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爷把自己关在关雎宫里很久。如果不是因为想到自己还是一国之君可能真就随姐姐而去了,满朝文武大臣,皇亲贵胄都没法劝他。我也是很着急但也没有办法。不但如此太宗爷开始变了,变得过于自负了。也不冷静了。我那个时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告诉儿子和宫里的太监宫女不要惹麻烦。我保不住他们。还好最后皇上恢复了理智。虽然也剥夺了几个贝勒的爵位。但就算是最小的损失了。

松锦之战后,太宗爷高兴了一阵子,但是随即也开始苦恼起来。原来是擒拿而来的洪承畴拒绝投降,而太宗爷很重视他。不想他死。我不知道怎么了就鼓起勇气和太宗爷说想去试试劝降他。虽然姑姑和其他人都反对。比较男女有别。而且我身份尊贵。但是太宗爷实在没办法了。也信任我就让我去了。我进到牢房内,发现这个前明的经略,虽然身体因为拒饮食而十分虚弱。但依然有那股子儒将的气质,这个气质让我想起多年前从多尔衮身上看到过。

我拿着下人准备的人参汤,呈在托盘里,淡妆的走进牢房内。洪承畴见到我一怔说道:“姑娘是谁,为何来此”我当然不能说出我的身份,只编了个借口说是来给他送吃的呢。洪承畴自然不信。但是也没有很剧烈的抗拒。我能感觉他有点松动的痕迹。我就说我听别人说洪经略被压在这儿了。很好奇的想来看看什么样的人。现在老了,记不住当年说什么了。

基本就是好言相劝。最后说即便他明天要死,那就不如喝了毒药汤这样比饿死要少遭些罪,他上当了。喝了以后更加不想死了。我完成了任务后,太宗爷很满意。后来洪承畴知道我的身份后很害怕。我没有难为他。还积极的鼓励他。他也为入关后的大清立下了很大功劳。

就在这时,从关外传来消息,前明的江山已经被李自成等起义军整的摇摇欲坠了。洪承畴,范文程这些汉官都建议太宗爷抓紧时间入关,但就在入关前的一年。大清崇德八年,在一次宴会散后,太宗爷回到了姑姑的寝宫清宁宫休息。结果不知道什么原因。就再也没有起来。也没有留下任何的遗嘱的驾崩了。

如同当年太祖爷一样。但是这次的影响丝毫不亚于那次。那次的我还是个小姑娘。而现在的我多少已经是个经历不少事情的青年少妇了。我赶紧和姑姑一起处理太宗的丧事。在忙的差不多的时候,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了我的面前。如今想来,当时真的是急中生智了。因为当年的担心变为了现实。我和我儿子福临的将来摆在我的面前。

当年乌拉大妃自己舍身殉葬保护了他的三个儿子。如今的大清。摆在明面的争斗一触即发。一面是有军功在身的睿亲王多尔衮,有两白旗支持。一面是有皇长子之尊的肃亲王豪格。有两蓝旗支持。偏偏他们又都是皇位的有力竞争者。我的儿子和他们比起来真的是不值一提。但是我为了日后我们的将来。主动去联系多尔衮的王妃,我的小姑姑。把我的想法告诉给多尔衮。

后来多尔衮也好,豪格也罢经过了深思熟虑也经过了殿堂上的争夺。终于各退一步。决定立皇子。豪格退出了。皇子的人选又让我着实难办。我当然想让福临登基。但是贵妃的儿子博穆博果尔也是有力的竞争。还是几个汉官聪明他们游说多尔衮立我的儿子福临为皇帝。现在想想多少有点后悔。因为后来的生活让儿子和我过的胆战心惊。

每天犹如煎熬。如果再重新选择我不知道自己还能否想让福临登基。终于皇位决定了。让我的儿子福临当大清国的第二代皇帝。从太祖爷算起的第三代皇位继承人。我也由庄妃升为太后了。和姑姑哲哲并称太后。登基的第二年,摄政王多尔衮就带着大清的八旗成功借明朝内乱之机入关了。完成了他父兄两代人的愿望。他的心思也慢慢膨胀起来。

在多尔衮摄政的七年里,我和儿子每天都过的如履薄冰。多尔衮其实也在挣扎究竟是否要把自己失去的夺回来。我没有办法只能用尽所有的能力和感情去拉拢他。和他说些小时候的事,甚至我为了儿子的安全打算委身下嫁给他,虽然遭到大臣的反对,多尔衮也不是那种做事不知轻重的人。虽然他可能多少也想过这些事情,甚至让手下人给他上封号皇父摄政王,但是他还是不敢太过。虽然这些事情只在宫里有风波。

但却被一些人传到宫外,甚至传到民间。这一下子就被动了。再婚的事情就搁下了。多尔衮的心也暂时是安抚住了。至少在后来的日子里。福临的位置还是安全的。但是多尔衮还是有他的心机,不但把我和福临分开,还不给福临找老师。导致福临亲政的时候还看不懂奏折。多少让我生他的气。如果单独是多尔衮给我的委屈我还能接受。偏偏我那个儿子也不让我省心。经常和我对着干。他不理解我觉得我贵为太后为什么还要对多尔衮百般恩荣。其实他哪里知道我的苦。

我不知道我们这样的生活还要过多久,结果有一天我得到一个从塞外传回来的消息。有关于那个不可一世的男人的消息。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