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长行原创丨月饼的高光时刻(散文)

真言贞语 2024-09-06 17:03:05

月饼的高光时刻

文/周长行

今天是农历八月初四,做月饼销售生意的朋友告诉我,月饼销量今天比昨天看长一点,预估至中秋节天天看长,过节那天或许就是高潮。

行情看长,我替朋友高兴。然而,好多年来我已不从朋友那儿购买月饼。因为我用不着购买,仅每年亲朋好友送来的月饼就够多、够花哨、够应接不暇。

然而,我和家人都不怎么吃月饼。基本上是怎么送来的就怎么送出去。送来送去,有时竟然闹出笑话,本来是我们家送去的,转了个圈,就又回到我们这里。周而复始,月饼替我们画了一啼笑皆非的“圆”。

于是我发现,这不是个别现象,月饼早已从过节食品向“过节礼品”华丽转身。但是,转来转去,终于还是要有人吃掉的吧。

别人怎么个吃法,我不完全知道。然而我和夫人仅能够吃掉一两个月饼。不是一次吃完,而是化整为零,一次品尝那么一点儿,一点儿一点儿地两三天“蚕食”干净。

我猜想,大多数老年人或许都是这个样子。有些老年人,还有拒绝高热量追求瘦身的年轻人,尤其是糖友们压根儿就不沾月饼。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月饼已不是稀罕物,平时想吃也能够买到。所谓中秋月饼与春节饺子,完全可以合并“同类项”:仪式感盛于实物感(食物感)。

不大吃是一回事,照例是要买的。每到中秋节,家家户户都会买月饼,没有“漏网之鱼”。与其说是买月饼,不如说是讨吉祥。与其说是吃月饼,不如说是把月饼请回家“上贡”:敬天敬地敬祖宗。上千年的“月饼文化(饮食文化的一种)”硬是把简简单单的糖粉加面粉“折腾”成为一种“神品”。

的确的,假如中秋节没有了月饼,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独特魅力。当中秋月圆之际,千家万户守候的其实就是承载着生活万千滋味的那个月饼。

因此,中秋节是月饼的高光时刻,“一家独大”的日子。不仅买,更要送,如今叫分享。我们自家的车子上,出门总要装上一些月饼,每遇亲朋好友就送上几盒。在酒店聚餐,不管你点了几道菜,店老板必定馈赠一盘月饼并摆放在餐桌的当央,俨然中秋节的“核心”和主角。我居住的小区物业公司,每年都搞一次“送月饼”活动,借月饼搞一次业主的再“确认”,自是一派皆大欢喜的局面。因此,与其说是“送月饼”,毋宁说是“讨欢喜”。

天涯共此时,你看吧,不论是高铁上,还是飞机上;不论是车水马龙的闹市区,还是地处偏僻的乡村里,但凡有人来往的地方,必能看到月饼的“飒爽英姿”。因此,是月饼把人世间的庞大驳杂的来往串掇成如此高度契合的吉祥喜庆的行走!

中秋月饼与中秋月亮有一拼。尽管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但它们都是“同心圆”。无论人们在生活中是怎样的风风雨雨千差万别,然而,他们总是盼团聚盼圆满;盼万事如意;盼春华秋实;盼牛羊成群;盼物茂粮丰;盼功德圆满;盼欢聚一堂。于是他们就在形同月亮的月饼上制作成心向往之的“甜蜜漩涡”,把说不尽的愿望和祈祷都包容进一个个月饼里,一切尽绕着“心愿”画圆。

月饼既是一个“图型”,更是一种图腾。因为,世上总会有中秋月圆的日子,总会有“抬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游子,总会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恋人,总会有期盼、轮回、祈祷、庆贺、祝福,包括对远方的眺望。

(写于9月6日)

【作者简介】周长行(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高级记者、诗人。著有长篇纪实文学《鹍鹏腾飞的地方》《大山的呼唤》《大京九解说词》《赵忠祥写真》《乔羽恋歌》《不醉不说乔羽的大河之恋》《大国词人乔羽传》《伟大的我们》《大浪淘金》;中篇报告文学《岩石岁月》《悠悠玉兰情》《巷道雪洞》。诗集《句子的队伍》。作品曾获《解放军文艺》大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