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场大妈教我识破股市"注水肉",散户要用挑西瓜智慧避开主力镰刀

野生的交易日记 2025-02-24 05:11:45

夏天的清晨在菜场,我看见张大妈拿起西瓜啪啪拍了两下,摇摇头放下:"这瓜声音太脆,瓤还没红透。"

转头她又敲敲旁边那个:"这个声闷,纹路也开,保甜!"

我忽然想起前些年在股市吃的那次亏。

我追高某科技股,当天眼看着涨了8%,结果收盘倒跌3%。

A股T+1规则,卖也没法卖,活脱脱就像买了那个"声音脆"的西瓜。

不知你们发现没有?股市里的"注水肉"和菜场的套路一模一样。

去年我跟踪过一只消费股,股价从15元启动,连着三天温和放量上涨,像极了西瓜上慢慢变深的花纹。

第四天突然巨量涨停,论坛里一片"主升浪来了"的欢呼。

可我却注意到分时图上的蹊跷:涨停板反复打开,每次回封的买单都是清一色的888手。

这就像卖瓜贩子把生瓜蛋子摆最前面,后面藏着熟透的好货。

果然,次日低开5%,一周跌回起涨点。

主力做局有三板斧,和黑心商贩如出一辙:

第一招叫"虚张声势"。就像有些摊位把洒水器对着青菜喷,让菜叶看着水灵灵,实则根茎都蔫了。

去年3月,某锂电股早盘突然直线拉升7%,但成交量只有前日同期的1/3。

我打开Level2数据一看,全是几十手的小单在推,分明是主力左手倒右手造势。

那些追进去的散户,就像买了喷水青菜的大爷大妈,回家拆开塑料袋才发现菜叶底下全是烂叶。

第二招是"以次充好"。记得去年社区团购搞活动,9.9元特价榴莲引来大妈们疯抢,结果开出来全是僵肉。

股市里这种把戏更隐蔽——某ST股借着"重组传闻"连拉五个涨停,股东人数暴增3万,等季报一出才发现大股东早偷偷减持。

这就像榴莲贩子把开口处摆块好肉,底下塞满烂果。

第三招最毒,叫"请君入瓮"。水产摊常见这招:活蹦乱跳的虾捞进黑袋子,上秤时掺进去半袋冰渣子。

今年AI概念火爆时,某算力股从30元涨到50元,每次回调都恰好跌到10日线就反弹,吸引无数技术派加仓。

等股价突破60元时突然连续跌停,原来主力早在55元上方埋了天量融券单,这手法比掺冰渣还狠毒三分。

要识破这些把戏,得学会张大妈挑西瓜的智慧:

一看瓜熟蒂落。真正的好股票突破关键价位时,会像熟透的西瓜自然开裂。

去年某消费龙头突破三年大底时,连续五天温和放量,MACD周线金叉像西瓜纹路缓缓舒展。

而那些靠消息急拉的股票,就像催熟的西瓜,瓤红籽却发白。

二听声响虚实。把K线图调到周线级别,听听"成交量"的声音。

真突破就像拍打熟瓜的闷响——2021年宁德时代突破500元时,周成交量是震荡期的三倍有余。

假突破则像生瓜的脆响,比如今年某医药股涨停日换手率不足2%,第二天直接低开闷杀。

三摸瓜身沉实。用筹码分布图感受"重量感",底部锁仓筹码超过40%的股票,就像沉甸甸的熟瓜。

去年我交易某军工股时,发现上方套牢盘只剩18%,下方筹码峰像瓜蒂般紧实,这种票拿在手里才踏实。

我上周在券商营业部办事,遇见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正对着电脑捶胸顿足。

他追高了暴涨的概念股,早盘冲高8%没卖,收盘倒跌5%。

我给他看了某光伏龙头股的走势:突破年线后回踩三次,每次都在30日线处企稳,像熟透的西瓜在藤上稳稳挂着。

"好股票会给你时间思考,"我指着屏幕说,"那些急吼吼要你马上决定的,多半是生瓜蛋子。"

夜深人静时我常想,股市和菜场何其相似——大妈们用几十年练就的火眼金睛,我们散户也该用同样的耐心观察K线。

下次看见直线拉升,不妨泡杯茶,把分时图切换成周线,像张大妈挑瓜那样敲敲量能、看看纹路。

真正的好票从来不需要扯着嗓子吆喝,就像真正保甜的西瓜,总是静静躺在角落等识货的人。

下午我用主力资金动向指标看了下杭齿前进这只突然起飞的牛股,发现前面那波小幅上涨时,主力资金却在急剧上升,主力资金数值大于80,而散户资金却小于20。

很显然主力在大幅吸纳筹码,做拉升前准备。

好票总是先悄悄的吸纳筹码,而不是大肆宣扬。

只可惜,春节期间没下功夫去复盘,错过了这只妖股。

0 阅读:2

野生的交易日记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