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大众速腾的换代着实来得及时。
在自主品牌和新能源双重夹击下,即便月销两万多台的速腾也不敢懈怠。
工信部最新曝光的申报信息让我们看到一台更年轻、更运动的速腾,但深挖一下背后会发现,大众这次是“换皮”还是“换心”,值得细品。
先说外观,新速腾彻底摆脱了现款中庸老气的设计风格。
前脸采用了贯穿式格栅与矩阵LED大灯组合,下方进气口的“X”型布局很有运动感。这种设计语言与新迈腾如出一辙,说白了就是大众集团在复用设计资源。侧面最大亮点是隐藏式门把手,这应该是大众首款采用这种设计的燃油车型,不得不说,这个细节对提升整车质感帮助很大。
车身尺寸方面,新速腾长宽高为4812/1813/1479mm,轴距保持2731mm不变。
车长增加了21mm,但轴距没变,这是什么操作?大众这是在玩尺寸游戏啊,车头车尾加长,核心乘坐空间却不见得能增加多少。
要知道现在自主品牌紧凑级轿车轴距都普遍突破2800mm了,大众这波有点保守。
尾部设计采用了贯穿式尾灯+发光LOGO的组合,内部还有浮雕纹理,夜间辨识度肯定不错。
不过现款车型尾部的镀铬装饰被取消了,改为隐藏式排气,运动感确实弱了点。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细节,速腾英文尾标“SAGITAR”现在被放到大众logo下方,看来是想强化品牌形象。
动力系统这块就有点扎心了。
申报信息显示,新车搭载型号为DYZ的1.5T发动机,最大功率118kW(160马力),这参数和现款完全一致。说个专业的,这台1.5T EVO II发动机本身没问题,但在2024年了还继续搭配7速干式双离合,是不是有点说不过去?
要知道美版车型都已经用上了8AT,国内消费者啥时候才能享受这待遇?
最关键的是,在你花了十几万买车后,还得承担DSG变速箱的维护成本和潜在风险。虽然大众的DSG可靠性确实比以前提高不少,但消费者心理阴影面积依然不小。
细品一下就明白了大众的算盘。
速腾作为2月销量破1.8万台的主力车型,其客户群体相对稳定且忠诚度高。
通过外观的全面革新吸引年轻人,同时保留核心机械素质不变以控制成本,这是典型的“小投入大回报”策略。
但问题是,在新能源渗透率已达40%的2025年车市,这种保守策略还能奏效吗?
据消息,新速腾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上市,指导价区间可能与现款的12.79-17.29万元相近。考虑到同级别自主品牌已经在价格和配置上形成强大攻势,大众这次不降反升的话,恐怕会比较艰难。
说到底,新速腾最大的变化是在“颜值”上,而非“内在”上。对于那些看重德系车操控感和质感的消费者来说,这台车依然值得考虑;但如果你更看重空间、配置和智能化体验,可能需要多看几家了。
懂的都懂,新速腾的成败关键不在于它变得有多好,而在于它的定价策略。三季度上市后,大众会给出什么样的诚意,我们拭目以待。
你们怎么看这款新速腾?是符合期待还是有点失望?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声明:本文中信息来源于网络,不保证完全正确无误,仅供参考。
这新老速腾车尾设计挺有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