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种好这红薯,我是绞尽脑汁想办法,成果终于看得见​

叶天说三农 2025-03-28 02:18:49

为了种好这红薯,我是绞尽脑汁想办法,成果终于看得见;冬季大棚种玉米不简单,温湿度调控得精细,模拟自然好生长

在农村这片广阔的天地里,种地可是一门大学问。就拿种红薯来说吧,可不是把红薯苗往地里一插就等着收成了那么简单。

我种红薯的时候啊,那真的是绞尽了脑汁想办法。最开始的时候,我就想着像老一辈那样种,觉得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肯定错不了。我就把红薯种块往土里一埋,然后就等着下雨,也没太在意其他的。可一段时间过去了,红薯苗出得参差不齐的,有的地方长得挺好,有的地方就几乎没动静。这时候我就意识到,光靠老办法可能不行了。

我就开始琢磨,这土地肯定是有讲究的。于是我去地里挖了些土样起来看,发现有些地方土壤比较板结。这板结的土壤啊,就像被胶水粘住了一样,空气和水分都不容易进去,红薯苗的根在里面怎么能舒展开来呢?我就开始想办法改良土壤。别人的地我用脚踩踩感觉硬邦邦的,我就想着把我的地弄得松软些。我就开始往地里加了一些腐烂的树叶、秸秆这些东西。这些天然的“宝贝”铺在地里,就像给土地盖了一层厚厚的被子。一开始邻居还不理解,说这是多此一举,还不如直接撒点化肥呢。我就跟他说,化肥虽然能补充营养,但是这秸秆和树叶能慢慢分解,给土地松土,还能让土壤变得更有活力。

在浇水这方面,我也做了不少调整。以前就是想起来就浇,也没个准儿。我就观察发现,红薯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刚种下的时候,土壤稍微湿润一点就行,要是水太多了,红薯种块就容易烂掉。我就开始用一些小工具,像湿度计之类的。这和那些不管不顾随便浇水的人相比,我的红薯苗的生长就有了明显的优势。那些浇水没规律的地块,红薯苗有时候因为缺水发黄枯萎,有时候又因为水太多叶子发黄。而我的红薯苗呢,因为水分合适,长得那叫一个旺盛。

除了土壤和浇水,施肥也很关键。我试过不同种类的肥料。有的肥料氮含量高,看着红薯苗长得可快了,茎杆长得又高又细,可是到结红薯的时候就傻眼了,结的红薯小得可怜。我就想啊,这肯定是营养不均衡的原因。后来我就调整了肥料的比例,增加了一些磷和钾的肥料。这就好比人吃饭,不能光吃肉,还得有蔬菜、水果补充各种维生素啊。经过这样的调整,红薯的长势就越来越好,到收获的时候,一个个红薯又大又圆,在地里就像埋着一个个小宝藏。

而冬季在大棚里种玉米,那也是个不小的挑战,尤其是在温湿度的调控方面,必须要精细操作,模拟出自然的生长环境才好。

在大棚种玉米之前,我就了解到玉米是喜欢温暖湿润的环境的。但是冬季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很容易出现极端情况。比如说,白天太阳一晒,温度就蹭蹭往上升,要是没有合适的通风措施,玉米苗就容易被烤焦。我就得时刻关注着温度计,瞅准时机把通风口打开。这和露地种植可不一样,露地的温度是自然变化的,有太阳就暖,没太阳就冷,大棚里的温度可全靠我这个人为控制了。

湿度也是个大问题。冬天空气比较干燥,大棚里如果不注意保湿,玉米苗的叶子就会干巴巴的,像缺水了一样。可是湿度太高了也不行,容易滋生病菌。我看到有些大棚种玉米就因为湿度没控制好,得了叶斑病,那叶子就像被虫咬过一样,一块一块的发黄发黑,严重影响了玉米的生长。我就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维持湿度。比如说,在大棚里挂上一些湿布条,就像天然的加湿器一样,既能增加湿度,又不会像喷水那样让湿度一下子升得很高。而且我还会根据天气情况来调整。晴天的时候,大棚里温度高,水分蒸发快,我就适当多喷一点水;阴天的时候,蒸发慢,我就少喷一点。

光照也是影响玉米生长的重要因素。冬季的光照时间比较短,强度也弱。我就想办法让玉米能最大程度地接收到阳光。我把大棚里的架子搭得更合理一些,让玉米苗之间不互相遮挡。这和在宽敞的田野里种植不同,田野里的玉米虽然也会互相影响,但是不像大棚里这么拥挤。我还了解到有些种植户会在大棚上覆盖一些特殊的膜,这种膜可以提高光线的透过率,就像给玉米戴上了一副高清镜片的眼镜,让它能更清楚地看到阳光。

在玉米生长的过程中,病虫害防治也不能马虎。冬季大棚里的病虫害虽然不像露地那么多,但是一旦发生就很麻烦。我看到有一些大棚里因为前期预防没做好,出现了玉米螟。那小小的虫子在大棚里可张狂了,玉米苗被它们咬得千疮百孔。我就加强了对病虫害的监测,定期查看玉米叶子上有没有虫洞或者病菌的痕迹。预防方面,我会采用一些生物防治的方法,比如在棚里放一些害虫的天敌,像七星瓢虫可以捕食蚜虫,虽然它不能吃玉米螟,但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生态平衡。这也比那些只知道用化学农药的种植户要高明一些,那些用太多农药的大棚,玉米吃起来可能还会有农药残留,对健康不好,而且长期用农药还会让害虫产生抗药性。

种地就是这样,无论是种红薯还是在大棚里种玉米,都需要不断地摸索、学习。每一次的尝试就像是在和土地对话,土地也会用它的收成来回应你。那些看似简单的种植过程,背后都有着无数的细节需要去关注。只有把这些细节都做好了,才能有好的成果。不能只是一味地按照老经验或者看别人怎么做就怎么做,得有自己的思考和方法。就像在种红薯的时候,要是大家都觉得浇水没差别,那我的红薯又怎么能长得这么好呢?在大棚种玉米也是如此,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温湿度调控方法,玉米也不会茁壮成长。这土地就像一个大舞台,我们种植者都是导演,只有精心安排每一个环节,才能让农作物这个演员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