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元帅评价毛主席的这句话,相比邓公的评价,更能代表人民心声

观今品古 2024-08-25 13:48:55

因头条改版,增加了广告解锁功能,当广告打开后,静等5秒钟,您再伸出发财小手,点击右上角的叉号关闭,就可以继续阅读我的文章了!

前言

毛泽东和朱德的名字,家喻户晓,曾以“朱毛”传遍中国大地,密不可分。

自1928年起到1976年,两人并肩作战了近半个世纪,朱德曾用一句质朴的话语,道出了他与毛主席之间的情谊:

“朱离不开毛,朱离开了毛过不了冬。”

当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向邓小平抛出连串尖锐问题时,关于毛主席的历史地位,邓小平说:

“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历史早已给出我们答案,邓小平的评价是对毛主席卓越贡献的肯定。而后朱德对主席的评价,则更代表人民的心声......

“朱毛”不可分

朱德和毛主席的井冈山会师,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两人分别率领的两支队伍,其最大的共同点在于都是新型人民武装。

有共同的革命理想,有共同的奋斗目标,两支队伍也是同根同源,都源自叶挺独立团。

两支队伍的经历也颇为相似,自南昌起义失败后,朱德为保存革命火种,不得已率部进入赣南。

对部队进行整顿、整编和整训,也就是著名的“赣南三整”;同样的,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惨遭挫折。

不得不放弃攻打长沙,且战且退,经过三湾改编,立足于井冈山,两支队伍在艰难的条件下,不约而同地进行革命探索。

朱毛的井冈山胜利会师,不仅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而且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从此,“朱毛”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了一起,“朱毛红军”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象征。

自1928年起到1976年,两人并肩作战了近半个世纪。

随着革命势力的逐渐庞大,国民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他们对毛主席和朱德领导的红军更是恨之入骨。

为了削弱红军的力量,从1928年起,他们就开始大肆在群众中恶意抹黑共产党。

声称朱毛是“匪军”,提起朱毛更是直接称之为“赤匪匪首” ,试图破坏共产党的声誉。

这一举动,反而间接地让老百姓了解到了共产党的“朱毛”,随着传言的发酵,坊间传言朱毛两人能呼风唤雨,不然国民党为何会如此惧怕呢?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国民党企图消灭红军,展开了多次“围剿”,接连几次的失败让蒋介石气急败坏。

为此,他发出了高额赏金,势必要将“朱毛”逮捕,赏金也是层层递加,从最初的五千元,到后来竟加到了二十五万元。

正所谓得民心者的天下,共产党是怎样对老百姓的,老百姓们都清楚,即便是饿极,共产党也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国民党见悬赏不奏效,便开始打起了心理战,在媒体上公开报道,说毛主席、朱德已经病逝或者已经被国民党击毙。

结果,之后没搁一段时间就传来“朱毛”又打了胜仗的消息,国民党可谓是出尽了洋相,这些报道也成为了民众们饭后谈资的笑柄。

不过那时国民党的妖魔化宣传也确实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将共产党描绘成“青面獠牙”、“会吃人的军队”。

就比如美国记者斯诺,他就对共产党十分感兴趣,在传言中,对共产党的评价有褒有贬,他很好奇,他决定亲自探寻。

通过在延安与毛主席、朱德等领导的接触,斯诺发现社会上的传言与共产党人的面貌大相径庭,是国民党的恶意丑化。

斯诺表示:“‘朱毛’是两个孪生天才,毛泽东拥有着冷静头脑,朱德则拥有着热烈的心,‘朱毛’不是竞争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随着“朱毛”的影响越来越大,“朱毛”红军的成绩传到了上海的中共中央,也传到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

“朱毛”进入了共产国际的视野,据苏联媒体透露,那时苏联人民在看文章时,出现一堆领导者的名字,但却只知道“朱毛”。

毛主席六评朱德

1960年,美国记者斯诺曾询问过毛主席一个问题:

“你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毛主席稍加思索,缓缓开口:“是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内战。”

在长征途中,张国焘阴谋分裂党和红军,在这场对战中,毛主席处于劣势地位。

在一次干部会议上,张国焘宣布“另立中央”,并要求朱德表态,朱德却坚定地表示:

“中央决定北上抗日是正确的,危机关头,应当扛起抗日救国的重任,我不会反对中央的决定。

人人都说‘朱毛、朱毛’,我朱德怎么能反毛泽东?毛泽东同志我是信得过的,你就算是把我劈成两半,也割不断我与毛泽东同志的关系!”

正如邓小平评价毛主席时,所说的:“没有毛主席,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

而朱德对毛主席的评价,则更代表人民的心声,朱德表示:

“中国过去有过许多领袖,但是都没能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毛主席这些解决了,所以毛主席才中国人民最伟大的领袖。”

对于朱德,毛主席也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一评:“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在与张国焘的斗争中,朱德从始至终,始终坚定地拥护毛主席的领导,毛主席称朱德为:“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二评:“民族英雄”

1937年7月7日,全面抗战爆发,朱德毅然决然地奔赴前线,他在家书中写道:

“我虽老已52岁,身体尚健,为国为民求生存,决心抛弃一切,一心杀敌。”

随后,朱德就率部奔赴前线抗日,在国共作战出现“摩擦”问题时,朱德有理有据,以诚恳的态度团结抗日力量。

1940年,朱德返回延安,协助毛主席建立大批抗日根据地,牵制敌人的兵力,增强了民众抗战的信心和决心。

在朱德母亲因病逝世时,毛主席在追悼会上敬献挽词:“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

三评:“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战士”

延安时期,全党全军展开了一场整风运动,肃清教条主义错误,朱德更是身体力行地拥护毛泽东的领袖地位。

朱德曾不止一次地公开表示,毛主席是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中国是在毛主席的领导下,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毛泽东脚踏实地,有魄力,他能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各方面都有所发展,我们这次学习,就是要学好毛泽东办事的本事。”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主席就朱德的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称朱德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是伟大的战士。

四评:“人民的光荣”

1946年12月1日,是朱德的60岁生日,那时国共两党已经发生全面内战,这次的祝寿,也是调动大家对未来的决心。

解放区的军民和社会人士,包括前线的战士们也纷纷表示了祝贺,对此,朱德回应道:

“我要祝贺你们,祝贺党,祝贺人民。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胜利,中国革命一定会取得成功。”

而毛主席题写的“人民的光荣”,则是对朱德一生功绩的最高赞誉。

五评:“威望很高”

新中国成立之时,朱德已经63岁,但他对国家的热爱与奉献却丝毫未减,仍在党政军各个重要岗位为国家建设做贡献。

他重视调查研究,时常跑到各地亲临调查;他重国防,提出一些列正确的方针和原则;他重外交,参与大量的外事活动,加强中国与各国人民的友谊。

1957年,毛主席访问苏联时,就提到:“我们党内有很多同事,可以担任领导责任,朱老总年纪大,但威望高......”

六评:“你是红司令”

历史见证了朱德与毛主席之间深厚的革命情谊,即使在风雨飘摇的年代,朱德的忠诚与坚韧始终如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街头巷尾贴满了“朱德是黑司令”等标语,对此,朱德泰然自若,认为历史是公正的,相信主席。

1973年,主席在见到朱德时,紧紧地握着朱德的手说:“老总啊,你好吗?你是红司令啊!没有朱,哪有毛啊!”

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

朱德厉行节俭,从不搞特殊。这天,张冬月一行人在汇报完工作后,朱德热情地招呼大家一块在食堂吃饭。

刚一坐下,伙食管理就端着四菜一汤上了桌,朱德不禁皱起了眉头,便向伙食管理员询问:

“今天是什么饭?”

“包子。”

“那这些是什么?”

伙食管理员被问得有些摸不着头脑,还是如实回答道:“四盘菜,一盆汤啊。”

“包子里有菜有肉,为什么还要再做这些?”

“因为今天有客人在啊......”

此言一出,朱德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话语中带着几分责备,要求今后一切按规定走,拒绝为他和客人提供“特殊饭菜”。

1955年,朱德被授予元帅军衔,但他坚决不要元帅工资,这一坚持,直至他生命的最后一刻,整整二十一年,他从未领过。

当孙辈们结束学业,开始工作时,对于工作的选择,朱德语重心长地表示:

“不要挑三拣四,不论是什么工作,都是为人民服务,干哪一行,就把哪一行干好。”

在日常的生活中,他也是提倡节俭,他曾不止一次对家人讲过:“我有两万存款,这笔钱不要动,也不要给孩子,把它交给组织。”

对于朱德来说,他所拥有的这一切,都是党和国家赋予的,都是公家的。

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就会发现,朱德的衣服大多都洗得有些发白,哪处破了,就打个补丁,对此他表示:

“整齐就好了嘛,缝缝补补地又能穿,比战争年代要好多了,给国家节约一寸布也是好的嘛!”

由于会时常接见外宾,考虑到国际影响,工作人员就为其准备了新衣服,他就是不同意:“我这衣服还很好嘛!”

最后在众人的一番劝说下,朱德这才勉强同意,但也仅接受了一件新衣服,并坚持自己出钱。

结语

朱德几经沉浮,历经磨难,始终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坚定地支持毛主席,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何为忠诚,何为奉献,何为真正的军人风范。

参考资料

朱德总司令轶事.文史春秋

朱德元帅的“为将五德”.中国军网

以身作则的朱德:21年从未领过元帅的工资.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朱毛”不可分.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0 阅读:0

观今品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