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抵达上海
马英九先生已于3月27日下午搭乘航班到达上海,开始了他在大陆的访问之旅。这次访问将涉及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城市,并带领一批青年学子与大陆学生交流。他们将参观南岳忠烈祠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张自忠烈士陵园等。
马英九抵达南京中山陵
今天早晨九点,马英九先生拜谒了南京中山陵,并向孙中山先生灵寝默哀致敬,马英九先生现场题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先生现场提字——“和平奋斗,振兴中华”
马英九的这幅题子饱含深情,一方面他强调要和平,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振兴中华蕴含了他要和平统一、认同一个中国,两岸一家亲的思想。
就冲马英九认同一个中国并为此而努力,就可以称呼他为“马先生”。马英九在踏上飞机前表示,他很高兴去大陆,这是他第一次。到大陆访问,在他37岁的时候,在政府里就负责处理两岸事务,今年他73岁,等了36年才有机会到大陆访问,的确是久了一点。
据媒体报道,马英九开启的回乡祭祖之旅有77%的受访民众乐观其成,他们纷纷表示为两岸和平发展值得赞扬。
马英九出发前:中华爱国同心会成员举起横幅
祭祖本来就是应该的孝道,也是一种美德,要值得赞叹。马英九出发前大批民众。在桃园机场外,举着布条表达对马英九访问大陆的支持。中华爱国同心会成员还举起横幅,上面写道,饮酒祭祖,春暖花开,我们是一家人。当然,也有台独分子在机场捣乱叫嚣,但是马英九丝毫不理会他们。
马英九的老家及族人马英九此行意义重大,不仅是两岸关系的一次重要交流,也是他个人家族历史的一次回顾。据悉,马英九是1952年随家人移居到台湾的,1967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
1972年,台湾大学法律一系毕业后赴美留学,并获得了美国纽约大学法学硕士、哈佛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可谓是家骥人璧。
而据湘潭限志记载,马家的历史在湘潭当地也是流传甚广,马英九的祖父叫马力安,从小父母早亡,12岁的时候在舅舅办的铸铁小作坊里面当学徒,后来舅舅把小作坊交给了他打理。没想到这个外甥经营的非常好,逐渐做大了规模,成为当地著名的乡绅。
马力安发家后没有成为土豪劣绅,相反,他热心公益,修桥铺路,办学堂,深受乡邻的尊重。“黄金非宝书维宝,万事皆空善不空”,这句由马力安传下的对联,至今还是马家的家训,更是代代相传。
在当时马利安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儿子马鹤凌,也就是马英九的父亲,时刻谨遵家训,受家风影响深远。抗日战争爆发后,马鹤凌投笔从戎,蒋介石看中了他,留在身边做侍卫官。
后来,马鹤凌还在蒋经国的救国团任职,马鹤凌为人正直且宅心仁厚。
抗战胜利后,马鹤凌回到湘潭老家,把多年来佃农们欠自己家的契约账本一把火全部给烧掉,将他们的债务一笔勾销,乡亲们无不感激涕零。
解放前夕,随着国民党节节败退,马鹤凌夫妻去了台湾。
“地主善霸”土改时,留在大陆的马氏家族也被当地政府以“地主善霸”的名义对待。
我们都说是地主恶霸,那为什么说马家是地主善霸呢?
原来,在土改时期,平时作恶多端的地主叫做地主恶霸,而与乡里为善的地主则叫做地主善霸。
当时马英九的祖父就是一个地主善霸,有一个乡亲曾经是马家的佃农,为了报答马家的恩情,他想办法悄悄的放走了受批斗的马鹤凌母亲——向老太太。
于是,向老太太才得以赶赴香港,与从台湾赶来接应的儿子儿媳相聚。
回乡祭祖之旅在这个时代,两岸关系的发展已经成为了中国和台湾的共同利益。希望马英九此次访问能够为两岸关系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促进两岸的和平与稳定。
如果马英九此次回乡祭祖能够一定程度上促进两岸统一,那么马英九要比他的祖上更加的积德行善——祖国统一民族复兴,乃是大德、大善。
我们也相信马英九先生正在为此而努力,那么如此说来,祖国统一的大事业,应该有马英九的一些功劳,也可能在未来会有更加浓重的一笔。
此外,近期中央特意避开在马英九访陆期间宣布与洪都拉斯建交,这也是一种善意的表态,展现大陆对两岸交流的真挚诚意与开放态度。因为在中央看来,在岛内混沌的政治局势当中,真正能够代表台湾且具备话语权的,唯有连战与马英九,迄今为止,国民党内也无人能够取代。
马英九访陆的另一层意义,则是反映蔡当局两岸政策的顽固无能,除了无止休地挑动分裂对立以外,百无一能。国民党如果有志在2024年重掌台湾,就应该肩负重振两岸关系的重任,通过一点点善意的积累,确保两岸关系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