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过“七夕”隆重而丰富、美丽又热闹,远非情人节那么简单

穆小易的微世界 2021-08-16 16:16:03

七夕已过,青年男女春心萌动,在“中国情人节”里,作浪漫爱情告白;

商家们也借机大做文章,于是鲜花、巧克力漫天飞。

其实,古代人也过七夕,却远非“情人节”这么简单。

唐代诗人林杰《乞巧》诗:“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表达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仰望星空,是用红线对月穿针“乞巧”,向织 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宋元时,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有专卖乞巧物品的乞巧市。

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 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描述了古人乞巧 夜市的热闹景象。

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临近七夕时,更 是人山人海,车马难行,其盛况不亚于春节,由此可知,乞巧节是古人最爱的节日之一 。

元朝京城一带,“宫廷、宰辅、士庶之家,咸作大棚,张挂七夕牵牛织女图,盛陈瓜 果、 酒、饼、蔬菜、肉脯,邀请女流作巧节会,称曰女孩儿节。占卜贞咎,饮宴尽 欢, 次日馈送还家。”(《析津志》) 。

古代七夕的应节食品,以“乞巧果子”最为出名。《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厌儿”、“果 食花样”,图样有捺香、方胜等。

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

乞巧瓜果花样也多,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花瓜”;

南北朝时,人们“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南朝梁 宗懔《荆楚岁时记》)。

古代江南女子会在七夕那天采槿树叶,揉碎后用汁液洗头。

相传,每年七夕夜织女会牛郎前都会在银河洗发,一年相思泪,都洒落槿树叶上,开出 淡紫、粉红或洁白的花儿。

后人把槿树当作真挚爱情的象征,妇女用槿树叶洗头,能使爱情、婚姻圆满,用槿树叶 洗过的头也被称为“爱情头。

槿树叶洗发,青丝乌黑,光洁美观,也洗去一年的烦恼,人变得年轻漂亮,民间又称七 月七为”洗头节“。

当然情人约会也是古代七夕节的一个重要内容:

男女互赠礼物,女子会送男子香囊,荷包,手绢;男子会送女子小饰品,陪女子逛夜 市。

七夕夜深人静之际,少女们还会躲到葡萄架下或槿树篱笆旁,偷听牛郎织女的绵绵情 话,习得“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爱情秘诀。

元稹《决绝词》中也赞美牛郎织女的坚贞爱情: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 槿枝。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

此外,少女少妇们缂丝七夕乞巧图轴拜织女。

《古诗十九首之一》中写道: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摸素手,札札弄机杼。

少女们希望和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能嫁个如意郎;少妇则希望早生贵子,所以都向织女 星默祷。

古代七夕那天还流行“种生求子”。少妇们将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和动物之形“水上浮”;

或将婴儿蜡像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和现代人不同,古代人的七夕节过得隆重丰富、花样繁多,它是人们热爱生活、向往忠 贞爱情的一个美丽热闹节日!

0 阅读:30

穆小易的微世界

简介:解读影视故事、分析娱乐资讯、享受成长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