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上海武康路的梧桐树下,路过的阿姨、小姐姐们身上总飘着件松松垮垮的针织衫——不是年轻人爱穿的oversize卫衣,而是带着点旧时光味道的“奶奶衫”。

这股从妈妈辈衣橱里翻出来的复古风,怎么突然就成了2025年春天最扎眼的时髦?

上周陪闺蜜逛商场,她试了件米白开衫配浅粉半裙,镜子前转一圈:“这哪是奶奶衫?明明是我的‘减龄战袍’!”

要聊奶奶衫的爆火,得先说说它的“对手”卫衣。

前几年街头巷尾全是连帽卫衣配牛仔裤,穿久了连95后都嫌“没新意”——毕竟卫衣再舒服,风格也太单一,要么是学生气的运动风,要么是刻意装嫩的“少年感”,30+女性穿它总像在“强行装小”。

而奶奶衫的逆袭,本质是“复古风”与“实用主义”的双重胜利。

2025年春夏时装周上,GUCCI、CHLOE等大牌都玩起了“旧物新穿”,把20世纪末的针织开衫、钩花短衫重新设计,用高科技面料提升垂感,用极简剪裁替代老气的繁琐花纹,一下就戳中了当代女性的痛点:要优雅不要刻意,要舒适不要臃肿。

更关键的是,奶奶衫完美解决了中年女性的“穿搭焦虑”。

40+的表姐总说:“穿紧身衣显赘肉,穿宽松卫衣显邋遢,奶奶衫刚好——软乎乎的面料贴着皮肤,V领露点锁骨,开衫扣子松两颗,腰腹肉全藏住了,走路还带点慵懒的风。”这和亚马逊2025春夏欧洲女装趋势报告不谋而合:“自然面料的针织单品因透气性和版型多样性,成了‘轻盈感’的代名词”。

很多人穿奶奶衫总爱“扣到顶”,结果把软塌塌的面料穿出了“秋衣感”。

其实,奶奶衫的灵魂在“松”——开衫可以解开两颗扣,让门襟自然耷拉;短款套头衫不妨把领口轻轻下拉,露出锁骨到胸口的“微笑线”;甚至可以学博主把单侧肩膀微微滑下,若隐若现的肌肤比“严丝合缝”更有女人味。

上周刷到@穿搭小能手的视频,她用薄荷绿奶奶衫配高腰伞裙,故意把左边袖子撸到手肘,评论区全是“这也太温柔了吧!”。

冬天穿了三个月的牛仔裤该“退休”了,奶奶衫配裙子才是今春的“王炸组合”。

尤其是过膝的长裙——垂感好的缎面裙能衬出针织的柔软,碎花棉麻裙自带春日的鲜活,连最基础的黑色伞裙,搭件米白奶奶衫都能穿出“法式博主”的氛围感。

表姐试了套“浅粉奶奶衫+杏色雪纺长裙”,去接孩子放学被家长追着问链接:“看着像20多,实际45,这哪是奶奶衫?是‘冻龄衫’!”。

奶奶衫的颜色直接决定了“高级感”。
黑白灰是永远的安全牌——黑色显瘦不挑人,米白温柔提气色,浅灰自带“知识分子”气质,但黄皮穿灰要记得打个腮红,不然容易显憔悴。
想穿彩色的姐妹,一定要盯紧“低饱和”:嫩黄像刚发芽的柳芽,浅粉像早樱的花瓣,薄荷绿像山间的晨雾,这些颜色不挑肤色,还能把春天的生机穿在身上。
VOGUE今年力推的“欧若风”(Auracore)就主打这类色调,浅蓝条纹奶奶衫配白色半裙的造型,在秀场被夸“把40+的优雅和少女感揉成了一团”。
奶奶衫爆火的背后:是“穿自己”的觉醒说到底,奶奶衫的流行不是偶然。
当90后开始研究“抗初老”,80后忙着“平衡家庭事业”,大家突然发现:时尚不该是“硬凹造型”,而是“穿得舒服又好看”。
奶奶衫没有卫衣的“装嫩感”,没有西装的“距离感”,它像一件会呼吸的“第二层皮肤”,让你在接孩子、开会、喝下午茶时,都能自在地做自己。
就像楼下52岁的张阿姨,以前总穿深色T恤,上周买了件日光黄奶奶衫,配条米色直筒裤,跳广场舞时被夸“像年轻了十岁”。
她摸着衣服说:“以前总觉得穿亮色系显老,现在才明白——颜色本身没对错,穿对了,60岁也能穿得像春天。”
时尚从来不是年龄的枷锁。
奶奶衫的逆袭,其实是女性对“自我表达”的重新定义:不必追赶潮流,不必迎合他人,一件舒服又好看的衣服,就是对生活最好的仪式感。
这个春天,不妨也去试试奶奶衫——毕竟,能把“旧物”穿出新意的人,才是真正的时髦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