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夺了柴荣的江山后,对柴氏留下的7个儿子,他是怎么处理的?

雁易爱历史 2025-04-26 20:02:51

宋太祖夺了柴荣的江山后

对柴氏留下的7个儿子

他是怎么处置的?

有没有对其赶尽杀绝?

今天史先生就带大家走进后周历史

看看柴荣后代的下场

一切还得从公元951年说起

这一年郭威建立后周

是为周太祖

郭威在登基为帝仅三年后

便因病重离世

由于他的两个亲生儿子均遭后汉隐帝刘承佑毒手

导致他无直系后代可承继大统

最终只能将皇权托付给自己的内侄柴荣

柴荣登基后

展现出了非凡的治国才能

使得后周国力日渐强盛

然而好景不长

五年后年仅39岁的他也因疾病不幸离世

皇位随之传给了他的幼子柴宗训

值得一提的是

周世宗柴荣生前共有七子

但因命运多舛

其中长子、次子及三子均在柴荣之前

便已遭后汉隐帝之手

当赵匡胤发动政变

夺取后周政权之时

柴荣尚有四子存活于世

除了即位为帝的柴宗训外

还有柴熙让、柴熙谨、柴熙海三位皇子

我们先说柴宗训

作为周世宗柴荣膝下的第四子

他年仅七岁便承继了大统

然而仅一年后

他便不得不将皇位禅让于赵匡胤

柴荣在世时

对赵匡胤颇为厚待,视如手足

这份情谊或许是赵匡胤在篡位后

对柴宗训网开一面的原因之一

赵匡胤并未加害于柴宗训

而是将其尊为郑王

与符太后一同安置于西宫之内,以示优待

两年后这对母子被迁往湖北房州

此地偏远而宁静

适合修身养性

赵匡胤更赐柴氏一族免S金牌

承诺柴氏子孙免受极刑之苦,以示恩泽

公元973年

年仅二十的柴宗训因病辞世

赵匡胤闻讯,身着丧服

亲自主持哀悼

并暂停朝事十日以示哀思

追谥柴宗训为“恭皇帝”

彰显对其的尊重与缅怀

关于柴宗训的后嗣

史料记载其育有五子

长子柴高崎

在父亲故去后被赵匡胤册封为郑国公

此爵位沿袭世代

但后世文献中未提及何人继其位

暗示柴高崎可能无子嗣传世

或仅有女儿而无子

至于柴宗训的其余四子及其后代

则因种种原因

如夭折、失踪或其他变故

未在史书上留下详尽记载

成为了历史的未解之谜

除了柴宗训之外

柴荣其他的儿子下场如何?

柴熙诲作为后周世宗柴荣的第七子

本应沐浴在皇室的荣耀与尊贵之中

然而赵匡胤的陈桥兵变彻底改变了他的命运轨迹

事发时为能保存柴氏一脉的微弱希望

世家贵族越国公卢琰挺身而出

将年幼的柴熙诲抱走

改名卢璇

对外声称是自己的儿子

之后为保卢璇的安全

卢琰携着幼小的卢璇

远离了权力斗争的漩涡

隐居于浙江永康的青山绿水之间

此期间卢琰不仅悉心抚养柴熙诲

更倾囊相授

将自己所学的一切知识、技能乃至处世之道

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

卢琰还将自己的女儿卢锦许配给卢璇

两人结为夫妻

随着时间的流逝

卢琰与夫人相继离世

卢璇深情感念义父义母的养育之恩

毅然决定举哀守孝十年

这份孝心与坚持

不仅赢得了世人的尊敬

也为他日后的仕途之路增添了几分庄重与沉稳

守孝期满

卢璇终于踏上了仕途

凭借其卓越的才能和不懈的努力

迅速在官场中崭露头角

他荣任殿前防御使一职

深得宋真宗的赏识与信任

在任期间他勤政爱民,政绩斐然

逐渐赢得了朝廷上下的广泛赞誉

于天圣四年左右被正式晋封为武烈侯

标志着他的仕途生涯达到了巅峰

接下来便是柴熙谨

身为周世宗柴荣之第六子

柴熙谨自幼便承载着皇族血脉的荣耀与责任

但同时也承受着身为皇族子嗣的种种期望与压力

他聪明伶俐,性情温和

深受父皇柴荣及宫中众人的喜爱

然而好景不长

随着柴荣的驾崩

后周政局动荡不安

年幼的柴熙谨也随之卷入了权力的漩涡之中

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后

后周皇室成员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场政治变革中

柴熙谨作为前朝皇子

其身份变得异常敏感

为了自保

他不得不选择低调行事

甚至被安排给赵匡胤的近臣潘美收养

改名为潘惟吉

以躲避政治迫害

在潘美的庇护下

柴熙谨逐渐适应了新的身份和环境

并努力学习文韬武略

希望有一天能够重振家族荣耀

但现实却远比想象中更为残酷

公元964年

年仅十岁左右的柴熙谨(潘惟吉)突然离世

由于他去世的太早

所以史书上并没有太多关于他的记载

最后就是柴荣的第五子柴熙让了

赵匡胤登基后

是如何处理柴荣第五子柴熙让的?

柴熙让,原名为柴宗让

公元959年

年仅幼年的他被授予左骁卫上将军之职

并封为燕国公

这不仅是对他身份的认可

更是对他未来寄予的厚望

如果意外没有发生的话

那他或许能够成为日后的国之石柱

然世事无常

同年六月

柴荣突然驾崩

让整个后周皇室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与动荡之中

不久之后

柴宗让改名为熙让

并被加封为曹王

这一变化既是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缩影

也是新朝建立前夜的不安与动荡

赵匡胤的陈桥兵变

彻底改变了后周的命运

也深刻影响了柴熙让的人生轨迹

随着北宋的建立

这位曾经的皇子似乎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

关于他的下落

成为了后世无数人的猜测与探寻

有人说他早已S在了那场兵变之中

也有人说他和自己的两个弟弟一样

被忠臣救走

并改姓氏为宁

总之史书上并无详细的记载

总的来说柴荣留下的四个儿子

除了柴熙诲有后代以外

其余几人不是了无音讯

就是没有后代

值得一提的是

当初赵匡胤登基为帝之时

还于太庙的寝宫之内特别竖立了一块“誓碑”

其上镌刻有多项誓约

其中一条明确规定

对于柴氏后裔

若其触犯法律

应予以特殊对待

不得轻易施加刑罚

唯有当柴氏子孙犯下谋反大罪时

方可处以极刑

且此刑罚不得波及柴氏家族中的无辜成员

此外他还严令后世子孙务必恪守此规,不得违背

赵匡胤的这一举动

在当时引来了不少人的赞誉

大家都夸他是一位仁慈的好皇帝

毕竟古往今来能善待前朝皇室的皇帝简直少之又少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人们逐渐发现

柴荣留下的几个孩子

不是了无音讯就是年纪轻轻就去世了

就连活的最长的柴宗训

也没有超过二十岁

更令人难以相信的是

柴宗训一共有五个儿子

其中四个在史上没有任何记载

唯一有记载的大儿子柴高崎

虽被赵匡胤封为了郑国公

但郑国公作为一共世袭的爵位

后来却没有记载由谁承袭

这说明柴高崎没有子嗣

或者有女儿没有儿子

表明柴宗训这一脉到最后还是断了

就等于柴荣这一脉不说是完全断了

但也好不到哪儿去

毕竟侥幸活下来的都隐姓埋名了

这就不得让人怀疑

赵匡胤当初是真的发自内心的放柴家后代一码

还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仁慈

表面上放过他们

实际上却在暗地里追杀他们

这才导致了柴荣的儿子们相继去世的局面

对此你怎么看呢?

可以留言一起讨论

0 阅读: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