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自从中国对美所有进口商品加征125%关税,并直言若美国继续进行“关税数字游戏”中方将不予理会后,特朗普对华“极限施压”的试探就已经失败了。
之后特朗普不仅没有进一步提高关税,美国海关反而在4月11日透露,将豁免部分商品的“对等关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仅仅只是美方修正单边“对等关税”错误做法的一小步。
然而,就在外界以为特朗普终于要放下“关税大棒”时,他却在4月13日突然改口称,美政府并没有宣布任何的关税豁免。
面对“朝令夕改”的特朗普,身为全球顶尖投资家的瑞·达利欧,在4月13日当天公开向美政府发出了强烈警告:美国或将陷入“比经济衰退更糟糕”的局面!
那么,瑞·达利欧的警告向外界释放了何种信号呢?特朗普又为什么要着急否认关税豁免呢?
4月11日,美国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在深夜发布通知,宣布对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设备等电子产品豁免此前高达125%的“对等关税”。
这份文件一经发布便瞬间引发了全球关注,媒体更是普遍将其解读为“对华关税松动”的信号。
毕竟,豁免清单中包括价值1000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占美国从中国进口总额的23%。
白宫随后解释称,此举是为美国企业争取时间将生产迁回本土,并强调“美国不能依赖中国制造关键技术”。
但这场短暂的乐观情绪仅维持了不到两天的时间,4月13日,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发文否认存在任何“关税豁免”。
他坚称这些产品仍受20%关税约束,只不过是被转移到了另一个关税类别。
特朗普还同时预告,美国将启动针对半导体和电子供应链所谓的“国家安全调查”,矛头直指中国。
甚至就连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也表示,豁免只是“暂时性措施”,未来美政府可能对相关产品征收更高关税。
就在特朗普改口的同一天,全球最大对冲基金桥水创始人瑞·达利欧通过NBC节目发出重磅警告:美国正站在“比经济衰退更糟糕”的悬崖边缘,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正是这场危机的催化剂。
达利欧的担忧远超常规经济指标,他将当前局势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类比。
他还十分犀利的指出了美国正面临三重致命威胁:货币体系崩溃风险、债务恶性循环和全球秩序的重构。
值得一提的是,特朗普略显着急的“政策变脸”看似荒诞,实则暗含多重算计。
众所周知,对华加征关税是特朗普“美国优先”战略的核心符号,因此他若承认豁免,很可能被解读为对华妥协。
但通过将“豁免”重新定义为“类别转移”后,这既能缓解科技巨头的压力(苹果、英伟达等公司股价因此反弹),又可维持对华强硬的人设。
并且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豁免只是暂时”,未来可能将电子产品归入“半导体”类别征收特殊关税。
美政府的这种模糊表态既能暂时安抚企业,又保留了随时加码的主动权。
由此不难看出,特朗普的“朝令夕改”,本质上就是其个人意志与建制派博弈的结果。
而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十分果断的采取了“组合拳”反制,其实对我国而言,这场贸易战加速了产业链自主化进程。
2024年,中国半导体国产化率已从30%提升至45%,稀土永磁材料、锂电池等关键产业实现全球领先,这种“压力测试”反而增强了我国的经济韧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特朗普的“关税游戏”已演变为自我消耗的困局:政策反复削弱了美国信誉,企业被迫承担成本,而达利欧的警告预示着更深的系统性危机。
站在2025年的十字路口,中美博弈的本质是两种发展模式的较量,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暴露了单边主义的局限性,而中国的反制策略展现了战略定力。
未来的世界经济格局,或将在这场角力中重塑。
主要信源:
1.原文登载于观察者网2025年04月14日关于“刚豁免电子产品,特朗普又改口?‘没人知道他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的报道
2.原文登载于海外网2025年04月11日关于“商务部:美方轮番加征畸高关税已沦为笑话”的报道
3.原文登载于人民日报2025年04月11日关于“对美加征125%关税!中方最新表态”的报道
4.原文登载于环球时报2025年04月14日关于“豁免部分电子产品后,特朗普声称‘不能依赖中国’”的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