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着赚钱,或许是人们最想获得的挣钱方式。但躺赚是否真的是一种好的挣钱方式呢?
虽然不同行业都表示过,行业内的级别足够时,都可以达成躺赚,但如果与光伏板躺赚相比,或许行业给到的躺赚,仅是身份带来的利好而已。
但是正当人们羡慕农民的躺赚之时,光伏板的骗局却被拆穿了。
01太阳能挣钱实为骗局
准确的讲所谓的光伏板躺赚,实际上指的是,利用土地铺设太阳能板,并将日常吸收的太阳能转变为电能,并通过传输系统,送到家中满足电力使用的需求。
该项目在满足节能要求的前提下,得到了国家的支持,这也使得曾在几年前成为市场内的一个蓝海项目。
并且在现如今,依然可以称为蓝海市场,但这并不是表示国家的推崇力度增加,而是因为这个产业实为骗局。
根据华经产业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1~4月中,全国风力发电总量为2264.7亿千瓦时,占到总体电量的8.70%。
核能发电总量为1316.5亿千瓦时,占比为5.06%。火力发电与水力发电共计占比为83.61%,而与光伏板直接相关的太阳能发电总量为683.2亿千瓦时,占比仅为2.62%。
如此少的发电占比,也表示了光伏板发电仍然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广泛的利用农村土地来铺设光伏板的行为,虽然有后期布局的可能,但在当下,所谓的价值仅是另一种形式的画大饼而已。
而这也不是数据方面表明了光伏板的骗局可能,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出现了与光伏板相关的骗局。
02相关消息
2022年11月7日,山东省平原县检察院以赵某涉嫌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根据相关报道内容。2021年11月份,山东居民蒋老汉,偶然认识了自称为某光伏安装公司的赵某。
并且在赵某表示安装光伏板后可躺着赚钱之后,在利益的驱使下,蒋老汉先后给到赵某49000元。
但在之后,赵某并没有给到蒋老汉安装光伏板,并在一段时间后失去了联系。蒋老汉最后只能通过报警,来挽回自己的损失。
2022年10月12日,该案件已经交由当地检察院进行审查,并在审查过程中发现所谓的光伏安装公司实为赵某虚构。
并且赵某本人,并不是相关的从业人员,而是在2018年才刑满释放的劳改人员。
如此骗局的产生,也表明光伏产业本身没有错,错误的点位是执行者。那么业内的执行者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呢?
03蓝海市场的可能性
准确的讲,蓝海市场其实有两个含义存在,一个含义是表示市场尚未开放,以及市场存在机会。
而另一个含义则是诈骗可能的提升。虽然广义上第一个含义会更多的被提到,但其实一部分进入市场的人,是建立在后者的基础上的。
诈骗人往往对于产业会产生适当理解,并且在专业程度上,有的时候要比实际的业内人士知道的更多。
他们利用了人们想要致富的底层想法,过多的宣传了国家此后的领域发展,而在民众选择相信之后,行为也会有所不同。
除了与蒋老汉的遭遇相同外,那么受骗人还会出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光伏板虽然确实安装了,但在这个时候,实际上双方签订的合同并非光伏板的相关合同,而是贷款合同。
即使后期受骗人产生了收益,那么也是从此前的被迫贷款份额中提出的一部分而已,且在农民不知情的前提下,随着时间的推移,贷款公司的工作人员,也会选择起诉或是上门的形式来催缴贷款。
而这个时候,受骗人才知道自己上当了。那么为什么他们会上当受骗呢?是骗子更为聪明还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04多重骗局
根据多种与光伏产业关联的骗局,其实受害人的形象普遍为一些文化程度不高,信息获取渠道较少的群体,关于光伏的消息,完全来自于诈骗人的告知。
虽然少部分群体表现出了疑惑,但在大部分群体,已经安置了光伏板后也选择了参与。
虽然这样的情况,更多的落点是在受骗人自身的一些限制,但如果诈骗人员不存在,那么此类事件或许也并不会展开。
那么人们应该如何防骗呢?除了普法力度加强之外,还有什么样的行为可以帮助到他们呢?
简单讲,或许跟随当地策略才是唯一的办法,也就是在安装之前,先确定地区方面是否存在相关项目的消息。
而后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安装,签订合同时,要在家人的陪伴下进行,这样才能将风险降到最低。
而更重要的是,关注新闻,产业虽然存在后期发展的可能性,但并不代表要完全参与其中,有的时候置身事外好过置身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