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的江河湖泊中,生活着一种古老的生物——河蚌。
它们静静地躺在水底,吞吐着泥沙,孕育着珍珠,自古以来便与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
河蚌是一种营养价值丰富、味道鲜美的食材,只要选择得当、烹饪方法合适,可以成为我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河南的一名女子,去公园游玩时,看到很多人在河里捡河蚌,顿时来了兴致,随后,她也从河里捡了10个河蚌。
回到家后,女子将河蚌放在盆子里清洗后,便放了半盆水,等待河蚌吐泥。
过了一会,女子前去查看时,神奇的一幕出现了,只见盆子里突然出现了许多1厘米左右的小鱼,正在水面不停地游动。
女子觉得很惊奇,不知道这些小鱼是从哪里冒来的,于是她上网查了查资料,才知道这种小鱼叫做鳑鲏鱼,和河蚌是寄生关系。
鳑鲏鱼,又称四方皮、镜鱼,是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小型鱼类,体长约为3到10厘米之间,个别能超过15厘米。
与其他鱼类不同的是,鳑鲏鱼的繁殖离不开一个特殊的伙伴——河蚌。
在民间,有句俗语叫做“鳑鲏鱼还要留三寸肚肠”,寓意为人处事要留有余地,然而,这句俗语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实际上,这三寸“肚肠”指的就是鳑鲏鱼的产卵管,通过这条产卵管,它们在繁殖季节与河蚌之间展开了一场奇妙的共生繁殖。
鳑鲏鱼的繁殖方式与众不同,到了产卵季节,鳑鲏鱼就会在水中四处游动,寻找河蚌的踪迹。
一旦发现河蚌,雌性鳑鲏鱼就会立刻游到河蚌身边,将自己的产卵管插入河蚌的入水孔中,随后在河蚌的外套腔里产卵。
紧接着,雄性鳑鲏鱼就上场了,它也会游到河蚌的入水孔附近,使卵受精。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受精卵会依附在河蚌的腮瓣间生长发育。
当河蚌的腮瓣不断吸水时,就能给受精卵带来源源不断的的氧气,此外,河蚌坚硬的外壳,还能给受精卵提供保护。
等到鳑鲏鱼长大离开蚌壳后,这根产卵管就会渐渐萎缩,河蚌也会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河蚌在这场合作中并不是单方面付出,在帮助鳑鲏鱼孕育后代的时候,它们也会让鳑鲏鱼抚养自己的孩子。
由于河蚌的产卵期与鳑鲏鱼差不多,到了产卵期,河蚌会将自己的宝宝从出水孔中排出来,附着在鳑鲏鱼的鳍或鳃上。
随后,鳑鲏鱼的身体会逐渐形成一个囊,将河蚌的宝宝包裹起来。
河蚌宝宝便在鳑鲏鱼的身体上吸收鱼体的养分,大概经过2到5周的时间,便能发育成幼蚌,然后破囊而出,独自在水里生活。
鳑鲏鱼与河蚌这种特殊的共生关系并非偶然,是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这种互利共生的繁殖策略。
这种奇妙的关系,不仅让我们对大自然的生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生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