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背后的男人原来是他

梦轩旗开得胜 2018-03-31 13:26:08

格力缔造者朱江洪为人低调,即使在退休前也不为公众所知,退休后更是被人遗忘。在他的自传《我执掌格力的24年》一书中,朱江洪首度总结了他在格力的岁月,分享了自己的体会。

他认为,做企业看似是在做事业,实质上是在修行。企业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能力,也是企业成败的关键。

原格力集团董事长  朱江洪

格力究竟是如何创始的?

这件事得从头说起。格力的前身是两个小企业,一个是海利空调厂(当年的规模为年产两万台窗式空调),一个是冠雄塑胶厂,两个企业都归属于珠海经济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纯国有企业,后改为格力集团)。冠雄塑胶厂成立于1985年,由李元祥出任总经理。海利空调厂成立于1986年,由杨国长出任总经理。我于1988年元月从广西调回珠海工作,分配到工业发展总公司总部,后来由于冠雄亏损严重,我临危受命,在1988年5月被总部派到冠雄出任总经理一职,原总经理改任副总经理。经过三年的努力,把冠雄从一个亏损企业改造成利润大户。之后,1991年5月又受总公司委派,兼任海利空调厂总经理,原总经理改任副总经理。也就是说,我一个人同时担任两个相互独立,业务差距又很大的企业的领导人,每天东奔西跑,“上蹿下跳”,工作繁重。一开始我还很不情愿去,感觉刚把冠雄搞起来,又要接手海利这个烫手的山芋,心里一百个不高兴。但是再不高兴也得服从上级安排。

1991年11月18日,上级为了把空调做大做强,将海利空调和冠雄塑胶正式合并,由我出任总经理一职。也因此这一天被定为格力电器的厂庆日。由于合并前冠雄已生产出“格力”牌鸿运扇,为此,我建议总公司选用“格力”作为新公司名称。于是,珠海格力电器有限公司便正式诞生了。虽然谈不上“横空出世”,但它的诞生却标志着格力朝空调航母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格力的历史是由全体格力人书写的,创业之初,他们在一片空地上,在竞争异常激烈,而自己羽翼尚未丰满的艰苦环境下,抱着永不服输的精神,坚信自己的事业和未来,忘我工作,忘记了休息,忘记了家庭,顶住种种压力,奋勇杀出重围,使格力从一个名不见经传、无人瞧得起的小厂,终于发展成为今天世界知名的大企业。如果一定要说格力的创始人是谁,那就是格力(包括海利和冠雄)老一辈的领导者,当然也包括下决心将公司做大做强的总公司决策者。什么是创始人?我的理解就是企业创立时的主要领导人和决策者,而非所有参与者,也不是后来的继任者,按此原则,我也只能算是格力电器的创始人之一。

我是如何提拔董明珠的?

我是2012年5月25日退休的,由时任总裁的董明珠女士接任我的董事长一职。

董明珠是1990年上半年从内地来到珠海工作的,先是在海利空调厂当推销员,当时主管安徽的销售业务。1991年我到海利后才认识她。有一次我到芜湖市场考察,见她与经销商关系融洽,工作麻利,整个安徽市场的销售搞得不错。在商家的零售店里,有时遇到店员忙不过来,她还主动当起了售货员,因此得到了商家的认同。后来,我又把江苏的业务也一并交付给她。由于安徽和江苏都是销售大省,加上她个人的努力,自然业绩也会比别人好,所得也比别人多,为此,其他业务员对我意见很大。

1994年,为了使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科技创新中去,我大幅度降低了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以此平衡科技人员与销售人员的待遇水平,由此引起大批销售人员出走。当时,调整和充实经营部领导班子已是当务之急。我记得,1994年12月董明珠已提拔为经营部副部长。经营部还缺一个正部长。谁来出任经营部长一职呢?当时我心里也没底,于是让经营部全体人员无记名推荐,推荐的结果董明珠排第二名。我觉得,虽然排行第二,也说明她得到经营部人员的认可。况且从工作上来说,她的业绩是最好的一个,尽职尽责,工作勤勉,有热情,有责任心,作风泼辣。于是我初步决定推荐她为经营部负责人。可想不到在公司办公会讨论时,出现了较大的争议。主要认为她性格比较耿直,讲话尖刻,容易得罪人,过于自信,怕搞不好团结等。我当时做了大家的思想工作说:“人无完人,不可能没有一点缺点错误,我们用人是要用她的长处。董明珠的长处是销售工作抓得很细,善于与客户打交道,遇到困难时想方设法解决,不达目的不罢休,这都是销售工作最需要的长处。”

听完我的解释后,大家也就同意她出任经营部部长一职。至于后来董明珠当上公司的销售副总,那是1997年9月以后的事情了。按集团公司规定,格力电器副总以上的人事聘任由集团公司评定。在讨论时,大家同样也对董明珠存在较大的异议,但是在我的努力说服和解释下,最终还是通过了。

2001年,珠海市委决定让我出任格力电器的董事长(以前董事长是由格力集团负责人兼任的),由于证监会规定,上市公司一般不能由一人同时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于是我推荐董明珠接任我的总经理一职。

有媒体在炒作“没有朱江洪就没有董明珠”,这句话或许有一定道理。因为我,她走上了企业的各级领导岗位,站在格力这个大舞台上,才有了她大展拳脚的机会。当然,她个人也很努力,对工作尽职尽责,不断磨练,不断成长,最终成为全国知名的企业家。

至于后面那一句:“没有董明珠就没有格力”,恐怕就值得商榷了。一个人能力再大终究是有限的,做企业不是一两个人所为,应该都是团队的力量,况且,这句话也不符合格力的史实。实际上,在格力发展的每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都离不开格力员工的努力,从质量的整改与提升,新产品的开发与制造,关键技术的攻关与突破,到企业重要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等等,都体现了公司领导层和格力员工特别是骨干员工的拼搏与奉献。没有他们,就不可能有格力的今天。

24年格力岁月:做企业就是在修行

我做了几十年的企业,现在也该到了回顾和总结的时候了。

我一生做过的企业虽然只有几个,庆幸的是都能把它做好,并做到行业的领先者。特别是格力电器,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的时间最长,经验教训最深刻,成效也最好,真是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

有人说我运气好,到哪里都能搞出点“名堂”来。这些人只看到别人成功的那一刻,没有看到成功背后的艰辛。就像有些人只看到运动员站在领奖台上幸福的笑容,却没有看到他们平时训练的汗水与泪水。

有一些人相信“风水”,对“风水佬”言听计从。当初在冠雄时,有人从香港请来一位风水先生,到工厂转了一圈,并仔细看了周围环境之后,他断定冠雄的风水有问题,特别是我的办公室 (只有10多平方米) 问题更大,之前企业搞不好必定与此有关,如果不赶快搬,会有很大的麻烦等等。我听了之后一笑置之。说真的,冠雄就那么一点地方,要搬也没地方搬啊。然而,就在这个风水不好的地方,我们却扭亏为盈,创造出当时集团下属企业的效益冠军。就算是现在的格力电器总部,当初也有“大师”来看过,觉得“不太理想”。但就在这个“不太理想”的地方,格力人通过自己的艰苦努力,创造了空调的世界奇迹。

我认为,所谓“风水”无非是环境优雅一点、通风一点、阳光一点,总的来说舒适一点。但这种舒适,也会因人而异的。有的人觉得舒适的地方,别人不一定感到舒适。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不也是在无人打扰的阴暗楼道下创立的吗?动植物更是如此,仙人掌就把沙漠作为乐园。任何风水都是客观环境,而我们的主观努力可以改变环境,也可以改变人生。

有人说,你干了一辈子企业,现在功成身退,回忆起来一定会有很多感受和体会吧。如果说感受,我觉得就一个字:“累”。说真的,这些年我也不知道是怎样过来的。经验嘛,有一点,而教训则更多。有过快乐、喜悦,也有过彷徨、憋屈、痛苦。最难受的是:痛苦时还要装出一副“高兴”的样子,以免影响员工和商家的热情。

如果说体会,倒有几点。

一、做企业的实质是修行

第一个体会是要学会做人。做企业首先要把人做好,要成为王者,看似在做事业,实质是在修行。

人有不同的品性,由此就有了不同的表现。

有一种人一心想当官向上爬,这种人必然会对上溜须拍马,对下打击欺压。

有一种人对钱看得很重,这种人很容易贪污受贿,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得到好处。

当然,企业和员工最盼望的是那种尽职尽责、敢于担当、兢兢业业的企业领导人,这种人深知身上的责任重大,必须发奋工作。也深知靠一个或少数人难有作为,必须要团结大多数人共同努力。而要团结大多数人,就必须放下架子,尊重别人,容得下各种性格的人员,容得下各种不同的声音。特别是反对的声音,从中筛选出正确的思想和方法,以便少走弯路。这种人一般都很敬业,把企业作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为此,他必须学会心胸宽阔(即使他原先并不是这样),因为他明白,心胸宽则思路广,思路广则出路多,出路多则竞争力强,竞争力强则企业兴。

二、怎样拥有决策力

我的第二个体会是,要学会决策。决策能力是企业成败的关键。企业的核心是经营,经营的核心是决策。决策有大有小,大的关乎企业的发展和命运,小的关系员工的吃喝拉撒。决策能力是领导者的基本能力。有一点需要强调的是,一部手机在家创业,我已经帮助很多人一年时间实现月入十万以上,想创业的朋友请加微信 一三一八三一 一 一 零 五 二为了使决策尽可能符合实际。领导者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好充分的调研,倾听各方面的意见,力戒鲁莽行事,力戒偏听偏信,力戒从个人的私利考虑问题,更不能任性行事。只有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三、怎样打造执行力

第三个体会是,企业要有很好的执行力。如果没有执行力,计划再好,也不能一层层地传达下去,更不用说很好地执行了,最终也只是纸上谈兵。要提高执行力,首先要尽量提高计划的正确性和可行性,同时要具备良好的组织能力。特别是“一把手”,要有较高的威信,众人才能“言听计从”。如果组织者、一把手缺乏威信,那是很糟糕的事情。组织者之所以必须要有威信,是因为他不同于普通人,只管干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不需要带领别人去干什么,如果没有威信,就不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

领导者的“威”是如何树立的呢?我的体会是:

1.以“德”树威。领导者要注意修心立德,注意非权力影响,与员工打成一片,不摆架子,不显官威。好的品德是职场的通行证,它散发出一种自然的魅力,是一种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影响的力量。管理者要做到心正、言正、身正、气正,才能赢得员工的敬重,才能成为他们的贴心人。我每天开车上班,就经常把路边等车的员工顺便带到工厂,虽然只是一桩小事,却也赢得了员工的点赞。

四、精于授权

我的第四个体会是:精于授权。企业,特别是大企业,人员多,牵涉面广,业务量大,人际关系复杂,技术层面宽,靠一两个人或少数人无能为力,必须发挥整个班子,各个部门和全体员工的积极性。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必定是高看自己,低看他人,周围的事物就会像哈哈镜那样被照变形。这就涉及到权力分配问题,不能大包大揽,应在严格监督检查的前提下,充分放手让下属去做。

在这方面,我的体会是:大权独揽,小权分散。关系到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大事,重大决策的制定等必须亲自组织,参与。独揽兵权不等于独断专行,应充分发扬民主,各抒己见。而更大量的工作,必须分给各主管领导去做,发挥他们的主管能动性和创造性,让他们独立地完成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高。

五,以身作则、敢于担当

第五个体会是,勇于负责,敢担风险。回顾几十年的企业生涯,我觉得要得到大多数员工的拥戴,除了工作上要身体力行之外,会对很多存在风险的工作要勇于担责,不推卸。该领导签字确认的事情,毫不犹豫地就要签上自己的名字,有了成绩要归功于大家,出现问题要主动承担责任。只要是自己决定或授权的事情,都应要负起责任,绝不推给下属。就算不是自己授权的,如果出现问题,也要承担相应的领导责任。

这样做有几个好处:1.领导以身作则,员工的积极性就能充分调动起来;2.领导带头负责,员工才能大胆工作,敢想敢干;3.领导担当,员工就能放下包袱,开动机器,群策群力,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

六、乐见批评

第六个体会是,乐于接受别人的批评和意见。人都会犯错误,领导也不例外,不犯错误的人在这个地球上找不到的。问题是犯了错误之后如何对待,是坚决不认还是知错就改。我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所说的话,有80%以上正确就很不错了,剩下的20%则要从大家的意见和批评中纠正和完善。因此,我很乐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在以往的工作中,有排除干扰、坚持己见的,也有听取批评后改变初衷的。我觉得,只要是意见,就不应考虑别人态度的好坏,音调的高低,正确与否等等。只要具备这样的胸怀,才能从别人的意见中吸收营养,从善如流。

0 阅读:2

梦轩旗开得胜

简介: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