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每一次突破地心引力的“长征”中,
有数不清的困难需要克服,
尾焰数千度的高温、巨大加速度对箭体的冲击,太空极端环境下的种种考验……
要保证发射万无一失,具备特殊性能的材料往往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970年4月24日,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
为了将这颗闪亮的“星星”送上天,
不同领域的科学家通力合作,
共同实现了这一壮举。
有一所高校,
正是以尖端材料助力这次飞天之旅。
它,就是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科素有“材料名门”之称。
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名家巨擘、学界先师,
在此弘文励教,潜心科研。
从环游天际的神州与天宫,
到关系国防建设的武器装备;
从“钢铁强国”的光辉之旅,
到“科技强国”的创新之路;
到处都有他们上下求索的身影。
上世纪50年代,
为打破西方大国核讹诈,我国开始核武器的研发。
但关键技术分离膜却受制于人,迷雾之中如何破局?
时年26岁的葛昌纯院士临危受命,带领团队艰苦研发,
在1964年率先成功研制乙种分离膜,
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
这一年,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炸响!
原子弹炸响后的第6年,
杨让教授等人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穿上了坚硬的钢铁“外套”,
10年后,我国第一枚洲际导弹东风五号面世,
壳体材料也是这群北科大材料人的心血。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让新中国在西方国家的封锁威慑中站稳了脚跟。
此后,北科大材料人继续担负民族复兴的重任,
以材料科学助力科技腾飞,
以接续之力助推大国崛起。
保卫空天安全,
陈国良院士20年“甘坐冷板凳”,
助力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材料向世界领先水平迈进。
为国解忧,着眼长远
谢建新院士研发铜包铝连铸直接复合技术
缓解我国铜资源短缺难题。
面向全球,引领突破,
毛新平院士构建引领世界的桥梁用钢铁材料新体系,
推动我国桥梁建造越洋出海。
紧跟前沿,尖端创新
张跃院士专注低维半导体材料相关研究,
致力于将材料研究和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
巩固大国安全,探索星辰大海,
撼天动地,已是不世之功,但助力大国崛起,
北科大材料人的“野心”又何止于此!
剑指大国重器,
他们战胜千难万险——
解决高铁制动的关键技术;
攻克国之重器壳体材料的“卡脖子”难题;
服务“一带一路”、首钢大跳台等国家重大工程。
面向国家需求
他们使出浑身解数——
制成新一代可降解锌合金冠状动脉支架;
结束中国高端氮化铝粉体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
研制“一维弹性伸杆机构”助力深空探测,填补国内空白。
助推行业发展
他们坚守心中信念——
实现电子废弃物绿色资源化;
推进先进钛材料在重点装备及民用领域的应用进程。
研发新一代超高强钢,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
为国铸剑,北科人霜刃频试,
一点寒芒,仍似新发于硎;
材料报国,北科人大工偏巧,
千锤百炼,缔造大国重器。
70年“材料名门”,这个学科来头不小!不论是新中国刚成立的艰难时期,还是民族腾飞的复兴之路,
北科材料人始终昂首挺立,默默奉献;
扎根在钢铁冶金、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
对此,人们不禁要问,北科大材料,到底什么来头?
要回答这个问题,
不得不回溯北京科技大学的建校史:
1952年,北京科技大学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发端,
熔铸天津大学、清华大学等6所名校相关学科,
又有柯俊、肖纪美、章守华等老一辈材料大师辟土奠基,
北科大材料学科在时代的期许中诞生。
凭借高起点,厚基础,
北科大建立了新中国第一个金属物理专业,第一个金相热处理专业。
可以说,材料,是这所大学诞生的起点,
也始终是其不变的本色,成为学校的“王牌”学科之一。
70年来,北科大材料在解决重大科技难题中发展淬炼,
在助力国家建设发展的征程中快速腾飞,
牢牢占据材料学科“第一梯队”。
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
首批国家“211工程”,“985 工程”优势学科,
首批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建设单位,
“国家认证”凸显过人实力,
江湖之上,到处都是它的传说。
ESI 排名稳居前0.2‰,
US News全球材料学科排名,高居世界第45位!
北科大材料在学科发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成就了闻名遐迩的“材料名门”。
进入新时代,社会发展飞速变迁,北科大材料因时而动,
在服务国家重大工程战略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
迎难而上,立下“赫赫战功”。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北科大材料斩获国家科学技术奖近30项。
相关成果更是频频登上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
北科大“学术荣誉墙”上的数字不断刷新,
学科实力不断增强。
伴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时代浪潮,
北科大材料在发展自身的同时还昂首阔步走出国门,
开展学术交流、提供技术支持,
国际地位与影响力不断攀升。
北科大材料,不仅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金字招牌”,
也正成为世界材料研究领域的“一座高峰”!
走出19位院士,北科大材料为何人才辈出?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学科实力位居顶峰,
在这样的环境中培育良才,
北科大材料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个学科5位全职院士。
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全国高校“黄大年”式优秀教学团队……
这样的超高配置,纵观全国也是凤毛麟角。
5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个个堪称顶尖!
两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还是领域内全国唯一,
自豪感直接拉满!
精英培育,精准培养。
高精尖班,本博贯通,瞄准顶尖战略领军人才;
国际班,全英文教材、全英语教学;
6个材料专业方向因材施教。
本科生导师启蒙科研,丰富实践启迪新知。
国内外诺奖得主、院士、知名教授频频现身开讲,
北科大学子不出校门,便可“尽知天下事”。
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成绩单上,
北科大材料可谓功勋卓著。
自1952年建校以来,北京科技大学走出3万余名优秀材料人才。
其中既有罗干、刘晓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
也有王崇愚、叶恒强、张统一等19位两院院士。
掌舵国之重器,荡桨行业激流,
北科大材料人中还先后诞生了60余名特大型央企董事长(总经理):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少明;
中国联合重型燃气轮机技术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束国刚;
宝钢工程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陆鹏程;
……
这些行业内的佼佼者,都曾在北科大材料求学。
前人艰辛耕耘,一路繁花似锦,
后来者自是青出于蓝,再书育人华章。
赛场争雄,决战巅峰
近五年,北科大材料学子斩获国家级“三大赛”4金9银4铜,
154人次获其他国家级比赛奖项;
不忘初心,坚持创新
2009级本科、15级博士毕业生钱鸿昌,
致力智能防腐涂层自修复机制研究,斩获2017年欧洲腐蚀青年科学家奖。
1990届毕业生王辉绵研制出中国自己的“笔尖钢”,为“中国制造”正名。
博士生毕业生段方苗打破国外封锁,摘取装备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受到央视专题报道。
2005级本科毕业生张力,创造两项“世界之最”,获中国第20届“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光荣称号。
升学就业,未来可期
近三年来,该学科本科生深造率保持在70%左右。
毕业生去国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世界五百强企业就业的比例高达80%,
从象牙塔走向国民经济主战场,
他们继承先辈精神,不断攻坚克难。
大国崛起不能没有科技创新的推动,
国家富强更是离不开优秀人才的支撑。
产业需求,为材料学科发展注入无尽动力,
作为拥有绝对实力的“学科顶流”与“人才宝库”,
不知在未来,北科大材料又将走出多少大国良匠,产出多少尖端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