鼾症又称打鼾,俗称打呼噜,是指患者熟睡后打鼾,声音在60分贝以上,妨碍患者正常呼吸,部分患者兼有不同程度憋气情况,称之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轻度鼾症对患者健康影响不大,若伴有呼吸暂停,则需引起重视。目前临床治疗鼾症并无统一标准,多以戒烟酒、改善饮食及睡姿等方法改善患者病情,但多数治疗效果并不理想。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由于气道狭窄或阻塞导致睡眠期间打鼾,以眠间呼吸暂停、间歇性低氧为主要特征,是一种具有潜在致死性的睡眠呼吸紊乱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患病率已接近11%,男女患病率大致相同,且随着年龄增长患病率逐渐升高。治疗上现代医学首选佩戴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呼吸机,但由于价格昂贵且脱机后疗效不能维持导致患者接受度较低;常规佩戴口腔矫治器治疗方式多因佩戴不适感导致患者依从性差;外科手术可部分缓解气道解剖结构异常,但目前证据不足以说明其可实现治疗的长期获益,因此并不能作为呼吸暂停的常规治疗方式。
中医对鼾症具有一定认识,认为鼾症是睡眠紊乱障碍中一个常见类型。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气息出入受阻,使得患者睡眠时出现反复粗响的鼾声。中医以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为特征的治疗具有多靶点、多效应的优势。近年来大量临床研究表明,中医治疗调整阴阳平衡,对改善患者夜间呼吸暂停、缺氧、白天嗜睡,以及相关的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并发症方面疗效明显,缓解打鼾、嗜睡、头晕等临床症状的疗效维持时间更长,且患者依从性较好。
【证治设计】中医治疗的关键在于正确辨证,因此明确本病的病机及证候特点至关重要。中医认为脾主肌肉四肢,脾虚则喉肌松弛,堵塞气道;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导致痰湿形成。肺主气司呼吸,肺虚则气机不畅,脾肺气虚,则致气道闭塞,加之肾虚气化无权,三焦水液代谢失常,导致气机不利,痰湿内阻,呼吸不畅,睡眠时气道阻塞,发出声响,形成打鼾。通过大量临床实践,笔者2019年11月提出打鼾从脾肺肾论治的设想,用之临床效果显著。明代《景岳全书》曰:“脾胃虚弱,中气不足,运化水湿失司,痰湿内生,循足太阴脾经,痰湿搏击于喉间,发为此病…… 痰如拽锯”,认为中气不足、酿生痰湿,搏击于气道,阻于咽喉导致鼾证。
现代中医家对鼾证的认识与古籍记载相似,认为气机不畅、痰浊壅盛是鼾证的病机,“百病多因痰作祟”,又以痰浊贯穿整个病程而最为关键。国医大师王琦教授依据“体病相关论”阐释了本病发病与体质的紧密相关性,认为痰湿体质是本病致病的基础,痰湿困扰日久气机不畅,加重气道阻塞,出现鼾声如雷等症状。总结医家诊疗经验可见“痰湿”是鼾证发病的关键病理因素,治疗关键在于围绕“肺、脾、肾、三焦”等脏腑治“痰”。治则总以补中益气、宣肺祛痰、健脾化湿、温阳化气、利水渗湿为主。依据此设计思路,用之临床实践,取得理想效果。举例示之。
【案例1】李某,男,36岁。初诊:打呼噜10年,其妻诉刚结婚时没有,随着身体增胖,打鼾越来越重,并伴手指麻木不仁等,患者身高172公分,体重180斤。舌暗红苔薄黄腻,脉弦滑。
处方:桂枝 泽泻 白术 白豆蔻 竹叶 滑石 木通 黄芪 党参 陈皮 茯苓 半夏 苡仁 木香 砂仁 炙甘草 7付 水煎服。
二诊:其妻代诉,呼噜平稳、声音变小,服药后腹稍痛,其它如常。上方7付 水煎服。
三诊:其妻称呼噜大减,睡眠呼吸平稳,未出现呼吸暂停现象,手指麻木消除,其他如常。
【案例2】解某某,男,30岁。初诊:睡眠时呼噜阵天,并有呼吸暂停状况,尿酸高达503,脚趾关节疼痛多次,伴血脂高、血压高。本人身高180公分,体重190斤,有烟酒嗜好。平时头昏沉,有时头痛头晕,大便日二、三次,舌暗红苔黄腻,脉弦滑。
处方:黄芪 党参 萆薢 石菖蒲 竹叶 土茯苓 茯苓 苡仁 黄柏 牛膝 木瓜 苍术 荷叶 大黄 威灵仙 秦艽 滑石 山楂 丹参 甘草 7付 冲服。
二诊:患者高兴异常,自称诸症大减,头不晕不痛,身体轻松,感觉有力,特别强调其妻称:“晚上睡觉时,听不到他打呼噜了”。
【按语】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乱,从而造成多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氧血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率失常、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
鼾症为中医病名,又称之为 “鼻鼾” 、“鼾眠”、“鼾睡”等。该病属虚实夹杂之证,虚以肺、脾、肾为主,实以痰浊、气滞血瘀为主。中医指出:“脾为生痰之源, 肺为贮痰之器”。患者发病与其过食肥甘、损伤脾胃、生湿生痰相关。痰湿阻肺,气道不畅,则出现鼾症。故而治疗鼾症,当以健脾、祛痰、化湿之法。通过中医辨证论治,运用中药二陈汤、五苓散、参苓白术散等加减治疗,临床治疗中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