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1911年炎夏之际,一位名叫甘博的美国社会学家到中国游历。期间,甘博途径山海关和北戴河等各地名城,一路上拍摄了大量风格迥异的人文风貌。而后世之人通过这些珍贵的晚清老照片,亦是可以领略一番百余年前河北秦皇岛一带的农家百姓生活场景。晚清年间河北农村地区,一位穿肚兜的小女孩笑逐颜开的罕见留影。自晚清末年开始,朝廷就开始禁止民间女子缠足裹脚。因此彼时的女孩无需再受缠足之苦,其社会地位亦是较旧时提升了许多。
晚清年间河北秦皇岛郊区一带卖箩筐的小商贩留影老照片,彼时很多穷苦百姓家中无地可种,只能做些手工小生意来维持家用。其实像老照片这种贩卖箩筐的小生意,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最多只能勉强地维持家人的温饱与开销。晚清年间乡村百姓用驴子驮着家中的蔬菜瓜果沿街出售的罕见旧照,老照片中的箩筐里的蔬菜看起来像是黄瓜,一名路过的行人驻足停了下来,有意想要卖下其筐子里的瓜果。虽然彼时的河北一地开始有缓慢的工业发展,但是农业经济依旧占据首位。晚清年间河北小镇街头卖大蒜的商贩旧照,自晚清末年开始,彼时的河北百姓虽然还算过着温衣饱食的安稳日子,但是其生活条件依旧非常恶劣落后。若是年中遇到旱涝天灾,那么来年必定要全家忍饥挨饿。彼时的百姓大多数以食粗粮为主,大米与肉食几年不曾果腹亦是不算少见。晚清年间河北农村土地里高粱一景,众所周知这高粱属于粗粮食品,乃是我国自古而来的传统五谷之一,亦是古时候北方百姓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主要粮食。旧时高粱的种植非常广泛常见,因其耐寒亦奈涝,因此算是粮食中最具适应性的高产粮食之一。晚清末年河北农场上的老汉卖力鞭谷的罕见旧照,彼时的农民没有便于脱谷壳的机器,一切粮食的丰收皆靠自己的双手卖力鞭策落下。其实像这种鞭谷的场景,对于生活在农村里的八零后小伙伴们来说并不陌生。家乡里的扬谷场,童年中父母忙碌的身影,皆是过去光阴里最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