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恶两兄弟,尚书双柱石,开创明章之治的刘庄到底是怎样的人?

高旭评历史 2023-10-04 13:28:01

57年,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在洛阳南宫去世,年六十二岁。

太子刘庄继位,明章之治的奠基者汉明帝登场了。

刘庄少时聪悟,十岁时就通晓《春秋》。但他并非刘秀的嫡长子,他的异母哥哥刘彊已经在太子之位上干了15年。

刘庄之所以能上位是因为他有个好母亲:阴丽华。

41年十月,光武帝以郭后“怀执怨怼”和“吕霍之风”为由,下诏废后,阴丽华与郭圣通长达数十年的后宫之斗终于决出了胜负。

宫内外都读懂了背后的意思:太子刘彊之位岌岌可危。

刘彊也是个明白人,屡次申请退位藩王(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

刘秀没有答应,两点原因:

一来刘彊的坦诚让他有些于心不忍,二来对于刘庄他也需要更多的考察。

建武十九年,单臣、傅镇等造反,云台二十八将之一臧宫将北军及黎阳营数千人围剿,贼谷食多,数攻不下,士卒死伤众多。

最精锐的中央军出动都拿不下,刘秀急了,救火大队长马援还在越南平乱,无法抽身北上。

关键时刻,刘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劫,埶无久立,其中必有悔欲亡者。但外围急,不得走耳。宜小挺缓,令得逃亡,逃亡则一亭长足以禽矣。

城内被劫持吏民不一定真想叛乱,只不过由于围城太急,没有机会出逃罢了!

刘秀令臧宫撤出部分兵力,暂缓城围,敌人果然分散逃出。臧宫趁乱攻入城中,斩杀了单臣、傅镇,平息了变乱。

再加上之前度田改革上的突出表现,刘秀最终下了决心:刘庄文武兼备,帝国未来的掌舵人,就是他了。

刘庄继后,刘彊一如既往的老实安分。他没有野心,并不代表别的皇子也没有,第一个出来挑战的就是刘庄的同母弟刘荆。

光武崩,大行在前殿,荆哭不哀,而作飞书,封以方底,令苍头诈称东海王彊舅大鸿胪郭况书与彊。

刘秀刚死,刘荆就迫不及待要推翻亲哥哥的帝位,但他为何要伪造郭况写信呢?(荆性刻急隐害,有才能而喜文法)

看下图

郭况是刘疆的亲舅舅,财力雄厚,京师号郭家为金穴。

这封信逻辑严密,鼓动性极强:

1、太后失职,别守北宫,及至年老,远斥居边,海内深痛,观者鼻酸

2、若归并二国之众,可聚百万,君王为之主,鼓行无前,功易于太山破鸡子,轻于四马载鸿毛,此汤、武兵也。

3、高祖起亭长,陛下兴白水,何况于王陛下长子,故副主哉!上以求天下事必举,下以雪除沉没之耻,报死母之仇。精诚所加,金石为开。

愿君王为高祖、陛下所志,无为扶苏、将闾叫呼天地。

不干就是扶苏的下场,干了就是汉高祖!

亲舅舅都下水了,刘荆相信,刘彊必反!

谁料刘疆对权力是真心淡泊,立即将送信人押送到京城洛阳。

刘庄很快查清真相,念及刘荆和自己是同母兄弟,没有立即捉拿刘荆问罪,而是加强了对他的监控。

刘荆看哥哥没动他,胆子更大了,随后多次发难。甚至说出大逆不道的话: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可起兵未?

刘庄继续纵容他,没有加以处置,和后世的梁武帝有的一拼啊!

欲望膨胀的刘荆没有悬崖勒马之意,哥哥的宽容让他终于走上了不归路,数年后,事情败露,畏罪自杀。

但是刘荆事件最悲催的人是谁呢?

前太子刘彊。

因为刘荆事件的牵连,刘彊在洛阳待了大半年后,才得以回国。在惶恐、疑惧的双重压力下,回到封国不久,曾礼让太子之位的刘彊就惊惧而死。

刘荆让刘庄伤透了心,幸运的是,他还有刘苍。

在这篇 东汉为何会出现宦官、外戚轮番专权的局面?和刘秀又有什么关系?咱们介绍过刘秀开国后对朝廷进行的大改革。

刘秀的很多命令都绕过三公,通过尚书颁发文件,直接下达给外朝。如此一来,皇权达到了自秦汉以来的最巅峰。

限制三公权力的目标是达到了,皇帝的负荷也快超标了,过去五日一朝的皇帝那就是勤政的好皇帝,刘秀则达到了“每旦视朝,日仄乃罢”的恐怖程度。

他是熬下来了,但他的子孙能否扛得住呢?

刘庄继位后很快颁发了一道诏书:夫万簌至重而壮者虑轻,实赖有德左右小子。高密侯(邓)禹,元功之首。东平王(刘)苍,宽博有谋。其以(邓)禹为太傅,(刘)苍为骠骑将军。

刘苍是光武帝刘秀和阴丽华皇后所生的第二个儿子,自幼便好读经书,博学多才,雅有智思。

骠骑将军一职,位在三公之上,是一人之下、万民之上的尊贵地位。

为突显刘苍的地位和权柄,刘庄为其配置的长史掾史员多达四十人,远超其它四府(太尉、司徒、司空、大将军府)的掾属(刘庄置长史掾史员四十人,位在三公上)

可以说,明帝初期,刘苍就是皇帝的左膀右臂,最有实力的辅政大臣!

刘苍辅政五年,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为明章之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臣闻时令,盛春农事,不聚众兴功。动不以礼,非所以示四方也。

刘庄对他也十分信任,每c次出外巡视,都由刘苍在京留守。

随着刘苍威名愈重,多所隆益、声望日重,他渐渐感到了不安。

皇帝现在对他的确很信赖,将来呢?会不会有所猜忌?自己又会不会迷失在权力的欲望中?

为避免手足相残的事情上演,刘苍多次上奏请求辞去辅政之职,出居所封东平王国( 自以至亲辅政,声望日重,上疏归职,帝优诏不听,其后数陈乞,辞甚恳切。五年,乃许还国)

能在权力面前保持清醒的头脑,急流勇退,刘苍真不简单。

刘苍走后,刘庄继续选贤任能,提拔了一批能干的大臣进入尚书台,其中最有名的宋均、钟离意二人。

宋均,字叔庠,南阳郡人。

宋均曾参与讨伐武陵五溪蛮之乱。

马援病死后,诸将都认为打不下去,请求撤军。

身为监军的宋均大胆做主,假托皇帝命令调伏波司马吕种进入贼营,宣扬皇帝的恩德,蛮夷之前被马援打残了,趁机杀掉他们的首领,重新归顺朝廷。

宋均将他们全部遣返,打发回各自所在的郡,然后返回朝廷,弹劾自己假造皇命的罪行。

刘秀非但没有将其治罪,反而嘉奖宋均有功。宋均之后历任九江太守,迁东海国相,所任皆治理有方,善待百姓,在民间有极高的声誉。以至于宋均在东海国坐法免官后,数千官民竟然前往洛阳,请求宋均回来做官(而东海吏民思均恩化,为之作歌,诣湖乞还者数千人)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郡人。

钟离意初入仕途,起点极高,入大司徒候霸府。有一次,朝廷诏令他负责押送囚犯到河内郡,时逢冬天寒冷,犯人染病不能前进,路过弘农时,钟离意下令当地官员为犯人制作衣服,地方官员不敢得罪他,不得已与之,转头就把他告了。

刘秀看到奏章后,反而感叹:君所使缘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

这是仁义之人啊!

然而接下来钟离意要干的事更让人大跌眼镜,眼看犯人病弱,他索性直接除去其枷锁,让他们自行前往河内郡,结果到了约定日期,无一人违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在手曰梏,在足日桎。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你对我有恩,我也对你讲义,古人真诚信也!

相比刘秀,刘庄这位新主子就不好伺候。

刘庄知道仅凭自己的威望很难驾驭父亲的那些老臣,为了立威,对于官员相当苛刻,经常打骂身边的官员(为政苛察)

内朝尚书错记了西域属国贡献的供品,刘庄竟然亲自动手,持木杖将其责打一番。

但宋均、钟离意不惧,仍敢直言。

宋均在处理朝政上和刘庄意见不一致,刘庄就下令将其逮捕,尚书台人人惊恐(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头谢罪)

宋均却十分淡定,说了一句水平相当高的话: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如果害怕皇上的威势因而失去公正,那就错了,要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钟离意也不遑多让,地方上发生特大旱灾,刘庄依然要上马超大型基建工程:兴建北宫(永平三年夏早,而大起北宫)

外朝官员早已摸清刘庄的“习性”,全都识时务地选择了沉默,关键时刻钟离意站了出来,发出了灵魂六问:成汤造旱,以六事自责日:政不节那 使人疾邪? 宫室荣邢? 女调盛那苞其行那?昌那?

执政用权不节制吗?使用民力过度了吗?修建宫殿建筑太多否?女人、宦官掌权了吗?贿赂贪污盛行了吗?进谗言的小人得势了吗?

窃见北宫大作,人失农时,此所谓宫室荣也。自古非苦宫室小狭,但患人不安宁。宜且罢止,以应天心

朝廷大修北宫,必然要征调大批民夫,他们必然不能适时耕作,还是停了吧!

刘庄虽然治下严厉,头脑还是十分清醒的,赶紧下令停止营建一切宫室,同时公开向公卿和百官承认自己的过失。

明帝善刑理,法令分明。日晏坐朝,幽枉必达。内外无曲之私,在上无矜大之色。断狱得情,号居前代十二。故后之言事者,莫不先建武、永平之政。

明帝一朝,朝廷内外没有人敢徇私舞弊,他本人也能虚心纳谏。

刘庄还下诏,每年都要对地方官吏的考察黜陟制度,每年进行一次。在选官用人上,严令杜绝权门请托。他的姊妹馆陶公主为子求郎,他坚决拒绝,而只是赐钱千万了事。

为减轻黎民负担,刘庄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督农桑,治理病虫害,并以公田赐与或赋与贫民。

明章之治已经初露峥嵘,但在治理黄河水患,收复西域失地前,刘庄还得干一件大事:清理外戚!

0 阅读: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