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斗柄指午,天道中正,飞龙在天,是阳气的顶点,也是龙的生日。端午之端为开端之意,故而正月为端月,正月初一就为端日。端者正也,是天道运行的中正之位,因此端午也就是午月之端,来源于夏至,原本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谓之端午。
今年农历的四月三十,就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为丙午之日。在干支历中,共有“甲丙戊庚壬”五个午日,以丙午之火最为强盛。所以午月丙午日的午时,就是火气最强之时,人们在此时锻造铜镜,取名丙午镜,也叫阳燧。
在子月壬子日的子日,锻造铜镜,取名壬子镜,也叫阴燧。阳燧为凹面,可聚集阳光而取火,此火就为真火。阴燧为凸面,可凝结寒气而成水,此水为真水。书云:以五月丙午,日中铸,为阳燧;以十一月壬子,夜半铸,为阴燧。阳燧可取火,阴燧可取水也。
《论衡》中说:阳燧取火于天,于五月丙午,日中之时,消炼五石,铸以为器,其面凹,摩励生光,仰以向日,以艾承之,则火来至,此取真火之道也。阳燧仰天取真火,艾草为地之阳,凝聚着午月的极阳之气,天火燃地阳,可驱逐一切寒湿与晦气。
此日午时,三午相遇,火气旺极,此刻之水就为午时水,也被称为极阳之水。所以端午有三宝:阳燧之火,艾草之阳,极阳之水。于是端午之日,用午时之水洗过的镜子,悬挂于门上,或者用艾草插于门上,可以阻挡晦气。而午时之水,可以饮用,俗话说:午时水饮一嘴,较好补药吃三年。
今年四月三十是午月的第一个午日,为重午日,重午也就是端午,有什么特点?
1、大会俱错
午月的月建在午,子月的月建在子,与月建相合的地支前一位就是月厌。午未相合,子丑相合,未前为午,丑前为子,所以午月的月厌在午,子月的月厌在子。因此子月子日和午月午日,就是月建和月厌的重逢之日,阴阳同建,也就是阳和阴的相会之日,被称为大会日。
《周礼》说:月建,谓斗柄所建,谓之阳建,故左旋于天。那么月厌就为阴建,右旋于天。午月的月德在丙,子月的月德在壬,所以午月丙午,子月壬子,就为阴阳俱错之日,也叫水火俱错,一年之中仅有两天。
2、月入天仓
今年四月三十是四月的最后一天,为农历的晦日,月尽之处,晦气聚集。此时月亮即将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被称为既朔,正处于月亮的强引力时期。月亮的强引力不仅会引发潮汐现象,作用在陆地上也会有同等的力量,只不过陆地为固体,不容易表现出来。
在月亮的强引力时期,就是地球上各种事故多发期,人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月亮效应”。那一天的月亮在胃宿,胃宿是白虎第三宿,其名胃土雉,为白虎之胃,秋季之仓,被称为天仓。民间的填仓节就是来源于这个星宿。
《天官书》说:胃为天仓,天仓六星,在娄南,谷所藏也。月入胃宿,也就是太阴入天仓,则仓粟散,为消耗之意。书云:月入胃,仓粟散。其国有忧,民多病伤,妊妇多猝,山崩,谷大贵。孕妇也是仓库的一种,只不过里面藏着孩子,月入天仓,则孕妇不吉,库中之物易消耗。
胃宿属于大梁之次,其位在酉。此时岁星在卯,月建在午,日在东井,鹑首之位。卯酉相对,月入天仓,损耗卯之仓库,宜收不宜散。此处的仓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大到粮仓,小到钱包,都为仓库之类,易损耗。
3、三午相遇
今年四月三十为晦日,月入天仓,是戊午月的丙午日,为月建之日。午火为阳极之火,双午相见则自刑,所以重午之日就是月中的刑日,午时三午相遇。此时月厌与月建相逢,水火俱错,为地火土府之日,因此不嫁娶,不动土。
白虎之胃宿为天仓,白虎之奎宿为天库,也就是天之府库。万物从正门入天仓,从后门出天仓,天库也就是白虎的屁股,由十六颗星组成,分为左右两半,如同白虎的屁股一样。所以月入天仓,正面损耗。月入天库,则后门损耗,为暗中损耗之意。
月入胃,仓粟散,万物宜收不宜散,容易损耗。此日三午相逢,午火旺极,当火气旺极之时,就会化土而生金,所以午就是金的咸池,也就是巳酉丑的咸池,为金的沐浴之地,感情旺盛之处。
那一天三午相逢,火气强旺,午火见午火,彼此自刑。月入天仓,容易损耗。咸池之位,感情旺盛。也就意味着容易以感情之事而导致损耗,是一种正面的损耗,光明正大地让你损耗。火旺则克金而耗水,此时肾水弱极,又容易损耗,因此夫妻要躲午,各自分开歇。
所以今年的四月三十不一般,月亮既朔,三午相逢,彼此相刑,为损耗之日。水火俱错,月建逢月厌,其日:不远行,不嫁娶,不同房,不聚集,不动土,不开仓,巳酉丑人要躲午。午火旺极则制水,午的对面为子,故而老鼠不往北,宜静不宜动,宜收不宜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