,因为她们还没有找到该下定决心的契机。

在与同学的聚会上,一个未知信息让晓雪彻底破防,于是她决心要出去找工作。

是的,晓雪也有决心。

在晓雪找到新工作之后,明明李红更早地安排好了自驾游,但因为女儿不放心让父亲独自带孩子,计划又落空了。

“你要不再等等吧”的话,对比此前那句“以后你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想啥时候去就啥时候去”的所谓承诺,就觉得异常刺耳。

但晓雪已经是对李红最好的家人了。

李红的爸爸,告诉她要放弃读书。

李红的妈妈,告诉她要让着弟弟。

李红的丈夫,告诉她要事事顺从。

李红的弟弟,告诉她要免费打工。

也只有晓雪,愿意为母亲抢回那辆车的钥匙,让她短暂去尝尝自由的滋味,也不失为是一种安抚的手段。

可当李红彻底爆发不再隐忍的时候,她却依然还在说“等”。

等我把家里都安顿好了,等我找阿姨,等明年五一……

但李红等不了了。

她已经等了太久太久了,久到她已经快忘了自己本来要去过的生活。

她等着弟弟长大结婚,等着自己结婚嫁个好男人,等着女儿长大结婚,等着外孙们上幼儿园,等着女儿的事业,未来还要等孩子们长大。

再等,她就永远都走不了了。

她要去的其实并不是成都,成都并不是终点,终点是那个圈子外面的世界,那个叫做自由的地方。

即便路封住了,但也不会所有路都封上不能走了。

山路,野路,总会有路。

加满油啊,师傅。

我们出发。

文/叶秋臣

———————

—本文著作权归原作者(@叶秋臣)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抄袭必究—欢迎转发评论—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