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欧洲列强之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同期的中国刚刚结束辛亥革命,进入民国时期。对于当时的国人而言,欧洲战场的烈度是难以想象的,各种枪械、火炮、甚至被称作“坦克”的新式武器均在战场上亮相。

欧洲一战士兵
鲜为人知的是,虽然民国时期的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但是在军工领域却曾经诞生领先世界的成果。
就在一战爆发的同一年,中国首支独创“刘氏”半自动步枪正式问世,而同期的欧洲列强们依然普遍装备着单发栓动式步枪。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此先进的枪械成果,最终却并未被民国各军阀采用。
刘庆恩将军刘氏半自动步枪的研发者是刘庆恩将军。他出生于1869年,籍贯四川德阳,年幼时接受的是传统私塾教育,后考入广东水师学堂。由于当时清朝正在发起洋务运动,因此刘庆恩在毕业后,得到了公费留洋的机会。

刘庆恩将军
经过考虑,他认为中国需要尽快在枪炮领域追赶世界先进水平,于是前往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深造,攻读枪炮军工科目。在日本留学期间,刘庆恩与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结下了不解之缘。
回国后,刘庆恩在湖北汉阳枪炮厂实习,此时他的才能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于是,在孙中山的支持下,刘庆恩再一次得到公费留洋的机会,这次他直接前往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实习,这是当时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兵工厂之一。

德国克虏伯兵工厂
凭借留学德日的这段经历,刘庆恩接触了西方先进枪炮技术,这为他后来成为中国半自动步枪第一人奠定了基础。
在德国克虏伯兵工厂实习3年后,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取得成功。得知消息的刘庆恩心潮澎湃,便于1912年回国,准备为新建立的民国贡献力量。
此时身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孙中山也明白刘庆恩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因此将他任命为湖北汉阳兵工厂第一任总办。

孙中山
刘氏半自动步枪在民国建立后,国内依然长期处于战乱状态。1913年,袁世凯刺杀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并宣布复辟帝制,孙中山联合各省军阀发起讨袁战争。不过,当时的刘庆恩在亲身经历战场后,认为国内各军配发的枪炮距离西方列强还有很大差距。

民国时期军队
当时中国军队普遍配发湖北汉阳兵工厂制造的“汉阳造”以及从德国进口的毛瑟M1904步枪,它们均采用栓动式设计,士兵每射击一发子弹,都需要重新拉栓上膛,火力效率一般。
为此,刘庆恩萌生了研制半自动武器的想法:倘若士兵步枪在射击时省去拉栓步骤,那么单兵火力强度岂不是能翻倍提升?
抱着这样的想法,刘庆恩开始了半自动步枪的研制工作。虽然在战乱环境下,刘庆恩的研发项目并没有得到充足的经费,但他依然到处筹借资金,克服了种种困难。
最终,在1914年,刘庆恩成功将自己设计的草图化为了现实,首批刘氏半自动步枪在汉阳兵工厂问世。

刘氏半自动步枪
刘氏半自动步枪结合了半自动与栓动步枪的混合式设计。
在半自动模式下,它会将射击产生的枪口爆燃气体用于推动枪口的集气罩,而集气罩再推动枪口以及气筒向前运动,最终带动一整套连杆构造自动完成上膛、抛壳、推进弹药等动作。
在单发模式下,它只需要将集气罩进行旋转,气孔向外,此时射击产生的气体会通过气孔排出,这样就不会推动连杆构造自动上膛了。

刘氏半自动步枪枪口
不得不说,刘氏半自动步枪的设计的确精妙,然而当刘庆恩对这批步枪进行测试时,结果却令他大失所望。由于当时国内工业水平低下,就连步枪最基本的弹簧零件都需要工人手工打磨制造,精度不足,导致步枪的性能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总结教训后,刘庆恩带着图纸与样枪远赴大洋彼岸的美国,打算由普惠公司代工,完成真正的刘氏半自动步枪。

美国普惠工厂内部
遗憾的结果在美国,刘氏半自动步枪引发了不小的轰动,美国人没想到影响里贫穷落后的中国居然能诞生设计如此先进的半自动步枪。
等普惠公司通过精密机器制造的第二批刘氏半自动步枪问世后,刘庆恩再度对其进行测试,这次的结果令他相当满意。于是,刘庆恩决定耗费重金,从美国采购一批军工设备,用于先进步枪的生产。

刘氏半自动步枪
但令人遗憾的是,刘庆恩订购的美国军工设备在远渡重洋时发生了沉船事故,不仅所有设备沉入大海,就连他的儿子也在沉船事故中丧生,这给刘庆恩造成了沉重打击。同时,这也意味着中国大规模生产刘氏半自动步枪的愿望成了一个幻想。
此后,由于北洋军阀对刘庆恩颇为排挤,这位才华横溢的枪炮设计师最终在郁郁寡欢中突发脑溢血,半身不遂,失去了自理能力。1929年,刘庆恩病逝于上海,享年60岁。

民国时期军队
刘氏半自动步枪未能得到大量装备,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笔重大损失。由于当时国内思想落后,对这种新式武器的应用前景认识不足,因此导致刘庆恩的心血付之东流。
倘若在上世纪30年代抗日战争爆发时,中国军队普遍列装了这支火力强大的刘氏半自动步枪,或许日军侵略中国的进程不会那么顺利。
参考资料
【1】国造半自动步枪第一人- 刘庆恩将军 .火器堂
【2】中国近现代步枪 国产刘将军半自动步枪 维基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