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每到清明节,前往墓地祭扫的人群里,主力军基本都是六七十岁的老年人,年轻人的身影寥寥无几。对比十年前,如今上坟的老年人数量,差不多少了一半。照这个趋势下去,再过十年,清明上坟的场景,恐怕要变得冷冷清清了。
近几年,清明时节,上坟的老年人一年比一年少。五零后、六零后这一代人,向来重视孝道,一直坚持在清明为父母上坟。可如今,他们自己也步入了老年,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好多墓地已经多年无人祭扫。这也不难理解,毕竟父母去世后,最有可能来上坟祭奠的,就是儿女,指望孙辈常常来上坟,似乎不太现实。等五零后、六零后的老人,到了七老八十,行动不便,身体状况大不如前,那他们长辈的坟,恐怕就真的无人问津了。
但现在,仍有不少身体还算硬朗的五零后、六零后老人,会在清明时节来到父母的坟前。他们小心翼翼地为墓碑描字,献上鲜花,摆上父母生前爱吃的食物,用这些质朴的方式,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
我们不能让这一承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的传统,在岁月的流逝中消失。年轻一代应当重视起来,重拾这一传统,让先辈们的爱与精神,在代际之间不断传承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