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期的璀璨艺术:绘画、雕塑、书法、石窟

历史民族 2025-04-13 09:21:55
南北朝时期,华夏文明经历了强烈的外来冲击,南北朝艺术以其佛教艺术的兴盛、绘画风格的多样化、艺术理论的发展、文化融合与地域特色以及文学与艺术的结合,展现了这一时期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

南北朝的龙纹鲜卑头

石天禄,南齐武帝景安陵石刻

北魏前期,列女古贤图局部梳十字髻穿杂裾的女子

南北朝时艺术兴盛,南朝以绘画为主,北朝以雕塑为主。北朝雕刻的盛行与佛教流行有关。佛寺大量兴建,无论是木造、砖筑或是石窟建造都有,并且雕刻无数大大小小的佛像。在佛像石窟雕像上,著名的有366年前秦时开凿的敦煌莫高窟、384年后秦时开凿麦积山石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的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北齐文宣帝时开凿的天龙山石窟等。石窟艺术最雄伟的是云冈石窟20窟的座像。佛像容貌丰满,两肩宽厚,衣褶线条紧贴身躯而雕,庄严中寓有慈祥,表现出佛的胸怀气度。彩塑最好的是敦煌莫高窟第259窟的造像,含蓄微笑的神态,给人以恬静的美感。洛阳永宁寺塔基出土的北魏泥塑残像最为精致,面目传神。天龙山石窟还是为北齐佛教文化的代表,以漫山阁及九连洞著称。综合印度佛塔及汉朝塔楼为基础而建立的木塔,为当时重要的建筑发展。中国本地的儒道思想亦为艺术提供新主题、新风格。儒家思想多与孝道结合,道家艺术家则偏好自然山水及民间传说。世俗艺术传统亦产生变化,尤其展现于绘画方面。中国山水画始祖顾恺之为此时期的代表。陶器工艺在中国南方亦有显著进展,最著名的为“越窑”的绿釉“越瓷”。越窑十分耐用,甚至外销海外,远达埃及、菲律宾。六朝也是中国开始出现文人画家、书法家、重要私人艺术收藏的时期,文学、艺术批评亦有所发展。

魏碑《元怀墓志》拓片局部

南朝陵墓石刻方面,历代帝王、贵族陵墓前有神道石柱、石碑、石兽等。石兽又称避邪,由狮子造型演变而来,有驱邪、求福或升天之含意。其中以南朝齐武帝陵前的天禄(双角石兽)、齐景帝陵前的麒麟最具代表。风格承袭汉代石兽雕刻,善于利用整块石材,已洗练的手法表现雄伟的气势。

张僧繇《雪山红树图》,所绘山石不勾轮廓的技巧,就是“没骨山水”的画法

绘画方面,中国古代山水画兴起于南北朝。由于玄学流行,老庄的自然观和江南秀丽的山水结合,使得绘画脱离儒学的限制,朝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有名的画家有刘宋陆探微与南梁张僧繇。张僧繇画的龙非常神妙,画龙点睛就是出源于他的画工。张僧繇一生苦学,“手不释笔,俾夜作昼,未曾倦怠,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绘有《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雪山红树图》等等名作。由于山水诗的出现,使得长期以来的以表现人物为主的绘画传统转变为山水景色。南朝有不少以人物画著称的画家。例如刘宋宗炳是中国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其《画山水序》最为著名,精辟地理解“山水以形媚道”之外,在自然山水的观察,归纳出展现物体远近的绘画方法。刘宋山水画家王微,著有《叙画》一篇,强调观察自然和主观能动作用。南梁萧贲可在在团扇画出“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表现出遥远的空间距离感。绘画理论在此时期已经成熟,南齐谢赫撰著研究绘画理论的重典《古画品录》。这本书分为论绘画六法论与画品等两个部分。他所提出绘画品鉴的六法,已不仅限于人物画,对后世有很大影响。其中“气韵生动”的理论更被历代画评家奉为最高水准。

魏晋南北朝是楷书发展的青年期,其中碑刻是楷书的宝库。北朝碑刻即所谓的魏碑书法,魄力雄浑,气象浑穆,体态多变。《龙门二十品》是指在龙门石窟中发现的北魏时期二十方造像记,这些作品被认为是魏碑书法的代表。《张猛龙碑》备受书法家们的推崇。清朝碑刻学家杨守敬评论:“书法潇洒古淡,奇正相生。”,成就远超过唐人作品。《郑文公碑》是北魏书法家郑道昭的作品。清朝碑刻学家叶昌炽认为:“其笔力之健,可以刲犀兕,搏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朝书法家欧阳询和虞世南都深受此碑影响。其他还有《石门铭》等众多的墓志铭文。南朝有名的碑如《爨龙颜碑》、《瘗鹤铭》等。

云冈石窟,山西大同,其风格带有浓厚健驮逻及笈多王朝的色彩,也有汉文化的风格。其中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

龙门石窟,河南洛阳,其中“龙门二十品”是书法魏碑精华,唐朝书法家褚遂良所书的“伊阙佛龛之碑”则是初唐楷书艺术的典范

敦煌莫高窟,甘肃敦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

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素有“东方雕塑陈列馆”美誉,是中国唯一保存北朝造像体系最完整的石窟,也是唯一全面保留北魏至明清时期泥塑艺术演变史的石窟

嵩岳寺塔(Songyue Pagoda),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嵩山南麓嵩岳寺内,为北魏时期佛塔,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