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卡扎菲临死前状态:被拖行40多米,手抹眼泪,士兵手机拍照

历史有点丰 2025-04-24 17:21:33

谁又能预料到,他曾经的辉煌瞬间转瞬即逝,迎来的竟是失势与丧命。在他生命即将终结之时,他失态至极,哭着乞求宽恕,不光被人硬拖了40多米,还被对方拍下窘态作为纪念。

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咋会走到这一步呢?

卡扎菲这一生的经历相当曲折,他能给我们哪些启发和思考呢?

【一 、“非洲雄狮”崛起】

1942年,卡扎菲在利比亚的大沙漠里头,降生在一个平平常常的部落家庭里。

那时候,利比亚还没成为独立的国家,卡扎菲的日常就是和骆驼待在一起,或者就是听爸妈讲述反抗殖民者的那些事儿。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的“家教”,卡扎菲特别痛恨那些西方的霸权国家,而他对埃及这个国家却挺有好感,因为埃及有很强的阿拉伯民族主义色彩,经历也和他差不多。

特别是埃及的纳赛尔领袖,对卡扎菲来说简直是“灵魂导师”般的存在。《革命哲学》里的那些观点,简直就是照着卡扎菲的情况“一对一打造”的。

书里讲了怎样把“自由军官”组织起来,把君主制的政府给掀翻,这简直就是卡扎菲后来干的事情。

说实话,想顺利走这条路可没那么简单,至少需要符合时势、本事、后盾这三个要素。

首要考虑的是大环境,老话常说,“动荡时代造就杰出人物”。

只有当局势乱成一锅粥,卡扎菲才有机会趁机捞一把,他崭露头角那会儿,中东那边的情况确实错综复杂。

从中东的战火纷飞到埃及的大变革,还有苏伊士运河的紧张局势、阿拉伯联合共和国的成立,中东那片地方真的是乱得不行。利比亚的老百姓过得那叫一个苦,他们特别希望能让生活变得好点。

接下来说说能力,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国家领导人,卡扎菲显然有他的一套政治手腕,这在他的众多讲话和决定里都能瞧出端倪。

卡扎菲在上学那会儿,周围有好多组织都想让他加入,像穆兄会啊、阿拉伯社会主义复兴党,还有那个民族主义者运动联盟等等,但卡扎菲全都给拒绝了。

卡扎菲表示,政党不过是换汤不换药的专制手段,它们没法帮他达成心愿,因此他一口回绝了。

要在利比亚把君主专制政权给扳倒,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得把军队拿在手里。

所以,卡扎菲后来决定去班加西皇家军事学院深造,他在短短两年内就迅速建立起了自由军官组织的架构,并且从中精心挑选了十一名核心成员,组建了革命指挥委员会。

之后,卡扎菲跑到英国去进修,在那期间,他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质的飞跃,这也为他后来在1969年成功掌握政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确实,卡扎菲要是光靠自己的力量,那上台可真不是件容易事。就算他好运上了台,估计也坐不稳,很快就会被拉下来。

卡扎菲得有个强大的后盾,才能在动荡的局势里稳住脚跟,并找机会增强自己的实力。

最终,卡扎菲决定站在了英美等西方阵营这一边。

利比亚石油资源特别多,所以英国、美国这些国家都想和卡扎菲搞好关系,希望能从中得到好处。卡扎菲呢,也很愿意给出承诺,两边很快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

靠着好时机、真本事和强后台,卡扎菲在1969年一把推翻了老政权,自己建起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给利比亚带来了个全新的开始。

【二 、利比亚流星,卡扎菲陨落】

卡扎菲刚掌权那会儿,为了拉拢人心,他对英美这些西方国家确实让了步。

但当他站稳脚跟后,立马就跟英美等国闹掰了,火速把石油资源攥在了自己手里。

卡扎菲硬逼着当地的石油公司,让它们减少石油产量,好让油价往上涨。

这事儿对英国、美国等国家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更别提他还提出要关掉去欧洲的石油管道了。

在阿拉伯国家眼里,卡扎菲这人,既是位大英雄,也是个狠角色。

称他为豪杰,是因为他紧紧把控着石油命脉,给众多阿拉伯国家带来了好处。

称他为恶魔,原因在于他的行为仿佛掀开了西方世界的灾难之门,从此战火连绵不绝。

卡扎菲等人的一系列动作,让石油价格在短短数月间疯涨,直接翻了两番还多。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利比亚老百姓手里头的钱,竟然比工业强国意大利的还多,人均GDP把意大利都给超了。

卡扎菲用这种办法让经济有了起色,不过这也让他跟英美这些西方国家闹翻了。

利比亚迅速崛起时,卡扎菲的权力欲也跟着膨胀了。他做起那些容易得罪人的事情来,可不是一回两回了。

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让人多不满呢?咱们通过几个例子来说明。在他的管理下,利比亚的情况确实让人摇头。比如说,很多人对卡扎菲的政策感到不满,觉得他的做法太过独断专行,不太顾及老百姓的想法。再者,国内局势的不稳也让不少人心生怨气,觉得生活没有安全感。还有啊,他的一些外交决策也常常引发争议,让人觉得不够明智。总之,卡扎菲在利比亚的领导,确实招来了不少人的反感。

1980年那会儿,卡扎菲带着利比亚的军队,插手了乍得国内的那场战乱。

跟法国闹了别扭后,有消息称,在尼日尔上空,一架从巴黎飞往布拉柴维尔的客机可能被炸毁了,机上有65名法国乘客不幸丧生。

之后,法国打算让利比亚成为“地中海联盟”的一员,但卡扎菲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且他还亲自促成了非洲联盟的创立,这让法国的利益大受影响。

可能是想把过去的账和新账一起结清,所以在2011年利比亚战争打响后,法国率先派出了军队。

卡扎菲的行为也让俄罗斯、英国和美国感到十分恼火。这三个国家同样对卡扎菲的举动感到不满和愤怒。他的所作所为,不仅触怒了这些大国的利益,也挑战了他们的底线。可以说,卡扎菲已经成为这些国家眼中的刺头,让他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苏联存在那会儿,利比亚得了不少军火援助。可苏联一垮台,美国成了老大,没想到卡扎菲竟带着利比亚转身投向美国那边,跟以前的老大哥翻了脸。

俄罗斯特别生气的是,利比亚居然拿洛克比空难嫌疑人做交换,还彻底撕毁了和俄罗斯的军火交易,甚至公开支持车臣独立,这一连串举动,简直就是直接跟俄罗斯翻脸了。

英国和美国以前因为“石油问题”被卡扎菲摆了一道,心里头很不爽。后来,“伊冯·弗莱彻警官事件”又闹出来,这让英美两国对卡扎菲的厌恶直接飙到了最高点。

这事儿得追溯到1980年,那时候有个利比亚的官员跟《泰晤士报》聊天时大放厥词,透露卡扎菲正打算对住在英国的那些反对派动手,想要刺杀他们。

这事儿没得说,明显是给英国找不痛快。那位官员直接被赶了出去,同时英国也给了利比亚一个警告。

真的出乎意料,恐怖袭击事件竟然还是爆发了,更让人震惊的是,卡扎菲还暗中给英国的分裂组织送去了武器。

卡扎菲这回做的是有点过火了,直接踩过了国际外交的底线,害得利比亚被大家叫做“无赖国家”。

后来美国对卡扎菲动手时,英国也掺和进来了,给他们提供了军事基地,英国这立场,明摆着嘛。

英国就像是美国的一个伙伴,但经常被人找茬,这让美国也觉得脸上无光。

卡扎菲对以色列持有极度反感的态度,而且在那个时代,他在美国和苏联之间犹豫不决,立场不定。这样一来,美国方面也对他感到非常不满。

但美国最不能忍受的是,卡扎菲当权期间,利比亚竟然积攒了足足140吨黄金,打算拿这些黄金来搞一个泛非货币,跟现在全世界通用的美元体系对着干。

卡扎菲在国际舞台上到处跟人结仇,表面上看挺风光,但其实这是给自己找麻烦的做法。

随后战争打响,利比亚遭受重创,卡扎菲的时代缓缓落幕。

问题来了,卡扎菲究竟跑哪儿去了?他最后怎么样了呢?

【三 、卡扎菲的下场】

2011年,利比亚的首都的黎波里发生了大事,一下子整个地方就乱套了。

实际上,这次游行示威并非当地老百姓头一回搞,只不过这回参与的人实在太多,加上卡扎菲对军队的掌控越来越弱,他压根没法用武力去摆平。

没几个月的时间,美国士兵就拿着“全球通缉令”抵达了。

尽管卡扎菲提早溜之大吉,但美国凭借尖端科技侦查手段,还是迅速把他的藏身之处给挖了出来。

敌人已经快搜到苏尔特了,卡扎菲又一次急着逃跑。

那天晚上,他和家人还有几个保镖,坐上了一辆车准备逃跑。可半路上,被侦察机给发现了,追得他们东躲西藏,十分尴尬。

敌人眼看就要追上,卡扎菲只好放弃车子,赶紧找地方藏起来。

就在那会儿,旁边刚好炸响了一枚炮弹,尘土飞扬。卡扎菲瞅准机会,溜进了一个农场里的下水管道躲藏。

不久,军队就找到了那辆丢弃的汽车,据此大致锁定了卡扎菲可能藏身的区域。他们展开全面搜索,没费多大劲就从管道中把卡扎菲等人给拽了出来。

连续走了好几天,卡扎菲累得不行,整个人看起来特别没精神。头发乱糟糟的,脸上也脏兮兮的,连身上的衣服都破破烂烂的。

这时候,卡扎菲心里还存着些不切实际的念头,他对着周围那些本地士兵,低声地说个不停:

我是你们的老爸,我好不容易把这个国家从困境里拉了出来,你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

卡扎菲话刚开个头,脸上就挨了好几下重击,紧接着被人猛地一脚踢翻在地。

随后,士兵们像潮水一般冲了上来,完全不理会卡扎菲说了什么,直接对他动手动脚,又打又踢。

不一会儿,卡扎菲就已经被打得奄奄一息,眼泪不停地流,用手根本擦不过来。士兵们把他绑在车尾巴上,硬拖了好几十米远,最后才对他开了枪。

这时有人可能会好奇,当地人到底跟卡扎菲有啥深仇大恨,非得这样羞辱他呢?

这事得说说卡扎菲当家那会儿。

卡扎菲当权那会儿,总喊着要把财富平分给大家,但他家里人呢,个个身居要职。他们靠着剥削老百姓,拼命地往自己腰包里塞钱。

举个例子,卡扎菲的长子负责管着利比亚的邮政和电话业务,而他的长女呢,则把控着酒店和能源这些领域……

当利比亚拼命挖石油赚钱,人均GDP涨到一万美金那么高时,老百姓每个月却只能拿到三百美元的工资,大部分的钱都被像卡扎菲这样的“大佬”们给赚走了。

富贵人家里,美酒佳肴多得发臭,而路边却有人冻饿而死。

这句诗词拿来描绘利比亚的现状,真的是再合适不过了。

即便现在还能卖出石油,但近年来利比亚的可开采石油资源已经慢慢变少,再加上接连不断的战争,老百姓的日子是越过越艰难了。

利比亚的老百姓,不光得忍饥挨饿,衣服也穿不暖和,更惨的是,他们还被卡扎菲给耍了,感觉被狠狠地背叛了一把,心里头那个恨啊,没完没了。所以说,卡扎菲最后落到那个凄惨的地步,也就不奇怪了。

2012年的时候,利比亚的那个全国过渡委员会说了件事儿:

别去歌颂卡扎菲,谁要是称赞他或者他儿子的统治、观念和所作所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情况要是特别严重,还可能会被判一辈子坐牢!

曾经风光无限的国家领导人,如今却被法律公开羞辱,卡扎菲落到这步田地,说到底还是他自己造成的。

那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他呢?又能从他的经历里琢磨出啥道理呢?

【四 、关于卡扎菲的评价与思考】

现在说起卡扎菲,大家看法不一。有人觉得他是个了不起的大佬,甚至能算英雄;但也有人觉得,他就是个十足的“疯子”。

第一种看法挺直接的,卡扎菲1969年掌权后,跟西方国家杠上了好几十年。

在那段时间里,他带领利比亚这个六百万人口的大国实现了脱贫,走在了前列。同时,卡扎菲治下的利比亚还不断支援非洲人民的抗争事业,不过,这样的做法也引发了不少争议。

举例来说,有人提到在卡扎菲领导那会儿,利比亚能甩掉贫穷的帽子,主要得益于丰富的石油资源以及部族力量的带动,跟卡扎菲本人其实没啥大关联。

其实,问题就出在卡扎菲没能把部族凝聚起来,结果部族之间产生了隔阂,这才使得利比亚陷入了大乱子,经济也跟着往下滑。

这引出了另一种看法,卡扎菲为了掩盖国内的问题,故意把其他国家说成是敌人,还利用警察和情报机构,在国内随便除掉那些跟他想法不一样的人。

这事儿真是挺逗的,卡扎菲自封“革命头头”,可他一掌权,就不让老百姓说话了,专挑那些跟他不对付的下手,还狠狠地欺负老百姓。

与其给他贴上英雄或枭雄的标签,不如直接说他就是个疯狂的家伙。

就算咱们国家也反对西方霸权主义,但说实话,卡扎菲掌权的利比亚,真算不上咱们的“铁哥们”。想想看,伊拉克战争那会儿,卡扎菲还无端指责咱们呢。

现在,卡扎菲已经走了好多年,大家对他的评价各不相同。

但可以明确的是,卡扎菲当家那会儿的“独裁方式”绝对不是一个好榜样。

凡是妄图靠强硬手段让老百姓低头的,最后往往都达不到目的,甚至还得自食恶果,落个悲惨结局。

一个很好的例证就是阿富汗之前的领导人纳吉布拉。纳吉布拉在阿富汗的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他曾经的地位和影响力,让人们无法忽视他的存在。就像阿富汗众多领导人中的一颗明星,他的故事和经历都让人印象深刻。尽管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但他依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人物。

纳吉布拉,这位曾经的显赫人物,结局比卡扎菲还要凄惨。他遭受了车辆拖拽的屈辱,甚至有人残忍地割掉了他的生殖器官。之后,他被枪决,尸体被悬挂在城头上示众,最后又被扔进了黑暗的水沟里。

“谁要是仗着自己地位高,欺负老百姓,那老百姓肯定不会放过他”,这是永恒不变的真理。

希望大伙儿能从这故事里头学到点东西,提醒自己,也鼓励身边的人,一起努力在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的路上迈进。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