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以来,各大房企都在调整组织架构,收缩人员编制,尤其一些亏损房企调整力度很大。
昨天刚看到绿地香港公告2024年预计亏损18-21亿元,接着就有粉丝透露,绿地香港开启了一轮组织大调整。

涛哥看了下公告文件,绿地香港这次调整,本质上是一次组织架构的集中化:
1)撤销了7个项目集群的财务、综管、营销职能;
2)设置3大跨片区中心,对财务、综管、营销进行整合管理;
3)任命3大跨片区中心的管理干部;
4)项目集群的行政、运营职能合并。
在涛哥看来,这显然是一次不彻底的变革,没有实现组织有效整合,反而变成了一种“四不像”的状态。
简单来说,本次调整后,绿地香港大生产运营还是7个集群,而财务、综管、营销却合并成了3个跨片区中心,怎么看都觉得很别扭。
完全可以直接合并成为3大片区,可能因为国企各种顾虑,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半合并”的成果。
这样的调整,会导致营销、综管、财务与项目一线分离,与工程设计成本配合度必然下降,显然是一个“非主流”的做法,对业务应该是负向影响。
绿地香港会这么操作,大概率是为了裁员降本增效的举措,先从财务、综管、营销、行政、运营等下手了,具体调整方案如下。
经绿地香港总经理室研究决定,进一步强化绿地香港深化组织管控措施,包括:
绿地香港7个项目集群设置保持不变。
撤销各集群财务管理部、综合管理部及营销条线苏沪营销集群、浙江营销集群、广佛深营销集群、桂粤西营销集群、云南营销集群设置。
上述涉及变更的组织人员任命同步撤销。
项目集群原有营销条线、财务条线、法务条线、人力资源条线工作由总部相关部门统筹直管,分别设立跨集群业务管理中心进行跨集群管理。各项目集群配合协调共同完成相关工作。
各项目集群成本、技发、客服、工程、开发等职能管理模式保持不变;行政、运营职能合并,由各项目集群进行管理。
(一)营销条线
设置江浙沪营销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无锡集群、苏州集群与浙江集群营销工作;
设置广佛深营销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广佛集群与深圳集群营销工作;
设置桂粤西营销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桂粤西集群营销工作;
云南集群营销工作按营销项目建制进行管理,由总部营销管理部直管;
(二)财务条线
设置江浙沪财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无锡集群、苏州集群与浙江集群财务工作;
设置广佛深财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广佛集群与深圳集群财务工作;
设置云桂财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桂粤西集群与云南集群财务工作。
(三)法务条线
设置江浙沪法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无锡集群、苏州集群与浙江集群法务工作;
设置广佛深法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广佛集群与深圳集群法务工作;
设置云桂法务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桂粤西集群与云南集群法务工作。
(四)人力资源条线
设置江浙沪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无锡集群、苏州集群与浙江集群人力资源工作;
设置广佛深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广佛集群与深圳集群人力资源工作;
设置云桂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统筹管理桂粤西集群与云南集群人力资源工作。
上述各业务管理中心人员由总部统筹管理,人员编制及人力成本归属所对接服务的项目集群。
在财务、综管、营销三大职能跨区域整合之后,相应人员调整如下:
聘任孙光正同志兼任江浙沪营销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任胜涛同志兼任广佛深营销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周睿同志为桂粤西营销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委派王东明同志为江浙沪财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委派沈浩鸿同志为广佛深财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委派徐皓同志为云桂财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赵伟同志兼任江浙沪法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柯东明同志为广佛深法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兼任广佛深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周怡同志兼任云桂法务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郑文杰同志为江浙沪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刘芳同志为云桂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中心负责人;
聘任李强同志兼任博置公司、卉昌公司总经理;
聘任刘兴义同志为博置公司、卉昌公司副总经理。
绿地香港前身是1998年王伟贤创立的盛高置地,2006年登陆港股。
2013年绿地集团 29.96 亿港元收购盛高置地60%股权,更名为 “绿地香港”,并定位为集团 “资本运作的国际平台和品牌展示的国际窗口”。
当时这次收购,被外界视为绿地集团加速国际化、拓宽融资渠道的关键一步。
然而背靠大树未必好乘凉,随着绿地集团自身深陷债务危机,绿地香港也难逃业绩暴跌并且亏损的命运。
2023年,绿地香港录得归母净亏损17.52亿,到了2024年经营情况依然没有改观,预计2024年再次亏损18-21亿。
这两年,由于绿地集团自身债务难题,绿地香港沦为了 “输血工具”,不少资产都被处置以换取现金流。
2024年5月,绿地香港迎来重大人事地震,原董事局主席陈军辞任,行政总裁骆蔚峰接棒。
骆蔚峰出身政府系统,曾担任广州市副市长、韶关市市长等职,做过盛高集团总裁。2023年加入绿地香港任行政总裁,主持公司日常管理工作。
不过,这位政府出身的原盛高总裁,也没能够改变绿地香港的颓势,如今面临持续亏损和收缩,对骆蔚峰来说是不小的挑战。
事实上,不仅绿地香港面临架构收缩及裁员,绿地集团早就已经裁了几轮。
今年刚开年,绿地集团就已经率先收缩战线:
合并江苏房地产事业部、安徽房地产事业部,并更名为苏皖房地产事业部;
合并浙江房地产事业部、江西房地产事业部,并更名为浙赣房地产事业部。
调整后,绿地集团还剩下10个事业部,包括上海、东北、海南、华中、西南、京津冀、山东、西北、苏皖、浙赣等事业部。
而绿地集团业绩预告展示,2024年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亏损130-110亿。
从绿地集团到绿地香港,自上而下的组织调整背后,是整个房地产行业凛冬的缩影,也是“绿地系”战略转型的一个缩影。
通过调整组织架构、收缩人员编制降本增效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绿地系也战略调整布局轻资产代建、城市更新、新能源等业务,推动“二次创业”。
这几年,绿地系从地产行业头部国企,到巨亏陨落,以至于现在员工和客户维权不断,眼见他高楼起,眼见他楼塌了。
不过,在经历4年调整之后,行业已经逐步触底,对于所有房企而言,2025年都将是一个迎接变革与重生的时代。
关于今天分享的内容,大家有什么评价?欢迎留言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