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男篮大名单瘦身引热议:李弘权落选之谜

笑安然度 2025-02-17 16:59:33

中国男篮最近搞了件大事,20人的集训队说瘦就瘦,一下子裁掉了5个人,把名单压缩到了15人。这一刀下去,可把不少球迷吓得直吸冷气。尤其是锋线小将李弘权的意外落选,更是炸开了锅。大家伙儿都在问:这到底咋回事?他不是表现挺好的吗?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话题,从头捋一捋。先说现在留下来的15人,都谁还在队里呢?中锋位置上有周琦、胡金秋、杨瀚森和余嘉豪,这几个大个子算是稳住阵脚了。锋线上剩下曾凡博、朱俊龙、杜润旺,还有张宁和赵嘉义,他们撑起侧翼火力。而后卫线上更热闹,有赵睿、徐杰、赵继伟这些老熟人,也有廖三宁、高诗岩和程帅澎的新生代力量,总之搭配看着还算齐整。但再看看被淘汰的那五位李弘权(锋线)、李炎哲(内线)、付豪(前场)、王岚嵚还有段昂君,每一个名字背后都有点故事,咱慢慢展开聊。

咱先讲个大块头的事儿,说的是内线球员李炎哲。这哥们儿吨位确实不轻,在联赛里站桩式防守也能顶一顶,但问题来了:亚洲预选赛要对日本,那边的小快灵打法跟闪电似的,你让这体型追得上吗?教练组估摸着觉得,他可能跑不过去,所以挥手告别。另外还有辽宁双将付豪和王岚嵚,一个是在同位置竞争中没啥亮眼表现,一个则是年轻经验不足,想必也是出于战术考虑才忍痛割爱的。但最扎心的是锋线上的断舍离。尤其24岁的李弘权,这回被裁真叫一个令人挠头。他可是国内少见的数据型三D球员啊!你看数据多漂亮:场均16。4分+6。1篮板,再加43。8%的三分命中率。不光会投,还能防,高质量3号位不常见啊!本以为这种全能型人才应该铁定入围,结果转身给踢出去了。这一下舆论可炸开花,有网友直接跳出来质问:这是拿显微镜找毛病吧?有人猜测,是不是因为新人适应国家队体系需要时间,而亚预赛又等不起,只能暂时忍痛放弃。不过合理归合理,要说服所有人,可没那么容易,不然网上那些喷子的评论从哪儿冒出来?

接下来,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争议人物杜润旺。如果你关注过去年国家队海外拉练,对他的表现一定记忆犹新。当时打得是真尴尬啊!效率低、防守软,一度让观众替他脸红。然而就是这样状态平平的人,却年年钉死国家队名额表,好像换不了似的。有些球迷都嘀咕起来:难道靠关系还能坐稳江山?当然啦,人家教练组肯定不会承认什么内幕操作,他们或许有自己的理由,比如杜润旺毕竟长期待在体系里,用起来更顺手。但话说回来,如果一直不给那些潜力股机会,只盯着所谓熟面孔,球队未来怎么发展?其实往深处挖,中国男篮如今面对的问题远比一次名单调整复杂多了。从世界篮球格局来看,我们已经逐渐滑落到二流水平,被亚洲兄弟甩开的差距肉眼可见。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不仅仅是某几个人的问题,更是一整套青训系统与竞技思维的滞后性。例如培养方向过于单一,大多数年轻人在基本功方面缺乏针对性训练;再比如用人体制僵化,老人带新人模式无法实现真正传帮带!这些结构性问题如果不能改进,就算每次抛掉几个短板,也只是修修补补罢了。

当然,不管嘴上怎么批评,该期待还是要期待。今年亚运会近在眼前,全新的十五人大名单无疑肩负重任。周琦领衔的大个子群体,是我们争胜的重要砝码;而曾凡博这样的新星,则寄托着外界对未来核心崛起的一丝希望。同时,多名优秀后卫加入,也意味着战术选择更加丰富灵活。一切看起来虽充满挑战,但并非没有惊喜可能嘛!

所以呢,各位球迷朋友也别急得直拍桌子。目前阶段正值人员筛选关键期,看似风波不断,其实恰恰说明球队正在努力寻找最优解。如果最终版本真的够硬核,那骂声自然烟消云散;反之若继续原地踏步,那该翻旧账的时候照样没人留情面。所以结尾处我只想感慨一句:爱之深责之切,中国篮球,加油吧!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