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不孝”走红,父母没察觉出不对劲,还一个劲儿夸大学生努力

伊诺科普 2024-02-24 21:39:25

如今,考研热和考公热正如火如荼地蔓延开来。尽管今年的考研人数下降了几十万人,然而巧合的是,这几十万人的数量却恰好增长到了考公的考试报名人数那一档。

这个趋势让我们不难想象,很多大学生、应届毕业生,甚至是已经工作多年的人们都在认真努力地投入备考的行列。最近,另一股备考趋势逐渐崭露头角,被形象地称为脱产备考。

“新型不孝”走红,父母没察觉出不对劲,还一个劲地夸大学生努力

这种备考方式的核心思想是,放弃工作、暂停参与任何生产行为,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备考中。这一趋势吸引了一些大学生的关注,尤其是那些已经毕业一年、两年,或者曾尝试过一次却未能成功上岸的考生们。

这部分考生可能在毕业时已经尝试过考研或考公一次,但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如愿。为了更好地备考,他们选择暂停工作,不再参与社会生产活动,将生活重心转移到备考上。

有些人甚至觉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习,积极要求父母提供支持,用资金去外面租房专心备考。小张是脱产考研群体中的一员,他从小到大一直都是一个刻苦用功的学生。

然而,尽管学习上的努力备受认可,小张的心理素质却一直是他的软肋。在高考前一天晚上,因为紧张导致生病,使得他在考场上的状态异常差,遗憾地没有考上理想的学府。

与自己预估的分数相差数十分,小张只能去就读当地的一所普通本科学校。然而,小张并没有因此就放低对自己的要求。上了大学后,他意识到考研可以是逆袭的机会,尤其对于普通本科生而言,这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提升途径。

因此,他一直在努力备考。然而,大四那年,再次参加考研的时候,小张因为心态问题再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未能考上心仪的目标院校。

对于小张的经历,他的父母感到十分心疼,但却始终全力支持着他进行第二次奋战。小张的父母原本期待支持孩子参加考研是为了激励他重新振作,然而,事实却成了他们意料之外的噩梦。

小张由于第一次考研的失败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心态变得极为低落,独自租房备考时也一直没有用心努力。第二年的考研再次以失败告终,他的心态更是雪上加霜。

在接二连三的挫折下,小张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发不堪重负。他再次向父母哭诉,请求支持第三年再次参加考研。然而,时间一点点流逝,小张的年龄逐渐增长,他既没有找到工作,也没有步入婚姻生活,而考研成了一种逃避现实的借口。

这一情况引起了身边人的吐槽,有人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不孝,父母往往被蒙在鼓里,却不自知,还觉得自家孩子大学毕业特别有出息,特别努力上进。

考研固然是一条晋升学业、改变命运的途径,但并非是人生唯一的出口

如果将心态过度集中在考研上,这种情况就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帮助大学生妥善处理。

尤其是对于父母而言,他们需要认真考虑孩子的能力和心态问题。不应盲目追求学业上的内卷,而是应该在全面了解孩子的情况基础上,制定更为合理的规划。对于很多大学本科生而言,进入人生的下一个阶段,及时调整自己的想法,努力工作同样可以迎来丰富多彩的人生。

你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来说说吧?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3 阅读:932
评论列表
  • MING 8
    2024-02-25 18:42

    文章中的说法太片面了,我本人就是在家备考公务员的一员,本科毕业之后尝试过不少工作,但基本都无所作为,甚至有时还给家里添了些麻烦。考公是难考,但如果你是芸芸众生中普普通通的一员,建议不要轻易放弃,可以在家找一份兼职,以学习为主。这样给家里不会增加太多负担,而且父母也会高兴的,这并不是所谓的“啃老”。记住,做事贵在顺势而为,得道者多助。万不可一意孤行,与父母唱对台戏,这是我亲身的经验。

    鲸落万物生 回复:
    有能力的,出来外面工作也可以混的不错,不一定非要考公
    鲸落万物生 回复:
    也是要根据自身实力来,考公太卷了,一般人卷不过,过不了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顶多尝试一两次,过不了,后面基本过不了的了,没必要一直浪费时间在考公上[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