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转向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重塑欧洲安全格局。自其重返白宫以来,美国政府宣布暂停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并着手重启与俄罗斯的对话进程,这一系列战略调整引发欧洲国家对跨大西洋联盟可靠性的深度焦虑。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欧盟主要成员国正重新评估集体安全架构,提出以英法两国核武库为核心构建独立的 "欧洲核保护伞",旨在对冲美国可能退出欧洲防务体系的战略风险。
这一构想的深层动因,源于欧洲战略界对美国核保护承诺可信度的根本性质疑。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在德国、意大利等五国部署约 100 枚战术核武器,构建了覆盖欧洲的核威慑体系。然而,随着特朗普政府对俄政策的重大调整,欧美在安全战略层面的裂痕持续扩大。德国候任总理默茨公开表示,欧洲必须做好 "后美国时代" 的防务准备,并倡议启动与英法的 "核共享" 机制谈判。法国总统马克龙更是明确表态,法国已做好将核威慑范围扩展至欧盟盟友的准备,并警示欧洲需防范美国在俄乌冲突问题上的立场转向。然而,构建独立的欧洲核保护伞面临多重结构性障碍。从技术层面看,法国的核力量体系高度依赖本土发射平台,若要实现 "核共享",需要对现有核武器系统进行系统性重构,以适配其他欧洲国家的载具平台。这一过程不仅涉及数十亿欧元的研发投入,更意味着法国需让渡部分核决策权,而马克龙此前已多次强调法国核决策的绝对自主性,这为核共享机制设置了难以逾越的政治障碍。
在战略层面,英法现有核武库的规模与能力难以支撑整个欧洲的安全需求。英国的核威慑体系高度依赖与美国的技术协作,其 "最低限度可信威慑" 战略下的核武库规模有限,且正面临核潜艇更新换代的巨大资金压力。法国虽拥有独立核力量,但其核战略长期定位为美国核保护伞的补充,若要承担欧洲整体防务,需大幅扩充核武库,这不仅将耗费数百亿欧元,还可能引发《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框架下的合规性质疑,甚至触动国际核裁军体系的敏感神经。欧洲内部在核共享问题上的立场分歧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构想的复杂性。波兰等东欧国家对法国倡议展现出强烈兴趣,认为独立核保护伞能有效提升自身安全系数;但以捷克为代表的部分国家仍坚持传统立场,捷克总理菲亚拉明确表示,捷克的国家安全当前仍由美捷防务合作保障。更值得关注的是,欧洲社会对核共享的争议持续升温,部分智库报告指出,这一举措可能引发俄罗斯的强烈反制,导致欧洲陷入新的核军备竞赛,反而危及地区稳定。
俄罗斯对欧洲的核动向保持着高度警惕。俄外交部发言人公开将法国的核威慑言论定性为 "核讹诈",并强调俄方将在国防规划中采取对等回应措施。地缘政治分析人士指出,若欧洲执意推进独立核保护伞计划,可能彻底打破欧洲大陆的战略平衡,使本已紧张的俄欧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引发不可控的安全危机。尽管面临重重挑战,欧洲推进防务自主的决心已呈现不可逆态势。欧盟委员会最新发布的《欧洲防务白皮书》明确提出,要全面提升欧洲防务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逐步降低对美国军事装备的依赖。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欧洲正在突破传统跨大西洋联盟的框架束缚,努力探索一条真正符合自身地缘政治需求的安全发展道路。然而,构建独立核保护伞的征程注定充满荆棘,欧洲不仅需要在技术标准、资金投入和政治共识上达成一致,更要妥善处理与美俄两大核大国的复杂关系,其未来走向仍将取决于多方博弈的动态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