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病重,杨尚昆亲自向邓小平汇报,王敏清感叹:堪比淮海战役

知道历史 2023-12-16 11:38:49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84年,87岁高龄的叶剑英忽然一病不起,生命危在旦夕。得知消息的杨尚昆立即将这一消息汇报给了邓小平。

邓小平在得知叶剑英病情加重的消息后,对此予以高度重视。邓小平亲自下令,要求调集一切优质的医疗资源,救助这位曾为共和国立下不世功勋的开国元帅。

当时国内的医疗专家团队严阵以待,24小时寸步不离叶剑英,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幸运的是,在国内专家团队的不懈抢救下,叶剑英终于脱离了生命危险,参与抢救工作的王敏清事后感叹:这是一场医学界内的淮海战役!

那么,叶剑英当时究竟患上了什么疾病?叶剑英究竟是如何脱离生命危险的?这场医学界内的淮海战役,结局究竟如何?

晚年叶剑英,患上帕金森

1982年2月的春天,一封洋溢着智慧与谦逊的书信,缓缓飘落在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桌上。信的主人,叶剑英,一位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人物,谦虚地将自己的名字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的候选名单中抹去。在这换届之际,他的决定,不仅彰显了他的伟大胸襟,更是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时代。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长卷中,尚未有一位尚健在且权威盛满的高层领导,会主动请求从象征权力的宝座上谦卑退下。然而,叶剑英的这一举动,恰似一颗投入历史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从此,他成为了行动的典范,激发了一代代为新中国辛勤耕耘的老一辈领导人,自愿放下权力的重担,为年轻一代铺展出通往未来的道路。

他的这封书信,在第五届人大常委会引发了深入而细致的讨论,最终,他们尊重并接受了这位元帅的请求,同时发出了满含深情的回信:“我们理解并尊重您的决定……衷心祝愿您身体健康、长寿!”

回溯到1980年,叶剑英已与帕金森病悄然为伴,但他从不过分忧虑。他深知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以乐观的心态面对一切。然而,他的病情是如何被确诊的呢?

1979年,82岁高龄的叶剑英步履蹒跚,身边的工作人员焦急万分,催促他赴医院诊治。但叶剑英那时负责军委日常工作,忙碌无暇。在医疗检查之间,专家们苦苦寻求病因,却久久无果。

终于,中央军委主要领导人邓小平得悉此事,迅速成立了一个由解放军总医院主导的医疗保健组,定期为叶剑英提供医疗服务。叶剑英对专家们的努力表示了深深的支持和理解,积极配合检查。在漫长的观察与分析中,他终于得知自己患上了帕金森氏病。

尽管如此,叶剑英并未让病痛影响他的工作。国家和军队当时正处于重建之际,他恨不得将每一天都用得物尽其用。

但到了1982年,85岁的他被确诊患有帕金森综合症,时而身体欠安。春天过后,他频繁受病魔困扰,每隔几天就需接受静脉输液治疗。尽管注射看似简单,但对于年迈、血管脆弱的叶剑英来说,每次治疗都充满挑战。

在这些艰难时刻,叶剑英总是以诗歌和幽默的笑话来安慰紧张的护士们,他那宽广的胸怀与儒雅的风度,令人深受感动。

备受护士尊敬的叶剑英

在那个充满挑战而又荣耀的时刻,萧眉护士身负着对中央军委首长的保健重任,一份任务如同承载着千斤重量,不容有失。然而,在人生的漫漫长路上,即便最智慧的心灵也难免有所疏忽,何况是日复一日投身于保健工作的医护人员?在这日常而又严肃的场景中,萧眉就曾面临过一次考验。

那一日,她如往常一般专注于为叶帅清洁牙齿,一个基本的护理操作,尽管她以数十年经验著称。但就在这次简单的洗牙过程中,一个小小的疏忽发生了:注射器的针头意外脱落,悄无声息地滑向叶帅的喉咙。一瞬间,萧眉的脸色变得惨白,心中涌起一阵恐慌。毕竟,这个小小的失误可能带来无法想象的后果。

但在这关键时刻,萧眉展现出了她那见多识广的沉着冷静。借助她数十年积累的专业技能和勇气,她迅速行动,在叶帅尚未察觉之前,巧妙地将那脱落的针头安全移除。

幸运地,一场潜在的医疗事故就此被避免了,而现场的每一位同事都松了一口气。然而,对于萧眉来说,这次的经历带来了深深的震撼和反思,她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

她深知,不论这件事发生在谁身上,其严重性都是一样的。然而,叶帅对此似乎毫不在意,依旧保持着和往常一样的亲切和幽默。萧眉曾做好了最坏的准备,但叶帅的宽容与理解让她无比感动,泪水中带着一丝不可思议的惊喜。

由此,每一位医护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更加严谨,对自身的要求更加严格。然而,命运总是充满变数。1983年11月19日的一个晚上,当叶剑英在家中享用晚餐时,身体突然感到不适。医护人员迅速进行心电图检查,发现了异常,诊断为“急性高侧壁小造型心肌梗塞”。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叶剑英按专家的嘱咐卧床休息,但不幸的是,他很快并发了肺炎。保健组的专家们意识到,如果不及时控制这种并发症,后果将极为严重。因此,他们更加细致地制定了治疗方案,不断研究并讨论,确保每一个决定都极为谨慎。

幸运地,由于及时而恰当的处理,叶剑英的病情很快得到了好转。12月14日,他与专家组讨论,提出了停用原先药物的建议。经过反复复查和慎重考虑,专家们同意了他的意见。

药物的停用显著减轻了对身体的影响,叶剑英感到格外舒心。他的情绪日益向好,喜欢在休养间隙与身边的工作人员聊家常,身体状态也逐日改善。在这段特殊的时光里,叶剑英与他周围的人们共同经历了医学的考验与人性的温暖。

医学界的淮海战役

当1984年的元旦阳光轻轻洒在大地上,叶剑英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他的病情渐趋好转,纷纷涌向医院,带着新年的祝福和温暖的拜年之词。

然而,康复之路总是曲折而漫长,叶帅提出了在家办公的请求,急于重返工作岗位。可是,对于刚刚痊愈的叶帅而言,这样的决定恐怕不太明智,肺部感染的风险仍在潜伏。

于是,医护团队和秘书们一致决定,由保健组组长邓家栋出面,耐心劝说叶帅充分休息。这位智慧与权威兼备的邓教授,以他的威望与说服力,成功让叶帅答应再休息几日。但叶帅的心仍牵挂着国家和军委的重任,急切地想要掌握最新的工作进展。

1月4日的一个清晨,广东省长叶选平,叶帅的长子,从广州远道而来,只为探望他的父亲。叶剑英见到远道而来的儿子,心中洋溢着欣慰与喜悦。但他关心的第一件事仍是广州的情况:经济建设、社会治安、中央的指示……叶选平虽然劝他休息,但叶帅的心依旧飘荡在广东的发展与国家的大业之上。

然而,不久后,叶剑英的肺炎复发,病情再次恶化。1984年1月11日,一场紧急汇报会召开,医疗专家、军委办公厅人员汇聚一堂,汇报叶剑英的病情给中央军委副主席杨尚昆。会议上,每个人的心都沉甸甸的,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和期望。

杨尚昆认真倾听,汇报结束后,他紧握着医疗团队成员的手,强调尽最大努力救治叶剑英,体现出对他们工作的全力支持。同时,王敏清也被派驻医疗组,共同投入这项艰巨的任务。

于是,王敏清与汪石坚、邓家栋和其他医疗专家携手,投入到这场救治中,甚至住进了叶剑英位于西山的家中。那座编号为二号楼的房子,自1958年起,见证了叶剑英的生活轨迹。最初仅有简单的围墙和几棵树,随着时间的推移,院落内种满了花草和果树,成为了叶剑英与周围人共同精心呵护的绿洲。

经过一番细致的治疗,叶剑英的病情暂时得到了控制。但到了七月上旬,情况急转直下。高烧不退,呼吸困难,仿佛是无情的疾病在与他的身体进行激烈的较量。专家们分析,叶剑英的病情复杂而严峻,面对这场“医疗保健史上的淮海战役”,每个人都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中共中央连续发出文件,通报叶剑英的病情,彰显了他在党和国家心中的分量。7月10日的会诊中,医疗组一致认为气管切开手术是最佳选择。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斗争中,每一步决策都显得至关重要。

这是一场不仅关乎一位元帅的生命,更是关乎一个时代的医疗保健之战。在这样的时刻,每一位参与者都深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他们共同肩负着守护一位国家领袖健康的重任,这既是挑战,也是荣耀。

英雄的落幕

在那个黄昏的时刻,当钟点指向下午五点十八分,气管切开手术在紧张而神圣的氛围中圆满完成,叶剑英被接上了呼吸机,生命得以延续。大厅里,医护人员如同守夜的士兵,昼夜不眠,凝视着监控器,随时准备应对病情的每一个微妙变化。

他们,疲惫却坚定,时而找一个角落稍作休息,时而眼含倦意地微微打盹。但他们的精神不曾松懈,正是这份坚守,让叶剑英的生命之火再次被慢慢点燃。

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叶剑英病情的第三次通报,减轻了党内外对这位元帅重病的忧虑。胡耀邦的批示如同战场上的号角,呼唤着全力以赴的抢救。那时,国内顶尖的医疗队伍,从人员到设备,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支持。

某个夜晚,六点钟左右,专家们认为需要咨询著名的呼吸专家钟南山教授。在一通紧急的电话后,钟教授在那个夜晚九点半,如同出现的奇迹般,出现在了救援大厅。

在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医疗组的人员心急如焚,因为叶剑英仍在生死线上徘徊。根据病情,政府已经开始通知各国使馆,暂停了那一年的庆祝活动。

人民大会堂也接到了消息,开始准备追悼会的场地,安排花圈。王敏清与毛主席纪念堂管理局的徐静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以防万一。

但即便是在最坏的准备下,医疗团队仍然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他们为叶剑英的生命战斗到最后一刻。8月10日,生命的奇迹再次上演,叶剑英的病情终于趋于稳定,医护人员终于可以稍微松一口气。

胡耀邦在探望叶剑英时,向医疗组的人员赞扬道:“你们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后来,杨尚昆、胡启立、田纪云等国家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为那些参与救援的医疗工作者举行了招待会,以示感谢。

直至第二年的七月中旬,叶剑英的病情保持着稳定。

1985年7月29日,医疗组为叶剑英进行了复诊。在会诊过程中,发现他的双肾也出现了问题。医疗组迅速制定了方案,经过中央的同意后,成功为他进行了膀胱造瘘引流手术。

但在叶剑英的晚年,病情反反复复,身体日益虚弱。到了1986年10月,病情再次恶化,医院的医务人员投入了紧张而忙碌的救治。他们轻声细步,娴熟的动作在沉默中展开,每个人都尽着最大的努力,竭力挽救这位最敬爱的叶帅。

在这漫长的夜晚,杨尚昆、王震、杨得志、余秋里等人陆续来到病房,他们的心情沉重,目光深情地凝视着叶剑英,为他送上最后的敬意。

夜更深了,心电图的曲线终于平静下来,叶剑英的生命在1986年10月22日的凌晨一时十六分永远停止了跳动。

那个下午,中央召开了纪念长征胜利50周年大会,胡耀邦宣布了这一噩耗,全国上下都陷入了深深的悲伤之中。

10月29日,也是叶剑英逝世后的第七天,人民大会堂为这位伟大的元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国家领导人齐聚一堂。哀乐低回中,众人悄然擦去了眼角的泪水,送叶剑英最后一程。

23 阅读:9043
评论列表

知道历史

简介:熟读万卷书,感悟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