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北,也要建设经开区了,而且是省级的!也就是说,以后宜宾城市的几个方向,全部都有产业加持。
临港方向,有三江新区;柏溪方向,有高新区;南岸西区,有储能产业园;江北象鼻,有元水经开区。
这件事情的背后,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宜宾哪个区域,还属于纯居住的板块?答案是:没有了。
一、江北经开区:后来能居上未来的江北经开区,按省级经开区来打造,其实是有底气的。
因为五粮液的存在,以及正在建设的五粮液倍增工程,象鼻物流园,元水产业园,都有足够的能量和想象空间,来支撑未来的江北经开区,形成足够的势能。

方存好调研岷江新区城市功能补短工作
结合近期,市领导到江北调研时,提出的“产城融合”的指导思想,那么江北的未来,既有历史的基础,当前的实力,更有未来的潜力。

江北经开区,是最后提出的开发区,后来居上,一定能在规划理念,景观功能,城市布局上,超越以前的各个区域。
因为,新的,总是要替换旧的。
而江北,等这一刻,已经等得太久了。
二、产城融合,是个好东西现在,宜宾以南部新区为起点,再次提出“产城融合”的理念。
在鲁能公馆对面,青雲书院旁边,就修建了一栋“M0产业总部”大楼。
什么是M0产业?M其实是制造业的英文代号,意思是说这块地,属于是工业用地。
但用0来编号,就是表示它与传统的工业,有本质的区别。

M0产业总部
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在第二产业工业,与第三产业服务业之间,形成一个2.5的中间产业。
比如,虽然是立足于工业,但以科创、孵化和新型工业,比如数字产业、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等,作为发展主方向。
因为M0 允许配套用房,占比达 20%-30%,所以就能将研发、生产与居住、商业结合,减少通勤成本。
传统的大城市,产业在一个区域,居住在另一个区域,通勤成本极高。
宜宾这座城市,不大不小,其实,如果在宁德时代上班,住在西区,那一天来去也得花上2个多小时,既累又不经济环保。
所以,产城融合成为宜宾正在下的一步大棋。

大家还记得不,当年的莱茵河畔,就是宜宾的工业搬迁典范,省建设厅还表扬了的。
当时就提出了“退二进三”的思路,就是第二产业,工业要退出主城区,第三产业,服务业要大力发展。
所以,很多老铁们会吐槽:刚说把工业,搬出城区,让城市居住更宽松、纯粹,现在又出什么幺蛾子,又要让我们与产业融合,住在产业园区周边。
这说明,随着新的城市规划理念的迭代,我们的居住观念,要更新了。
三、居住观念:我们要更新一下了很多时候,我们一听到产业,是不是心头就一紧?
因为,我们会立马想到雾霾、污染、噪音与混乱的交通,还有外来人口的嘈杂。
但是,这是老黄历了。
我们对产业,要重新认识,才能对“产城融合”的城市发展理念,有新的认知。
首先,一个关键性的观念,需要重塑,那就是:现代产业,并不等于污染和杂乱。
1、产业造城:没产业就没城市
很多城市,就是因为产业而兴的。
东北的大庆、四川的攀枝花,以前很多城市,就是因为产业而存在的。
我们就说宜宾。

当初下江北,一排抗战期间内迁的厂,支撑了宜宾的繁荣,现在,它已经迭代为了临港的滨江宜居带。
没有产业,一群人聚集在一起,是没有经济收入来源的,不能只是相互消费,而不创造财富,这样的城市,是不可能存续的。
2、产业兴城和产业迭代
一个优秀的企业,带动一个兴旺的产业,一个兴盛的产业,能让一座城市繁荣。
比如,北方的唐山,全是依赖于钢铁产业,已经成为万亿大城。
而遵义和仁怀,因为茅台,而声名远扬,甚至整个贵州省,大家知道茅台得多,其他的我们都记不住,而这是传统产业。

现在,产业正在迭代,咱们宜宾的一绿一蓝,其实就是围绕绿色新能源,和数字经济产业,进行的战略布局,而这些产业,就应当与城市融合,而不是远离城市核心区。
宜宾能与城市融合的产业,一定不再是传统的高污染和高能耗,外加劳动密集型的产业了。取而代之的,是高技术,高创新,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
但因为有些产业,不还不完全属于服务业,因此,被业界定义为2.5产业。
既有工业制造的属性,但又有服务业的特质。
3、产业不可怕,怕的是污染的产业
宜宾的污染性产业,曾经一度让宜宾在全国都是榜上有名。
当年宜宾的大气污染指数,经常与山西的大同、临汾这些城市,并列榜单前列。
所以,只要一提到产业,宜宾人心有余悸,这可以理解。
写到这里,我也仿佛感觉到自己的鼻腔,产生了曾经的记忆。
但时间在向前,历史的演进,落后会得到治理,
宜宾,当然也在进步。
以我们宜宾目前的财政实力,以及城市定位,
宜宾一定不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再回到曾经污染严重的老路上去。
这一点,宜房君是非常有信心的。
四、宜宾产业:“制”在四方现在,宜宾的制造业,四个方向都有布局。
首先是我们知道的三江新区,以宁德时代为首的,动力电池产业,以及与之配套的产业群,目前,已经是千亿规模。
三江新区的产业,已经扩展到了宋家,接下来是罗龙。

▲宜宾高新区,开发速度惊人
其次,是高新区,以前是高场和喜捷形成的“高捷工业园”。
现在,是按国家级新区的站位正在打造。
发展势头,也非常猛,一系列的以晶硅光伏为代表的产业群,也在逐步的聚集和成形。

第三,就是叙州新区,以赵场附近的储能产业园为代表,目前也是热火朝天的推进,这一片,就与上面说的M0产业总部,相互呼应了。
也就是说,在西面,未来的叙州新区,也是与传统的南岸西区纯居住区,融合起来了。

第四,就是我们开头说的,江北正在打造的“元水经开区”。
这个地方,是依托象鼻的物流园,以及五粮液的倍增工程,形成江北的产业集群。
实际上,江北一直是产业非常发达,五粮液就是代表。
只是我们习惯了白酒历史存在,并不把它江北当成一个产业高地。
现在市上要发力了,正在开创江北的新时代,把岷江新区的城市建设,与元水经开区相互呼应,未来这一片,也是一个产城融合的典型区域。

东面:三江新区;北面:元水经开区;西北:宜宾高新区;正西:南部新区、叙州新区。
这四个方向,每一个板块,每一个方向,都是产业在带动,然后让城市的版图,向外延伸拓展。
这就带来一个问题:上班与居住,咋个和谐统一?
五、产城相融:既要有钱,还要宜居过去这二十来年,宜宾的工业搬迁,成为四川的典范。
产业出城,成为了宜宾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现在,城市变大了,产业与居住,不能分割得太厉害,产业与居住,如果不能融合,城市的发展,是受到局限的。
没产业,就没有就业,但只有产业,也是城市发展的一种倒退,唯一的正途,就是让产业与城市相互融合,在空间功能上,进行优化设计,开动创造性思维,其实,产业发展与宜居性,并不是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

咱们宜宾,就正在尝试着开创出一条,让居住与产业相互交融的路子。
你相信,这条路走得通吗?
原标题《宜宾“产城融合”全面开启!再无纯居住区,好事还是坏事?》
来源:当下宜宾
转载仅供信息交流,不代表认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