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中央有组织的回收毛主席像章,孙继先将军:一枚也不交

天使历史 2024-12-13 20:44:05

1980年,中央号召回收毛主席像章,孙继先一句话:“一枚也不交。”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掀起了一场对毛主席的全民崇拜运动。这种崇拜不仅停留在思想层面,还具体体现在各种形式主义上,比如制作毛主席像章。短短几年,全国制造了80亿枚像章,几乎人均几十枚!到了1980年,中央决定回收这些像章以节约资源,但孙继先这个“红军十八勇士之首”却选择“刚到底”,拒绝上交。这到底是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信仰高于一切:毛主席是他的精神支柱

孙继先不是普通的“毛主席粉丝”,他是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跟随毛主席走过来的“老资格”。大渡河强渡、长征、抗日、解放战争他亲眼见证了毛主席的决策如何一次次挽救了红军,甚至挽救了中国革命。对于孙继先,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领导人,更是他的“革命导师”和“精神灯塔”。那些像章在他眼里,已经不是简单的徽章,而是承载了他整个革命岁月的见证。让他交出这些像章,就好比让他交出一生的信仰。他说“不交”,不是任性,而是他心中有一杆秤,秤上写着“忠诚”二字。

2. 对形式主义的反感:这次他不愿“配合”

别看孙继先自己收藏了2000多枚像章,但他对形式主义可不感冒。早在1969年,毛主席自己就批评过全民挂像章的风气,称这是“虚伪的形式主义”。作为毛主席的忠实追随者,孙继先当然知道毛主席的真实态度。可问题是,这次中央号召的像章回收,某种意义上也带有形式主义的影子——虽然目的是节约资源,但对很多人交不交像章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政治表态”。孙继先偏不愿意做这个表态,因为他知道,真正传承毛主席精神的,不是交出几枚徽章,而是把信仰刻在心里。

3. 革命英雄的“倔强”:这是一种历史情感的坚持

孙继先是一个有故事的人。1935年,他带着17名战士冒着炮火强渡大渡河,为红军赢得了生机。解放战争时,他一路打到舟山群岛,又在新中国成立后主持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导弹试验基地。可以说,他的每一段经历都和新中国的命运息息相关。而毛主席像章对于他不仅是毛主席的象征,更是他那些战斗岁月的缩影。如果说像章是一种“纪念品”,那它纪念的不是某个个人,而是整个时代。让孙继先交出这些像章,就像让他丢弃自己的历史记忆——这对一个经历过刀头舔血的革命英雄是一种无法接受的情感剥离。

孙继先拒绝交出毛主席像章,既有个人情感的执着,也带着对那个时代的深刻理解。有人说他固执,但或许,这种“固执”正是那个时代的英雄留给我们的最后一抹倔强。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