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我方牺牲5万多,日军伤亡人数说出来,你可能不信

笑梦如初 2025-02-17 14:16:34

十四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一伟大历史成就标志性的事件。中国人民从任人欺凌走向民族解放,从“东亚病夫”走向“东方雄狮”,从在历史发展中彷徨无措走向今日伟大复兴之路。而在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的正面战场上的胜利,便是台儿庄大捷。在中学教科书上短短百余字的台儿庄战役背后,是中国人的骨气、志气、底气。历史的细节里埋藏了多少英雄故事?今天,我们一同了解台儿庄战役。

步步沦丧后的一场胜利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兵不血刃占领我国东北三省,接踵而至的,便是一二八事变、长城事变、华北事变、卢沟桥事变……土地被日寇占领、资源被日寇掠夺、人民被日寇烧杀,敌人的铁蹄向我内地不断深入,直至掀起全面侵华战争。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近代以来,涣散的旧中国第一次空前团结在一起,对抗暴虐而强大的日寇。但中日两国之间巨大的军事实力差距,却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1937年7月28日,日寇进攻北平,次日城陷。8月13日,日寇攻上海,三个月后淞沪会战失败,中国军队伤亡25万余人,南京大屠杀惨案旋即发生。9月4日,日寇攻保定,京冀一带随之大部沦陷。10月2日,长城防线基本全线失守,不久后太原会战失利,山西大部被占。山东省主席韩复榘因与蒋介石的龃龉,出于自保放弃黄河天险,山东大部不战而失。

短短数月时间,中国半壁皆失。日军自东向北、自北向南、自北向西三路均受阻较小,海军甚至要进攻广州,开辟自南向北第四条路。而反观国内,不仅外部军事形势不利,内部也暗潮汹涌。一部分软弱份 子的胆被日寇兵锋吓破了。周佛海、陶希圣等人成立了所谓的“低调俱乐部”,将抗战必胜讥讽为“高调可笑”,已经产生了当汉奸的想法。最关键的是,他们争取到了当时国民党第二号人物,曾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

投降的暗流在国民党内部汹涌,有人对此有所预感,有人却一无所知。在内外不利的局面之下,社会上产生了一股异常悲观的思潮,许多人心中不禁有此疑问——难道泱泱中华真的会被蕞尔四岛小国所灭?难道五千年中华真的要亡于区区日本?难道中国人真的要成为日本人的奴隶了吗?不!中国人绝不做奴隶。中国正面抗日战场上第一场大胜,台儿庄战役的爆发正逢其时!

血与冰之歌淞沪会战后,日军南路妄图沿津浦路北上。从而今苏南、皖南一带向北进发,攻击皖中,占领皖北重镇蚌埠,最终形成与北路日军对华东重镇徐州的两面包夹。此时,应对日寇南北两路咄咄兵锋的第五战区司令官,正是李宗仁。李宗仁在战前做了两手准备,一手是接纳了出川抗日的王铭章部。在当时,由于川军后勤补给不足,出川时候多有劫掠军资行为,因此没有战区愿意接纳这支川军。而李宗仁则不然,从自己所部的粮草弹药中分与川军不少,收获一支重要力量。

另一手则是交好张自忠,获得张自忠将军麾下五十九军的拼死报效。应对南路日军,李宗仁思路非常清晰,利用淝河、淮河层层阻击,尽量迟滞日寇行进速度。但实际战斗中,南路日军以南京为中转站,迅速获得大量重火力支援,中国军队抵挡不住,损失惨重。光于学忠指挥的51军在王庄战役中就伤亡两千余人,随后十数次激战不算。

1938年2月初,定远、蚌埠等地相继失守,南路日寇气焰正盛。此时,李宗仁急令张治中率领59军支援,双方在固镇、蒙城一带展开激烈战斗。当年的安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约在零度左右,而在那时的国军序列中,很多兵将缺衣少食,御寒的棉衣不足。换句话说,他们一边要和日寇战斗,一边还要和寒冷的冰天雪地战斗。有的战士手脚生了冻疮,晚上睡觉时是钻心的痛痒;有的战士没有手套,拿起冰冷而沉重的金属枪管后,表面的皮肤就被牢牢地黏在了枪上;还有的战士,在战争和寒冷的天气夹击下,永远的留在了安徽这片热土上,再也回不去自己的故乡。

中国军人在整个十四年抗战中,大体上都是以弱势装备对抗敌人的强势装备,以农业国家的后勤对抗敌人工业国家的后勤,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对抗敌人的钢铁炮弹。但不论是张治中的59军还是于学忠的51军,或是其他江淮一带前来阻滞日寇的中国军队,均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中国军人的气概。身虽死,国不亡!2月13日,21集团军也赶到合肥、舒城一带,支援战斗。我党指挥下的新四军也在合肥、蚌埠一线不断袭扰敌人后方运输补给,破坏敌人沿线铁路。

到二月中下旬,日寇无力再北渡淮河,主力部队均退回淝河以南,张自忠率59军追击,一度逼迫敌人主力逃出定远。此时在安徽境内的日军腹背受敌,日军大本营被迫改变进攻策略,将“南北夹击”改为“北攻南守”,这为日后的台儿庄大捷奠定了基础。在这场长达一个月的阻击战中,中国军队伤亡惨重,虽然具体数字不详,但一般认为最少有万余名战士或身负负伤、或永远长眠。与此同时,北路日军正在疯狂南下,企图拔掉华东地区中国军队运转的最后一个重要枢纽——徐州。

兄弟阋墙,共御外辱淮河战事隆隆,南路日军被迫放弃进攻。可北路日军进展却“颇为顺利”,济宁战役中日军较为轻松的击败中国军队,随后迅速南下,攻克鲁南数地。李宗仁下令调集数支部队,终于将第五师团所属的21旅团阻挡在汤头一带。敌前线实际最高指挥官,第二军司令西尾寿造向日军大本营申请增加支援“以追缴眼前之敌”。随后,敌人以第五师团和第十师团为主力,不断向南开进。

到3月初,中国军队数道防线接连被破。鲁南最后一个重镇临沂也将直面日寇兵锋,要知道,临沂往西南再去200公里便是徐州。为将这一股来犯日寇击垮,李宗仁决定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他先派庞炳勋部在临沂附近诱敌,再命张自忠率麾下59军侧翼击之,可李宗仁不知道的是,这庞炳勋和张自忠是一对“死敌”。张自忠将军大家想必都十分熟悉,是著名爱国将领,后以身殉国。他与庞炳勋本是西北军冯玉祥的部下,二人感情颇深,效仿古时结为了异姓兄弟。

但庞炳勋其人十分复杂,有一定的爱国成分,可主体还是割据的地方军阀。在中原大战中,他被蒋介石买通倒戈,致使友邻的张自忠部队损失惨重,从此张自忠恨之入骨。也因此,二人反目成仇,变为了“死敌”。不管李宗仁知不知道二人的复杂关系,但此时四处皆战,他也的确没有多余兵力实施诱敌深入的计划。没人想到,张自忠和庞炳勋因为抗日战争又碰上了面。

3月10日前后,日军已向庞炳勋阵地实施了数轮进攻,第三军团阵地四处是汹涌火海,可敌人竟不能越雷池半步。就连见惯了大阵仗的李宗仁都在日记中如此感叹:“敌军穷数日的反复冲杀,伤亡枕藉,竟不能越雷池一步。当时随军在徐州一带观战的中外记者与友邦武官不下数十人,大家都想不到一支最优秀的日军竟受挫于一不见经传的支那‘杂牌’部队。一时中外哄传,彩声四起。”可这时的庞炳勋部已经到了精疲力竭、无以为继的地步,如果张自忠有半点私人恩怨掺杂其中,恐怕不光是庞炳勋本人,就连其部下甚至整个鲁苏皖战场都会因此蒙受重大损失。并且,张自忠部不久前还在安徽参加淮淝阻击战,这时他要想找个什么借口拖延数日,毫无问题。

可那样的人绝不会是张自忠,更不是59军的作风。张自忠率59军强行军一日一夜,终于按时赶到了进攻地点。神兵天降的59军从敌第五师团侧翼发动进攻,一下子将敌人打得措手不及、丢盔弃甲,庞炳勋部见状也组织进攻在前后七个昼夜的激战中,张自忠、庞炳勋二人通力合作,将日军不可一世的“铁军”第五师团板垣师团正面击溃,甚至连阵亡日寇的尸体也未带走。

大家要知道,在日本神道教信仰中,尸体绝不可抛弃。换句话说,日寇第一次被逼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不跑就是死,连战友的尸体都来不及捡走。鲁南一系列战斗砍相当于砍掉了北路日军一只手,至此,真正的台儿庄大决战即将开始。值得一提的是,张自忠、庞炳勋二人战后也重归于好。但张自忠将军后为国捐躯,庞炳勋却成了日寇麾下的伪军,真可谓悲之叹之唾弃之。

台儿庄大捷日军北路主力为矶谷廉介的第十师团和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此时第五师团元气大伤,但第十师团仍旧穷凶极恶的不断向南猛突猛进。3月16日,第十师团以四个不同类型的炮兵中队或大队向滕县进行火力覆盖。川军122师部大部血洒疆场,王铭章本人战死,但也阻击了第十师团4天之久。20日前后,第十师团兵锋指向台儿庄,大战一触即发。李宗仁还是那套百用不厌的战术,钳形夹击。他一面让孙连仲部固守台儿庄阵地,一面令汤恩伯部让开正面大道,待敌第十师团全部进入攻击姿态后,再从背面形成两面夹击之势。

日军第十师团在做好充足准备后,集中主力部队,借助火炮优势和制空优势向中国军队台儿庄阵地发起进攻。日军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攻势,山炮中队、迫击炮支队、重炮联队……矶谷师团将“家底”全部抖落出来,炮弹像不要钱一样往中国军队阵地上砸去。响声彻动天地,冲击卷尽古今。矶谷师团是正儿八经的日军甲级师团,装备、兵员、后勤皆是一等一的配置。哪怕放到同时代的欧洲战场也是一支精锐力量,彼时工业化还称不上起步的中国军队只能以血肉之躯硬抗。城门北的战斗中,中国军队一个营全部阵亡,无一幸存;

小北门战斗中,中国军队一个营的兵力被敌人数十轮炮火覆盖,几乎全部阵亡……中国守军第二集团军拼死防御敌人。日军在武器装备及兵员素质全面领先的情况下,用了整整三天才突破中国军队外围防线,这是我中华军人付出了多少鲜血才换来的代价。尤其是时任第二集团军三十一师师长的池峰城,在城内与敌人巷战14个昼夜,终于打退敌军。

4月3日,李宗仁发动总攻命令。在外侧逡巡不前的汤恩伯部终于开始行动,内外夹击之下,日军矶谷师团大败。中国军队追击四日有余,将日军杀得丢盔弃甲,日后冈村宁次将这次战败称为“可耻的大失败”。可见中国军队此次大捷给日方大本营带来了多少压力。此次战斗,中国军队伤亡5万余人,毙伤敌人则有12000人左右。战损比在今时今日看来是比较大的,但这是我国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前所未有的大胜果,也狠狠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

0 阅读:1