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觉醒年代》里有这么一个非常有趣的桥段,胡适和黄侃互怼,新旧文化碰撞出火花。
胡适,博士还没毕业就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他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在北大开展的一系列讲座中,开讲了《白话文与白话诗》一课。
而传统文化的拥护者黄侃教授,一直瞧不起年轻的胡适,称他为“黄口小儿”,一定要在他的讲座上,给他来个下马威。
讲座开始,胡适刚讲了开场白,说明白话文的种种好处。
黄侃就跳出来反对:“胡教授说白话文删繁就简,更加便捷有效,此非是事实。”
接着举了个例子,比如说你的太太亡故了(黄侃这人太可恶,与人有过节,诅咒人家太太,胡适刚新婚),你打电报回去用白话文:
“你的太太死了,你快回来呀。”长达11个字。
“而文言文只需要‘妻丧速归’,区区4个字即可,电报费可省2/3。
敢问胡教授是你提倡的白话文精炼?还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文言文精炼?”
一部分学生跟着起哄:“还是文言文好!”
胡适也举了一个例子。
前两天,我教育部的一位朋友邀我去做行政秘书,我不想从政,决定不去。
我想请黄先生用文言文帮我写一封拒绝的电文,而我用文言文写一封,看哪一个更精炼更省钱。
黄侃说道:“我用12个字,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反对白话文的学生又是一阵欢呼:“言简意赅,准确、相当准确!”
而胡适的白话文电文是5个字:干不了,谢谢!
引起学生们狂热的欢呼,黄侃则说嗤之以鼻:粗鄙,粗鄙不堪,你的电文,既无文采更无礼貌,根本不能表达我那个电文之含义,简直是有辱斯文。
胡适则辩解:我看未必,“干不了”就包括“才疏学浅,恐难胜任”之意,而“谢谢”又表达了对推荐我的友人的感谢。
全场掌声雷动。
通过二位大家的语言交锋,不知听者和读者有没有分辨出,究竟是白话文还是文言文更适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哪一个更精炼更准确。
甚至在北大的这一拨讲座里,有一位崇尚西方文化的教授钱玄同,建议废除汉字,觉得汉字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应该使用世界语。
当然遭到众人的反对。
其实这个问题要辩证地来看。
语言的发展也要与时俱进,中国的古代文字曾经记录了我们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文言文优美、雅致、精炼、有韵律,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字的局限性也逐步显现,拗口、晦涩、难懂,难以适应时代的快速发展。
每一种传统文化和语言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像最初的汉字“壹、贰、叁、肆、伍”进化到“一、二、三、四、伍”再到阿拉伯数字“1、2、3、4、5”。
很明显有简单、快捷、方便的优势。
所以,不能一味地维护和攻击哪一种文字的优劣,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
剧中这样的经典画面很多,时代大咖云集、新旧文化、思想碰撞,让观众觉得有趣又长知识。
难怪《觉醒年代》豆瓣评分超过9分,高居榜首,点击量也名列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