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介绍的插图画家格卢霍夫采夫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林立,之前,我们介绍了26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今天继续我们的寻访旅程。
按惯例,先将之前的26种《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回溯如下:
1、 列兹尼琴科:中国书籍中又译成:列兹尼钦科
形象生动,流布最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原版插图作者是谁?曾深刻影响中国绘画作品
2、 基布里克:又译基布利克笔力稍弱,俄版仍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俄罗斯目前采用哪一位画家的作品?
3、 布罗茨基:中译也译成:萨瓦·布歇伊斯科黑暗风格,造型奇诡。可参阅:黑暗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竟然在现今的俄罗斯很走俏
4、利亚明线条流畅,勾勒灵动。可参阅:苏联1973年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欣赏,娴熟的线条别有风味
5、米纳耶夫冷色再现,版画风格。可参阅:再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冷门场景的插图体现末世苏联共性思潮
6、乌萨切夫立体主义,时空拼贴。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版插图第五个版本:乌萨切夫的插图一观
7、柯洛文之前将该版美术编辑勃尔艮克·叶夫根尼·奥西波维奇当成了插图画家,特此更正,在此感谢收藏家归琪先生的资料提供。
梅益译本,曾经采用。可参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柯洛文版插图,中国首译本与梅益本均用过
——梅益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共使用了三版插图,你看过前两种吗?
8、鲍里斯·阿尼西莫维奇·马尔凯维奇力求真实,自有其长。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巡礼:第8位画家马尔凯维奇。
9、巴霍莫夫线条局促,乍看很丑。可参阅:巴霍莫夫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有点丑,但中国图书却很青睐
10、加尔佳耶夫速写风格,稍显潦草。可参阅:苏联画家为五百本书画了插图,《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插图太潦草。
11、阿纳托利·马克西莫维奇·迪奥明功力不凡,经典脱俗。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受到索契博物馆青睐,足见画家绘画功力。
12、哈依洛夫中规中矩,真实呈现。可参阅:国内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介绍过的苏联画家,看看他的作品
13、埃普尔德裔画家,梅益首用。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益译本最早使用的插图作者,终于找到了。
14、列布罗夫现实风格,动感逼人。可参阅:
(1)《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作者,为《静静的顿河》配图更为知名。
(2)列布罗夫版《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插图,画家曾画过《静静的顿河》
15、斯科莫罗霍夫剪影风格,叠印时代。可参阅:剪影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版本,让熟悉的画面变得陌生。
16、戈丁虎狼风格,折射时代。可参阅:虎狼风格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可以借此一窥苏联末世时尚。
17、伊林中国首版,开创之功。可参阅:收藏家归琪先生揭秘中国第一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画家之谜。
18、德赫捷列夫苏联首版,奠基之作。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处女版插图,其画家系高尔基作品御用画师
19、米哈伊尔·叶菲莫维奇·戈尔什曼白描勾勒,雏形初显。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苏联第一次全集版插图,揭开隐秘的小说细节
20、李可夫画风硬朗,人物挺拔。可参阅:网友提供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李可夫版插图画风硬朗,人物挺拔。
21、库尔科夫线条凝练,极简勾勒。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库尔科夫版插图:线条凝练,极简勾勒。
22、萨瓦多夫大块写意,笔力遒劲。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萨瓦多夫版插图:大块写意,笔力遒劲。
23、斯捷凡诺夫斯基线描细腻,轮廓鲜明。可参阅:较罕见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早期插图版本,见证名著形象增饰史
24、普罗霍金题图装饰,提拎情节。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伯利亚版题图,概括小说每一章的重点情节
25、沙姆罗木刻风格,厚重带巧。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沙姆罗版插图,聊聊与《泰坦尼克》逻辑同源。
26、梅德韦杰夫绣像造型,水墨风格。可参阅:《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梅德韦杰夫版插图:绣像造型,水墨风格。
今天介绍的这位画家,俄文名字为:Александр Ерофеевич Глуховцев,译成中文名为:亚历山大·叶罗费耶维奇·格卢霍夫采夫。生于1910年,逝于1998年,享年88岁。
他的生平简历译介如下:
亚历山大·叶罗费耶维奇·格卢霍夫采夫曾参与百余场各级美术展览,为近两百本书籍设计装帧,其中三十余部作品荣获证书与奖项。他的创作主要聚焦于民间文学与民族志出版物(如世界各民族童话、纳尔特史诗、民间故事集)、俄罗斯经典文学(列夫·托尔斯泰、普希金、果戈里)以及苏联作家作品。他还为大量儿童读物与教科书绘制插图,并成为阿迪格、巴尔卡尔、卡巴尔达语识字课本的首位插画师。
格卢霍夫采夫出生于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莫斯托夫斯克区马霍舍夫斯卡亚村的农民家庭。他的生命轨迹贯穿了教会小学、共青团青春岁月、为村俱乐部戏剧绘制布景、工农速成班学习、集体化运动、骑兵学校训练直至伟大的卫国战争。无论身处何方,他始终保持着自我教育与艺术创作的热忱。
八十年代初,艺术家的视力急剧衰退。对于一位书籍插画师而言,这无疑是场灾难。于是他开启了一项独特工程——用多年积攒的剪报、照片、信件等琐碎材料(1998年逝世于纳尔奇克前),自1985-1986年起尝试按年份整理文档,撰写回忆性注释。这些材料最终在1995年捐赠给克拉斯诺达尔科瓦连科美术博物馆,包含大量版画作品、书籍设计稿及印刷模板。
十六岁那年(1926年),他来到姐姐居住的顿河畔罗斯托夫,原计划报考美术学校未果后,在“太阳”剧院担任电影放映学徒。他在笔记中写道:“我沉迷于《艺术世界》流派的版画,尤其崇拜多布任斯基为《白夜》所作的插图和兰谢雷为哈吉穆拉特绘制的作品……《印刷与革命》杂志上法沃尔斯基的版画也令我神往。”
1929年,他经共青团选拔赴莫斯科工农速成班学习,后参与集体化运动,辗转建筑速成班、莫斯科电厂工作,最终响应号召进入骑兵学校。军旅生涯赋予他精湛的动物解剖知识:“我能不依赖写生自由构图,这对插画师至关重要。与战马分别时,它久久凝视我的场景令我终生难忘。”
退伍后,他带着习作拜访阿佐夫-黑海出版社。艺术总监看完他的骑兵题材素描后,直接委托其绘制普里什文的《猎人笔记》(虽未单独出版)。1936年《阿迪格童话》的创作成为转折点,为收集民族图案,他临摹服饰纹样、屋顶装饰乃至排水管雕花。该书装帧获得全苏书展奖项,却因1937年政治审查被迫删除签名缩写——审查员荒谬地怀疑“С.Г”暗含“希*特*勒*万*岁”。
下面是《阿迪格童话》插图:
战前他为罗斯托夫出版社完成36部书籍设计,包括《铁木儿的童年》《杰克·伦敦小说选》等。战后虽未定居罗斯托夫,仍持续为当地出版社工作。1957年《朝鲜童话》中,他创新性采用日式垂直执笔法。下面是《朝鲜童话》插图:
为肖洛霍夫《一个人的命运》创作的插画则运用强烈黑白对比,斩获全俄展览会银奖。
他坚持“每部文学作品需要独特的视觉语言”理念,在《普希金小说集》与《卡巴尔达史诗》中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风格。
在这一份简历中,并没有提到他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绘制过插图,笔者也是很长时间,为1936年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颇为精美插图究竟出自哪一位画家之手,感到困惑。
1936年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版本呈井喷态势,这一版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版权页显示是:顿河畔罗斯托夫,亚速黑海地区图书出版社。
我们看一下画家的格卢霍夫采夫的简历,1936年,他在罗斯托夫出版社绘制插图的过程中,崭露头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插图,正是他早期为这家出版社创作的插图。
相对于日后在绘画界的如日中天,1936年,格卢霍夫采夫年仅26岁,可以说是初出茅庐,但他的插图作品,还是显示出深厚的线描功力,整个插图人物形象大气而轮廓鲜明,线条勾勒流畅丝滑,前后景设置纵深立体,令人一眼望上去,就很有爱不释手之感。
下面,我们看看格卢霍夫采夫版插图:
在生平简历中,提到画家为多部童书绘制插图,我们可以在他的童书作品中,看到画家将插图与文字融为一体,声情并茂,其中有些童书还翻译成中文版本,可以看出,中国版的童书,也受到画家绘画风格的很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看1955年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翻译出版的《太阳的影子》,这熟悉的版式,可以说是那个时期儿童书籍的一种代表性的样式。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看格卢霍夫采夫绘制的其它图书插图:
1937年,为《特拉夫卡历险记》绘制插图:
1944年,为《游击队员笔记》绘制插图:
1945年,为《英雄兄弟》绘制插图:
1953年,为《孩子和虫子》绘制插图:
1953年,为《巴特尔熊的儿子》绘制插图:
1957年,为《汤姆索亚历险记》绘制插图:
1958年,为《苏联民间传说》绘制插图:
1959年,为《在雷鸣瀑布》绘制插图:
1970年,为《俄罗斯新罗西斯克港》绘制插图:
格卢霍夫采夫在苏联时代堪称大师级别画家,即使今天,俄罗斯画界仍对他推崇有加,今年3月15日,俄罗斯的媒体还报道格卢霍夫采夫诞生115周年的新闻,足见今天的俄罗斯依然铭记着苏联时代的大师级画家留下的精神财富与形象积淀。
我们也可以透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插图这一窗口,感受一下格卢霍夫采夫对俄罗斯经典作品的形象演绎,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画家早就在他融入到中国绘画建构的过程中施予我们的隐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