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税打的热闹,这些以为是国货实际是美资的品牌,你认识多少

孙虎娱乐说 2025-04-13 04:35:03

中美关税战打到这份上,美国的吃相真是越来越难看了!从一开始的20% 加到 34%,再飙升到 145%,美国美其名曰是为了减少对中国的依赖。

我国的态度很明确:谈,敞开大门;打,奉陪到底!

但讽刺的是,美国一边加关税,一边不少的美国品牌却在中国卖的风生水起。

那些你以为的 "国货之光",其实早就被美国资本 "收割" 了!

美资伪国货

在超市货架上,飘柔、海飞丝、潘婷等洗发水品牌,常年占据显眼位置。

舒肤佳香皂和佳洁士牙膏更是家庭必备。

然而,这些耳熟能详的品牌背后,站着一个美国巨头—宝洁公司。

宝洁于1837年在美国成立,1988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从广州起步。

凭借精准的营销策略和产品定位,其旗下品牌迅速占领市场。

例如,海飞丝以“去屑”功能填补了当时国内洗护市场的空白。

飘柔主打柔顺,潘婷强调修护,通过差异化定位覆盖不同消费群体。

宝洁在中国建立了完整的供应链体系,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销售均在国内完成。

甚至通过央视黄金时段广告,轰炸强化品牌认知。

而“大宝天天见”这句广告词,80后、90后肯定都不陌生。

这个诞生于北京的老牌护肤品,曾经是家家户户的“平价护肤神器”。

但你知道吗?早在2008年,美国强生集团就花了23亿把它买走了!

现在每卖一瓶大宝,利润都要分一半给大洋彼岸的美国老板。

更扎心的是,被收购后的大宝几乎没什么创新。

连包装都还是十几年前的老样子,完全成了强生在中国市场的“利润奶牛”。

更值得注意的是,原大宝团队后续创立的“森宝”品牌。

因缺乏资本支持,始终未能复制前者的市场影响力。

还有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哈尔滨啤酒一直以“冰城特产”自居。

但早在2004年,它就被美国啤酒巨头,百威母公司收购了,现在成了百威英博旗下的子品牌。

虽然瓶子上还印着“哈尔滨”三个字,但生产工艺和原料配方都换成了美式风格。

更过分的是,百威英博收购后大幅提高价格。

把哈尔滨啤酒从“平民饮料”变成了“高端货”,赚得盆满钵满。

而更让人想不到的,速冻水饺界的国货之光“湾仔码头”,竟然也是美国货!

它靠着“妈妈的味道,湾仔码头!”的广告和地道的口味,成了很多家庭的速冻食品首选。

但你能想到吗?它的老板其实是美国通用磨坊公司!

1997年,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把70%的股份卖给了美国品食乐公司。

2001年通用磨坊又收购了品食乐,彻底掌控了这个品牌。

现在湾仔码头的生产基地,虽然还在中国,但配方和市场策略,却全由美国总部说了算。

更讽刺的是,它在中国卖的水饺价格,比在美国本土还贵。

妥妥的“赚中国人的钱,养美国股东”!

另外像我们的童年记忆“扭一扭,舔一舔,泡一泡”的奥利奥广告。

还有士力架则以“横扫饥饿”的标语,这些品牌都通过本土化营销。

模糊了美资的身影,牢牢占据我国的零食市场。

美资品牌的生存逻辑

这些美资品牌很绝的一点就是,名字和包装比真国货还国货。

比如中华牙膏,包装上印着书法和印章,喊着“爱我中华”的口号。

但其实1994年就被联合利华(背后有美国资本)租走了品牌经营权,成了妥妥的“伪国货”。

另外美国资本玩的是收购—贴牌—躺赚的套路。

比如2008年强生花23亿买下大宝,保留包装和生产线,直接“继承”了中国消费者的信任。

同样,高盛收购双汇后,连工厂都没搬,继续用“国民火腿肠”的标签卖货,利润却哗哗流进美国腰包。

这种模式比自己从零打造品牌划算多了。

外资只要出钱收购,就能白嫖几十年积累的渠道和口碑,省下的广告费、研发费都变成了纯利润。

另外,这些伪国货有个共同点“生产基地就在中国”。

比如大宝被强生收购后,工厂还在北京。

双汇的生产线依旧在河南,它们生产的产品属于国内销售,压根不涉及进口环节,自然不用交关税。

就算原材料是进口的,外资也有办法规避成本。

比如益海嘉里(金龙鱼母公司)用美国ADM的大豆,但加工在中国完成。

最终产品按“国产货”卖,关税影响被稀释得一干二净。

并且大部分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这些品牌已经改姓“美”了。

调查显示,超过60%的人认为中华牙膏是国货,只有不到20%的人知道它被联合利华控制。

加上这些品牌刻意淡化外资身份,继续用“老国货”“地方特产”的标签营销,消费者很难察觉猫腻。

就算有人发现了,也可能觉得“只要产品好用,管它是谁的”。

这种心态让美资伪国货在市场上如鱼得水。

结语

美资伪国货能在中国横行,靠的就是本土化包装。

外加资本收购、政策红利、和消费者认知盲区,的组合拳。

它们利用中国市场的开放环境,用“国货”外衣掩盖资本掠夺的本质,还能巧妙避开关税影响。

而作为理性消费者,需警惕“情怀营销”背后的资本逻辑。

可以通过主动获取信息、参与市场监督,推动形成更健康的国货消费生态。

只有真正的民族品牌崛起,才能避免“支持国货”沦为,外资企业的利润收割工具。

信息来源:

免责声明:本文发布的图片、文字等素材来源于网络,我们尊重所有原创作者的权益,如有侵权、信息有误或其他异议,请联系我们,我们立即修改或删除。

0 阅读:6

孙虎娱乐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