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三晋”“三秦”“八闽”这些名字里的数字是怎么来的嘛?

骞泽星星 2025-04-18 05:20:40



说真的,咱们平时提到“三晋”“三秦”“四川”“八闽”这些地名时,很多人可能觉得它们只是叫法而已,没太多深究。但其实,这些数字前缀背后藏着的,可都是横跨几千年的历史密码!它们不仅是地理标签,更像是一串串穿越时间的文化暗号,每一个都讲述着一段属于这片土地的往事。

今天就带你一起解码这些熟悉又神秘的地名数字,看看到底是怎么来的、又藏着哪些故事。

一、北方的“三”字传说:从割据战火中走来的地名密码【三晋】——一个国家“分家”,就成了山西的前身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分了家,这场“分家”不仅催生了战国七雄,更让“三晋”就成了山西的别称。

赵国拿了晋北和河北一带,韩国守着晋东南和豫西,魏国则占了晋西南和豫北。司马迁直接点评说:“三家分晋,七国之盛自此始。”你说牛不牛?唐代诗人崔曙笔下“三晋云山皆北向”,正是这种地理认同的文学写照。

【三秦】——楚汉争霸的战略遗产

楚汉争霸那会儿,项羽把秦地划给了三位秦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镇守咸阳西、东和陕北。

本来这只是个军事安排,谁知道“一分成名”,直接把“关中”打包成了“三秦”。等到元代把汉中也划给陕西,“三秦”就不光是战略高地了,干脆成了整个陕西的文化标签。唐代王勃一句“城阙辅三秦”,更是让这个名字穿越千年,成为陕西的文化名片。

二、南方的“数字地名”:诗意山水里的人文密码【三吴】——江南崛起,从“三吴”开始

“三吴”最早出现是在东汉,起初是吴郡、会稽郡,再加上三国时设的吴兴郡,构成了早期的“三吴”地区。

唐代时,丹阳郡也加进来,形成以建康(今南京)为核心的新“三吴”。等到了南宋,苏州、常州、湖州这仨地方靠着发达的经济成了“江南金三角”,陆游还感叹:“苏常熟,天下足。”你看,历史里藏着的不是数字,是江南的富庶与风雅。

【三湘】——三条水,串起整个湖南的地理和文化

湖南人都知道湘江,但其实除了湘江,还有潇水、蒸水、沅水,它们跟湘江交汇构成了“潇湘”“蒸湘”“沅湘”这三大区域。

明代的地理志里就说:“湘江三合,故称三湘。”如今,“三湘”更多被理解为湘北、湘中、湘南三个片区。不管是山水画卷,还是红色热土,它都是湖南文化的代名词。你看,水能载舟,亦能载文化。

【八闽】——山高路远,也挡不住文化自成一派

福建的地形真是“八山一水一分田”,所以想管好这地儿,古人只能按山划州。

宋代设了“八州府”,比如福州、建州、泉州等等,每个地方山头林立,文化却自成体系。别看山高路远,如今旅游也串成了一条线,像“武夷福地之旅”就直接把“八闽”文化打包输出,历史的智慧摇身一变,成了今天的热门旅游线路。

三、数字之外:地理和历史的“双向奔赴”【四川】——四条江,四个路,“四川”这个名字是这么来的

“四川”这个名字你可能以为是因为“在西南,有很多山川”。但其实它有严格的历史根据。

北宋年间,为了方便管理,把巴蜀一带划成了“川峡四路”:益州路(成都)、梓州路(潼川)、利州路和夔州路。这四路,分别坐落在岷江、沱江、嘉陵江、金沙江四大水系上。

不仅如此,这四条江还造就了成都平原的富饶,堪称“天府之国”的地理密码。后来元代设立“四川行省”,从此这个地名就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