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始读书以后,皇阿玛更是对我严格要求,给我找了很多名师大儒。汤斌,耿介,张英,徐朝,尹泰,熊赐履等等满汉大臣都教过我,皇阿玛也每天下朝以后来辅导我,每个古文都要背150遍,念150遍,写150遍。才会深刻的刻在我脑子里形成一种肌肉记忆。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加上我天资还算不错。虽比不上皇阿玛的天纵英明,但在诸多兄弟中我也算是佼佼者。

而那个一直嫉妒我的大哥胤褆在读书上就完全不行,这也是他无法得到储君的原因之一。他虽然擅长骑射和作战但皇阿玛想要的储君不能只靠马上功夫。而我的马上功夫也不次于他。在我少年的时候,我修跟随皇阿玛几次出巡龙兴之地盛京,在塞外和皇阿玛一起骑射。我射中了虎,豹,还有其余很多猎物。

皇阿玛很高兴,回到宫里不久就又盖了一座文华殿供我读书之用,后来用来存放其他的珍本古籍以及经筵日讲的场所。其实最早我还有个乳名叫保成,大哥叫保清。皇阿玛之所以起这两个名字是因为,皇阿玛年少登基,生的几个孩子,无论是哥哥还是姐姐都先后夭折了。所以皇阿玛担心我们。也起了保护城长类似的土名。和民间很像,赖名好养活。

一直到后来诸多的兄弟姐妹先后出生都健康成长起来。这才给我们开始序齿。我的名字的意思依然是吉祥平安。到我青春正盛的时候,皇阿玛在京郊又兴建了离宫叫畅春园。这里景色很好,夏天有很多树荫花草和河流。我就在畅春园的无逸斋里读书,无逸斋是皇阿玛希望我不要懈怠。我在皇阿玛的督促下读完了四书五经等等儒家经典,也懂得很多治国之道。

皇阿玛给我考了一次试。觉得我合格了就让我出阁可以参加皇阿玛的经筵日讲了,每次都是由我先读书,然后把书中的意思讲给侍读大臣们听,然后在讨论,用来检验我的读书效果。皇阿玛对我的学习抓的很紧,在我休息的时候也不放松,虽然不教那些儒家经典但是改教一些科学知识,但是我不是特别感兴趣。这点我比不上老三胤祉,他对这方面很在行。皇阿玛也没有过多强求我,毕竟只是爱好。

在我弱冠之年时,皇阿玛给我娶了妻子,让一个汉族大臣的女子石氏做我的太子妃。然后开始让我参加朝会了。我也学到了一些治国理政的知识。在后来皇阿玛西征噶尔丹的时候,我就在朝中监理国事。有不会的,叔姥爷索额图也随时教我。但是这时我的性格逐渐发生了转变。我开始骄傲起来,生活起居也不再低调了,经常喜欢寻欢作乐。

一些佞臣和太监也都投我所好。我也开始变得张狂起来。有时候老臣汤斌等人劝我,我还不高兴,动不动就打他们,这些有人都给我上报了皇阿玛,但皇阿玛可能是太溺爱我了。就没当回事,实在不像话才说我两句,我也仗着皇阿玛的溺爱更加过分了。现在想来这里面责任有那些大臣的,有皇阿玛的的溺爱,更多的是我的问题。

由奢入简难,皇阿玛也发现了问题,于是撤了我旁边的一些佞臣小人。给我换了一批老成持重的人做师傅。我性格也逐渐收敛了一些。也证明环境真的是能改变人。书上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是很有道理的。但是这时候朝中已经开始了一些暗藏的风起云涌了。我的叔姥爷为了自己的利益和家族的利益把宝押在我身上,和我关系很近,而同时我的宿敌大哥胤褆,他的帮手是朝中另一首辅明珠。

明珠是个人精,他虽然不喜欢我,不想我当太子,但是他也觉得他的后台胤褆不靠谱。所以他没有表现的很暴露。平时虽然也经常让人查找我的各种问题。但还不至于触碰到权利让皇阿玛担心,但是叔姥爷则不然,他于明珠斗了很多年,终于找到明珠的弱点,又联合了汉族大臣徐乾学,高士奇一起上奏朝廷让御史上奏折将明珠参倒。

最后虽然成功了但是他不知他的行动已经让皇阿玛很不满意了。他平时帮我找了很多钱,我很感激他。给他许诺过如果我登基一定更好的重用他。现在想来他多少是害我走上这条不归之路的元凶,我不那么感激他反而恨他了。也觉得当年皇阿玛说他的话很对,他是个利己主义者。

随着我们这些皇子的长大,朝中的大臣陆续开始了战队,一开始仅仅是我和大哥的争夺。皇阿玛还是更重视我,但是因为我自己性格原因加上叔姥爷索额图的关系。让皇阿玛开始对我不那么信任了。大清康熙三十七年,皇阿玛第一次册封了一些兄弟,大哥被册封为直郡王,三弟被册封为诚郡王,老四胤禛也就是当今皇上被册封为贝勒,还有老五,老六,老七,老八都被册封为贝勒。

皇阿玛如此做既是按祖训日常分封,也是借此来分化一些我的权利。毕竟储君和君主的是身份是部分重叠的。皇阿玛是想告诉我要我谨守规矩。不要过分。但是年少的我根本不了解这样的深意,当时觉得皇阿玛不信任我了。于是我开始对皇阿玛有点怨气了。说来还是我书读的不够多,不够透彻,在做人的方面也不够好。

皇阿玛虽然于私是我的阿玛,于公来说是国家的君主,也是我的君主和领导。做父子不难,但做君臣的尺度却不容易把握。皇阿玛给我讲过很多史书的例子。太子这个位置不好坐。有好多的太子都因为这个尺度关系导致最后的失败。我当时没有理解。现在理解了却晚了。唉。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